毛克疾在全球減排問題上,中國是真的捏住了西方「七寸」

2024-10-17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毛克疾】

周末翻看Foreign Affairs文章,有一篇是講氣候變化的,《綠色和平——應對氣候變化如何克服地緣政治分歧》,看完感觸極深:西方氣候變化議程真是窮途末路、敗相畢露……

先來摘幾段給大家掌掌眼:

如果美國希望實現其清潔能源目標,尤其是在對中國進口實施嚴格限制的情況下,美國就必須加強與非洲、波斯灣、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經濟聯繫。……中國企業取代美國關鍵行業的製造業崗位、操縱清潔能源技術和商品市場的價格或索取美國大部分清潔能源補貼,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是不可持續的。

如果美國希望實現其清潔能源目標,尤其是在對中國進口實施嚴格限制的情況下,美國就必須加強與非洲、波斯灣、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經濟聯繫。……中國企業取代美國關鍵行業的製造業崗位、操縱清潔能源技術和商品市場的價格或索取美國大部分清潔能源補貼,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是不可持續的。

只要美國擔心中國在全球清潔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及其帶來的影響,華盛頓就有動力加快實現其氣候目標。這一迅速擴大清潔能源供應鏈(無論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在夥伴國家之間)的國家安全要求,擴大了兩黨對氣候友好型政策的潛在支持基礎。為美國清潔能源技術建立全球市場將增強美國在不斷擴大的盟友中的信譽,加強美國相對於中國的地位。在氣候破壞和災難風險較高的發展中國家投資適應措施也可以增強美國的軟實力。

只要美國擔心中國在全球清潔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及其帶來的影響,華盛頓就有動力加快實現其氣候目標。這一迅速擴大清潔能源供應鏈(無論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在夥伴國家之間)的國家安全要求,擴大了兩黨對氣候友好型政策的潛在支持基礎。為美國清潔能源技術建立全球市場將增強美國在不斷擴大的盟友中的信譽,加強美國相對於中國的地位。在氣候破壞和災難風險較高的發展中國家投資適應措施也可以增強美國的軟實力。

文章的兩位作者,一個是小布希的副國家安全顧問,另一個是歐巴馬國安會高級顧問。這篇文章看起來是在說「大家團結起來,排除中國也能達到氣變目標」,但文章內容反而傳達出了「真沒辦法,已經輸了」的強烈信號——顯然,西方根本不可能在抵制中國的同時,在全球推進氣變議程。

首先,如果西方繼續高舉氣變旗幟,且實事求是與中國加強合作,就意味著把原本西方獨占的氣候轉型經濟紅利、道義紅利拿出來和中國共享。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當前中國產業技術能力,甚至能夠拿走大部分好處。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是西方完全不能接受的。

其次,如果西方從現實利益出發放棄氣變議程,雖然這必然折損中國產業技術優勢的價值,但也同時意味著西方過去幾十年砸鍋賣鐵投入氣變的政治外交資源全部歸零。這樣做更嚴重的問題是西方道德信譽徹底破產……

最後,那西方能不能在接受氣候變化議程的同時排除中國?不太可能,因為繞過「中國成本臨界點」太難了。要知道,全球絕大多數國家不熱衷搞氣候變化並不是價值觀問題,而是錢袋子問題。例如,西方強逼全球南方退出化石能源,但又不給更好的替代選擇,這些窮國弱國自然無動於衷,因為是真窮啊……

這些窮到叮噹響的國家忽然發現,找中國買光電、風電、電車不僅符合政治正確,關鍵是比傳統能源更更更更省錢省事——吹吹風曬曬太陽就能開車、上網、吹空調,再也不用拿珍貴的外匯買油買氣買煤了……過了「中國成本臨界點」,全球南方就一夜之間全成了氣變事業的死忠粉絲,甚至比西方還激進,為了節約外匯恨不得明年就全盤電動化……中國和西方,他們選誰?不言自明!

這個世界歸根到底是物質的,西方在產業科技保不住的東西,在外交文宣上也遲早要丟掉!

就像觀察者網好評文章《「中國拯救世界」,一部正在發生的偉大史詩》里寫到的那樣:「哪怕五年前,還有西方的氣候外交官抱怨中國的『不合作』,過去十年中,美國及其盟友其實在處心積慮地把中國拉進一場『減碳競賽』,有人想藉此在中國發展頭上套一把枷鎖。」

中國不僅衝破了這個枷鎖,還掌握了主動權,把減排話語權握在了自己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10de65ce35d08ad55c5638c68f8e32e.html














中日最新對話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