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學會算自己的帳

2023-10-23     富書

原標題:人到中年,要學會算自己的帳

作者:皓月微塵(富書作者)

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人生之所以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其中有個回答深表贊同:「總是盯著別人的生活,算別人的帳。」

人生就是不斷算帳的過程,算的帳越多,情意也就越來越薄,生活也越算越累。

在無法控制的未來,若總是算別人的帳,只會讓我們陷入無盡的消耗和糾結中。

只有合理地規劃自己的時間,平衡好人際關係,容得下所有的人和事,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動權,不算別人的帳,只為自己負責,活得自在坦然。

身體帳:不透支,要自律

作家簡媜說:「身體是你唯一擁有的獨木舟,用來乘風破浪,尋找人生的金銀島。不論何時何處,都要好好管理。」

步入中年,每個人都沒有退路,為了安穩的生活,拚命地努力奮鬥,想給家人最好的生活,卻忽略了身體健康。

殊不知,只有身體健康,才能更好地為父母、子女遮風擋雨。過度地透支身體,這筆帳怎麼算都不合算。

當身體被消耗,被疾病困擾,陷入無可奈何的困境,甚至失去生命時,後悔就晚了。

鍾南山院士也曾是一位高血壓患者,因為職業原因,他常年超負荷工作,睡眠不足,導致身體高強度消耗,健康透支。

2005年,鍾南山院士突發心臟病,住院期間接受了心臟支架手術,當時他就深深地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

自此之後,鍾南山開始注重養生。制定了自己的計劃,開始了規律健身和規律作息,「每周三練,爭取四練」的習慣,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為了保持健康,他控制飲食,堅持鍛鍊,最重要的一點,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休息習慣。

每天中午,他會堅持午睡半小時。每天晚上十點半靜心閱讀,十一點半前就入睡。

他知道,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正是這樣的堅持,讓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好。80多歲仍然奮鬥在工作崗位上,不顯老態。

哲學家弗雷德里克曾說:「只有關注並熱愛自己的身體,感受它的存在,讓身體與心靈完美融合,你才會感覺到快樂。」

很多中年人白天上班,晚上跑滴滴,飲食不規律,休息不好,細算一下:如果失去健康,之前的所有付出,等於白忙一場。

隨著年齡的增長,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基礎,生活有規律,身體常鍛鍊,保持愉悅的心情,才能讓自己精神不垮,精力充沛,創造力再生。

人走進中年以後,與其在繁雜瑣事中透支身心,不如用有節制的約束,簡化生活,關注健康。

堅持規律作息,注意飲食習慣,多鍛鍊身體,對自己負責,才是給自己最好的投資。

年輕時,你為生活奔波,健康有力的體魄,為你鋪平前路,中年時,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能為你抵擋風雨,用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托起我們的未來,重塑前行之路。

人生只是單程,沒有往返,讓自己健康是對家人最好的負責,儲存健康是最明智的選擇。

社交人際帳:不內耗,能自洽

中年成名後的賈平凹,忽然之間就有了很多朋友。

他的房門常常會被人敲開,剛開始,賈平凹聽到敲門聲都會高興地去開門,後來,他非常害怕有人敲門,甚至因此還搬了五次家。

原來那些來拜訪的人,都是找他幫忙的,有請他幫助調動工作或申請超生指標,有人讓他推薦治雞眼的醫生、幫買看戲的票,總之,各種各樣的人都有。

他不厭其煩地幫助他們,禮貌地接送,但隨著人數增加,他們提出了各種無法滿足的要求,他的時間被無意義的事情占據了大部分,他的耐心也慢慢消耗。

於是,他立下規則:未預約者敲門,堅決不開門。

之後,敲門聲減少了,他便有了更多的時間專注於自己的事業與生活。

退出不必要的親戚圈,刪除消耗時間的同學群,專注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些主動選擇屏蔽無效社交的人,只是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林語堂先生說:「生活的智慧,在於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人生就是刪繁就簡的過程,不在意外界的聲音,不追求無意義的合群,只調整自己,接納自己,活好當下。

走過半生,慢慢才明白,學會減法,縮小圈子,才能做到高度自由,將繁冗的人生,活出最好的狀態。

無用社交只會消耗掉你的時間,中年就是要做一次人際關係的斷舍離。將自己的精力、財力、時間等資源集中在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過上輕鬆自在的生活。

與其付出時間去社交,不如多花時間豐富自己。

切掉費力討好的關係,才能讓心靈回歸安然的狀態。

人到中年,要把時間留給自己,不迎合,不期待,活得自洽自愛,怡然自得。

得失帳:不計較,會釋然

《莊子·田子方》中有個故事。

肩吾問孫叔敖:「你三次出任令尹卻未顯榮耀,之後三次被罷官也未顯露憂愁,總是如此自得其樂,你究竟是怎麼想的?」

孫叔敖回答:「我認為官職爵祿的到來不必推卻,它們的離去也無法阻止。這些得失並非因我自身,所以我無憂無愁。」

人生就是一種歷練,無論得失成敗,坦然面對,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處事態度。

一年前,因拍攝東北農村題材的視頻,博主@張同學突然走紅,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他的粉絲數就漲到了千萬。

他爆紅後,許多運營公司找到他,想要簽約並承諾每年數千萬元的收入,雖然張同學有些心動,但還是婉拒了。

如今,張同學的熱度已經消退,來村裡參觀的人也逐漸減少。

面對熱度的消退,張同學說:「這是很正常的,我能夠坦然面對。」

這樣的坦然卻非常可貴,畢竟他的生活並不富裕,完全可以接受對方的條件。

可是,經歷了生活的磨礪,他非常明白,網絡這東西,紅得快,涼得也快。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得失相依,坦然面對。

他們會將「擁有」視為命運的禮物,將「失去」看作生活的平常事。看開看淡,開啟新的人生,走向新的天地。

很多時候,人習慣了權衡利弊,處處計算得失,斤斤計較,得而不舍,失而不甘。

但越用力越發現:得到的越來越少,失去的越來越多。

所以,不妨靜下心來,調整好節奏,過好當下的生活,學會釋然,活著就不累。

無論曾經的「成功」還是「失敗」,都不必太放在心上,它們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經歷而已。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人生在世,總有得失相伴,不必與之計較,方能悠然自得。

亦舒在書中寫道:

「做人便如做一筆帳,歲月添增一項項債目及收入,要平衡談何容易,又有許多無名腫毒的爛帳,不知何年何月欠下不還,一部部老厚的本子,都發了霉,當事人不欲翻啟。」

人生總有一些難以預測或無法控制的事情,但我們不能被這些爛帳所束縛。

而是要勇敢面對,並儘可能地去平衡,調整身體狀態、梳理人際關係、看淡人生得失,即使人到中年,也依然能量滿滿。

人生的帳,每一本都是算計和籌劃,算好了是智慧,算不好是教訓。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算自己的帳,讓中年也擁有無限可能。

作者簡介:皓月微塵,富書作者,一個愛讀書愛寫作的中年時尚女性,希望在文字中治癒自己,溫暖他人,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10d29d58f17d6235fbcf91b04e1a4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