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關係再好,也不要「共財」,除非你想結仇

2023-11-26     布衣粗食

原標題:兄弟姐妹關係再好,也不要「共財」,除非你想結仇

小時候學過一句古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真的難以理解,都是一家人,為什麼要互相算計,為了利益,爭得你死我活。

長大之後,懂得了很多人情世故,再去思考親人之間的關係,發現有些看似極端的話,道理很深刻,也給了我們處事的準則。

《儒林外史》里有幾個關於兄弟姐妹的故事,印證了一句古訓:兄弟不共財,共財斷往來。

誠然,錢財的事情,一旦扯開了,就變成了仇恨,人性叵測。

01

祖上「共財」,難以分配。

第一故事,是匡超人在搭船的時候,船主鄭老爹講的。

溫州有姓張的三兄弟,都是秀才。

老大、老二兩個兒子,懷疑父親偏愛小兒子,就在家吵起來了。

父親一著急,請官府為自己做主。

老大、老二也不是省油的燈,偷偷賄賂官府中人,讓人把案子銷毀,不要損壞讀書人孝順父母的形象。

只有官府里的一個師爺,堅持公正斷案,決定審出實情;其他人都得了好處,默不作聲。

匡超人聽了鄭老爹的故事,感慨地說:「有錢的人,居然不孝順父母;我這個窮人,想要孝順父母,卻又無能為力。老天爺太不公平了。」

只要是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就會存在「父母偏心」的問題。哪怕父母本著公正的態度,也無法百分百「把水端平」。

父母的財產,不管用什麼方式分配,都不會讓所有的兄弟姐妹滿意。

對於窮家庭來說,子女也窮,因此盯著父母的老房子、幾塊菜地,就是一塊石磨、一頭老牛,都會成為爭奪的對象。

人窮志短,導致窮人的格局小了。但是他們沒有太多的生存方法,得到父母手裡的東西,就變成了很大的事情。

對於富有的家庭來說,子女也許混得不錯,並且在建立小家庭的時候,得到了父母的幫助。可是父母手裡還有一大筆錢,給誰都是錯誤的。依託遺產,也能過上好日子,誰都在期待。

可悲的是,兄弟姐妹寧願花錢打官司,也要得到父母手裡的東西。明顯是得不償失,肥水流入外人田,也心甘情願。

有人會這樣想:「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壓根就沒有想,你我,都是一家人;對父母的尊重,也就蕩然無存了。

02

同輩「共財」,互相貪利。

第二個故事,是匡超人的父親和叔叔之間,因為存在買賣關係,導致矛盾爆發。

匡超人的父親匡太公,病得不輕,醫藥費都成了問題,就覺得把房子賣了。

叔叔是有錢人,也願意買房子,但是貪便宜,並且掐住匡太公急需醫藥費的關口,使勁壓價。

兄弟在族人面前爭執的半天,房子就賣成了。從此,叔叔隔三差五來催,趕緊把房子騰出來,便於維修。

有一天,叔叔惡狠狠地說:「給三天期限,若不然就上房揭瓦了。」

湊巧的是,突發的一場大火,把房子燒了。

有一個詞語,叫「殺熟」。也就是說,生意人會盯著熟人,利用感情,把生意做成,並且把利潤提高。

沒想到,兄弟姐妹之間,也存在殺熟的情況。因為彼此知根知底,就能掐住對方的「痛點、難點」,保證自己能夠得到更多利益。

本來,在兄弟姐妹有難的時候,應該無私幫助。沒想到,幫助不能,倒是「算計」的事情來了。

有這樣一種不好的人性:「我希望兄弟過得好,但是見不得兄弟過得比我好。」

哪怕是一起做生意、蓋房子、修田地、辦工廠的兩兄弟,一開始會說得很好,但是在分派利益的時候,就不那麼好說話了。

到手的財產,總不能讓對方多拿了,自私心理自然冒出來。

迫於現實情況,很多合作做生意的人,都會在得到利益之後,馬上分手;兄弟姐妹也是如此。若是生意做大了,分手之後可能會倒閉,那就只能用整體變賣,然後分錢的方式。

03

晚輩「共財」,內外有別。

第三個故事,是嚴監生和嚴貢生之間產生的。

嚴貢生惹了麻煩,去了省城躲避。嚴監生幫忙周旋,可見,兄弟情誼,還是有的。

當嚴監生過世之後,年幼的兒子,也夭折了。妻子趙氏,不想讓家財外流,就決定讓嚴貢生的第五個兒子,作為繼子。

嚴貢生想要「吃絕戶」,決意把第二個兒子過繼給趙氏。

二兒子很霸道,到了嚴監生家,就要把趙氏趕到小屋去住。

為此,兩家打了官司。

本地的湯知縣,偏袒了趙氏,做出「立賢立愛」也可的判決。也就是說,繼母若不滿意繼子,可以是否繼續撫養,主動權在繼母。

嚴貢生始終不服氣。

類似的情況,在現代也有。一個女兒的家庭,若女兒出嫁了,財產也會被侄子盯著;沒有兒女的家庭,侄兒、外甥等,都可能虎視眈眈。

當兄弟姐妹的財產,和晚輩牽扯到一起的時候,那就是兩代人一起來鬧騰了。

歸根結底,兄弟姐妹的子孫,和你有血緣關係,但是關係已經淡化了。正如一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得。」

04

既然兄弟姐妹之間,不能「共財」,但又不得不牽扯到財產問題,應該如何相處呢?

其一,主動減少對大家庭的依賴,學會靠自己。唯有自己闖出一條路,財富才能源源不斷地湧進來,並且你的財富和大家庭沒有太多關係。

其二,尊重父母的決定,就算父母很偏心,你可以提出來,但是不要耿耿於懷。畢竟,父母是長輩,孝順的義務。

其三,儘早分家,避免親人之間有太多扯不清的關係。如果是合作,那也得白紙黑字,寫明規則,防止鬧翻。千萬不要把情感和金錢,混為一談。

《詩經》里說:「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任何時候,把家裡和家外要搞清楚,就算自己吃虧了,也是好了家人,不能隨意翻臉。

你的大度,會讓自己受損,但是不會讓家庭蒙羞。

做人,主動退一步,海闊天空,自成一家。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0cc837260ef212028dff289aefb58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