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頭土臉「的土豆,在中國被做出了花

全中國這麼多地方,說起土豆,應該沒有哪裡的人是沒有吃過的。儘管土豆性喜冷涼,不耐高溫,產區主要集中在甘肅定西市、寧夏固原市、西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但架不住產量大、耐儲存,因此價格便宜,在哪都是「白菜價」。

圖/網絡

雖然價格便宜不能體現土豆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土豆的價值。有了土豆,不覺得多了什麼,但沒有土豆,可是萬萬不行的。

土豆已經成為位列小麥、稻穀和玉米之後的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歐美國家,馬鈴薯也早就成為第二主食。在中國,雖然土豆並不作為主食,但我國依然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

圖/網絡

中國的土豆產量多,這也是引進後的事。據記載,直到清中葉以後,土豆先生才開始大範圍撒種,到晚清傳播全國。

土豆並不來源於我國。據說最早土豆先生是在明朝萬曆年間,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並受到了皇室的接待。這種頑強的植物一在中國落地生根,就很快壯大了家族。它的子子孫孫不僅遍布中國,而且也有紅、黃、白、黑、紫等多種膚色。

圖/網絡

因為長得像馬鈴鐺,因此土豆也叫馬鈴薯。也因為它的外來身份,有些地方也叫它洋芋。在甘肅定西和寧夏南部山區,土豆在當地人們的生活中舉足輕重,因此也有山藥蛋這樣的愛稱。

圖/網絡

土豆的出生不「高貴」,是從土裡刨出來的。在泥土裡不見天日地長大,一出來也是灰頭土臉地不惹人憐愛。但做人不能太膚淺,怎麼能因為外表就否定土豆在美食界的地位。至少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土豆的地位難以撼動。

圖/視覺中國

不說其他,單是一顆土豆就能成菜。炒土豆絲(片)、涼拌土豆絲、油炸土豆片、冷鍋里的土豆片串串,就足以讓人垂涎三尺,更不要說勾搭上其他的食材。

圖/視覺中國

黔江地區會將特製的酸鮓肉和土豆一起烹飪。味如酸豆角肥肉下邊放著土豆,貼著肉的地方土豆是口感綿軟的,貼著碗的地方口感則是脆脆的,一道菜能同時滿足兩種對土豆口感的需求。

圖/大眾點評

山西嵐縣人民變著法的包裝土豆,研製出108種吃法,甚至用土豆做出身形和味道如鮑魚、遼參的菜品。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搗拿糕了,土豆大火蒸,小火燜,再去皮,用名為「抿拐拐」的器具搗100多下,才能「一團和氣」,最後再佐以醬汁。

圖/人民網

雲南人對土豆也很是痴迷,把土豆做成老奶洋芋、銅鍋洋芋燜飯、洋芋粑粑、烤洋芋等不勝枚舉的小吃,甚至在昆明還流傳著「吃洋芋,長子弟(意為多吃洋芋男的長的帥,女的美麗的意思)。」

圖/最愛去雲南

東北人深深地將土豆融入了生活,燉什麼、炒什麼都要放點土豆進去,再配上一碗熱乎乎糯糯的東北大米飯,滿足感十足!在新疆,土豆可是靈魂般的存在。比如大盤雞這道菜,土豆吸收了肉汁、辣味,比雞肉還好吃!

圖/視覺中國

土豆不光是餐桌上的一道食材,還與中國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一道土豆燒的菜,藏著說不完的故事。你的故事裡是什麼土豆美食呢?一起來評論區聊一聊吧~

文丨袁千禧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Sg12wBJleJMoPM6v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