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歸來春暖花開——記婁底市第二人民醫院逆行抗「疫」醫生彭瑤的心歷路程

2020-03-12     紅網婁底站

紅網時刻婁底3月10日訊(通訊員 趙維力)彭瑤簡介:男,36歲,婁底市第二人民醫院內二科(呼吸消化內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南昌大學醫學院,曾在湘雅二醫院呼吸內科進修,擅長呼吸內鏡下檢查和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炎和支氣管哮喘等常見病的治療。彭瑤是2月11日婁底市第二人民醫院支援湖北黃岡羅田醫療隊7人小組組長。

征戰沙場倍感榮幸

彭瑤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黃岡之行初衷。《詩經.秦風.無衣》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秦人尚武,這首詩充滿了秦人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英勇氣概。朱熹《詩集傳》也說:「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彭瑤認為現代湖湘兒女霸得蠻、不服輸、敢擔當的精神一點不輸古代秦人。

彭瑤在日記中寫道:「戰場的號角在吹響,戰歌在天空嘹亮,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報名且如願以償地參加了湖南支援湖北醫療隊。作為白衣戰士,能夠衝鋒在前與死神較量,這我深感榮幸,是榮譽,也是責任!我們承載了湖南人民的重託,也承載著湖北人民的厚望!」

是啊,2020年初的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中國大地。一個個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主動請纓的醫護人員匯聚成聲勢浩浩蕩蕩的中國紅,紅遍網絡、紅遍中國、紅遍全球!一批批不避險、不畏艱難醫療隊真的值得大家敬佩!

匆別妻兒直奔征途

彭瑤日記:

2月11日深夜。羅田,這座美麗祥和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安靜迎接著我們……

2月12日。我們醫療隊緊急參與感控專項培訓。開展練習,穿脫防護服隔離衣。作為隊長,只有想得多、做得周全才能保證每位隊員的安全。我對我的隊員們交待:疫區就是戰場,保護好自己才能消滅「敵人」,我們一起來到羅田,也要一起凱旋而歸!

2月15日。在緊張而忙碌的練習培訓過後。我們正式走進戰場——羅田縣人民醫院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在這裡,有將近20個危重病人在等待著我們的到來。這裡的病人基礎疾病多,而且病情進展快,病程長,病情不平穩。有多個呼吸衰竭的病人……我們相互鼓勵,勇氣和力量衝散了戰前的恐懼和忐忑。我們首先認真查看了每一個病人。針對各個病人制定了適用於新冠肺炎病人的診療方案,爭分奪秒與病毒搶時間、與死神賽跑。為提高危重患者的治癒率,最大限度的減少病人的痛苦,我們先後為患者用上無創呼吸、高流量吸氧、氣管插管、有創呼吸、靜脈置管、俯臥位通氣。並使用視頻連線,接受湖南遠程會診。可謂十八般武藝,盡我所能。雖然有時候會很辛苦,自己會出現頭暈、頭痛、缺氧,甚至全身濕透,但我們的內心是滿足的。

15床肖某,是個40多的大哥,入院的時候,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已經無法下床,呼吸很困難,全身浮腫,我們及時給他調整了治療方案,他的病情也一天天好轉起來,住院一個多月了,昨天我們扶著他下床活動了,笑容再次出現在了他的臉上,他笑著對我們豎起大拇指,並說:等我病好了,疫情過後,我一定要到婁底來見大家,感謝你們把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尤其是看見一個個危重病人相繼出院,對我們豎起大拇指,我心中充滿了自豪。這場戰役最終迎來了決戰時刻,湖北多地已無新增病人,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重患走了內心傷感

當筆者問彭醫生黃岡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時,他說道:「儘管我們用盡了所有的辦法搶救,可是一位60多歲的阿姨還是走了,讓我覺得此行並不完美,很遺憾!這是我最難忘的事情。」彭瑤介紹說,32床的阿姨來的時候,做CT已經顯示完全白肺了,呼吸特別困難,我們給她上了無創呼吸機,但血氧飽和度一直上不去,生命體徵越來差,最後只好進行氣管插管,並給她定時翻身進行俯臥位通氣。觀察她的生命體徵變化,我一直守在病床旁,一呆就是幾個小時,一個班下來全身已是濕透,這個病人一共組織了三次遠程會診,不幸的是其病情越來越重,最後還是沒搶救過來。

彭瑤:待我歸來。正是春暖花開。待我歸來。一起去看花紅綠柳。

我們期待湖湘白衣戰士凱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cr0nABgx9BqZZI_7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