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賀知章《題袁氏別業》,一顆閒適心,隨處皆可樂

2019-08-21     聆思贅言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唐代: 賀知章《題袁氏別業》



少年不識愁滋味,惟以快樂為軸心。人幼小時本也不知,世間有愁苦二字,最愛的事就是一個字——「玩」。漸漸長大,則無端生出了許多責任來,於是愁苦紛出,並伴人終身,直到死後才能解脫。

也不知是誰規定了,人生一定要那樣而活,然而無形中,卻存在有那樣不可違逆的準則。人人得以耳提面命,自己也時時自我激勵。不敢鬆懈,不敢言棄。那本是違背人本性的東西,常常與自己的心意相牴觸。但是毅然要去克服,要戰勝自己。衝破阻礙,逆流而上。一路辛苦經營,只為著一個結果。成功而喜悅,失敗則痛苦。



人活在世上,歡樂時常少,痛苦時常多,大概就是只注重結果,而往往忽略了路邊風景的原因。不斷給自己制定計劃,樹立使命,追逐成功。然而成功能有幾多?又怎麼能定義成功呢?成功也就是一瞬間的感覺,過後又要回到追逐的路上。這樣的人生,真的太累了。

然而在許多人的意識里,人生本該就那樣。一旦偏離,世間所有的消極、惡劣詞彙就紛至沓來,懶惰、懈怠、拖延、墮落、庸碌、沒用、不上進、沒志氣、自暴自棄、讓人失望、令人傷心等,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為他人所不齒,自己也甚覺無顏。好像不配為人,這種行為不是正常人應該做的。



生物學家,發現了物種進化,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時代發展,人類社會也不斷進化。人普遍認同的行為,正是符合進化的結果。正是那些行為,能獲得更多,帶來更多好處,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整個群體。雖說完全是出於功利化考慮,但是誰又敢非議呢?

每個人都認為付出得越多,得到的也越多,這是有很多身邊的實例能證明的,也因之堅信不疑。雖然也有一些例外存在,但不足以動搖他們根深蒂固的信念。至於那樣活著,會非常辛苦,沒有多少閒適、快樂的時候,也會認為人生本就如此。


莊子《至樂》篇云:「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 ,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 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之苦也!」

人人都欲獲得自己想要的,遠離自己所不想要的,為了那些目標,辛勞一生。沒得到時,拚命攫取,得到後,還想著獲得更多。患得患失,憂慮一生。只有死後才能擺脫那種命運。這樣的看來,人生真的好可悲!雖然如此,人活著時,又不能自知,不知反思,不能醒悟。最大的阻礙則是心懷有巨大的恐懼,怕停下來,就會失去一切,變得一無所有,被世界遺棄。正是這深深的恐懼,辛苦一生,憂懼一生,甘心承受,不敢特立獨行。



常言說:「知足常樂。」但是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永遠沒有知足的時候,也極少能有快樂。但是快樂真的很難得嗎?當然不是。快樂不是礦藏,不需要探索、挖掘。人要快樂,隨時隨處都可以得到。只要放下煩惱,保持一顆閒適的心,也不管事業未就,也不管慾望是否滿足,無論哪裡,放眼望去,都能使人愉悅。



讀賀知章的《題袁氏別業》詩,人人都以為瀟洒閒適,逸興俱飛。偶然進入一片園林,欣然於其間的美景,那種悠然閒逸,著實令人羨慕。善者善矣,然沒有盡。興致濃時,想要飲酒。囊中有錢,自然不愁買不到。然而愁字已出,可知如果囊中恰好無錢時,則會於此時生出愁來。有種「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意味。只可稱得上是小幸運,小歡喜。然而與一生憂懼的眾生相比,賀知章自稱為「四明狂客」的名號,也非虛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NQtGwBvvf6VcSZ4R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