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底,很多城市出現了「有價無市」的局面。一方面,開發商今年的業績大不如前,為了沖業績,開發商也拼盡全力,罕見的在「雙十一」節與電商平台合作,甩賣房產,但是收效甚微。與此同時,由於償債周期的臨近,以及去庫存的需要,更多的開發商開始選擇打折促銷,但無奈購房者並不領情,都處於觀望狀態之中。
另一方面,二手房業主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很多業主為了拋售房產,房價讓利幾十萬銷售,但是還是無人問津。現在房產中介告訴業主,現在房產不好賣了,即使按照同一小區樓盤的最低價掛牌,通常也要半年以上才有可能成交。現在二手房要想出售的難度是越來越高。很多房產中介也已經有好幾個月成交量低迷了。
那麼,房地產為何會出現「有價無市」的局面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臨近年底,市場流動性不足,再加上高房價的原因,銀行都在收縮銀根,部分銀行已經關閉房貸業務,或者購房者申請房貸的周期正在拉長。現在,購房者無法從銀行裡面拿到貸款,這就造成了許多城市出現了房價「有價無市」的情況。
第二,不管是開發商,還是二手房業主,都希望把房子賣個好價錢。所以在打折出售時,讓利幅度非常有限,通常在95折左右,但是購房者也不是傻子,截止11月樓市調控次數就高達554次,同比2018年同期的425次上漲幅度高達30%。他們對房價的預期是比較悲觀的,希望以更低的價格買入。雙方在價格上僵持不下,一時形成「有價無市」的對峙局面。
第三,國內經濟下行,房企貸款收緊,開發商急於回籠資金,主動讓利促銷。而二手房業主很多是生意人,他們現在生意不好,也要想拋售房產,維持局面。而房地產市場供小於求被打破,成為了買方市場。看到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到調整周期,購房者通常是買漲不買跌的,所以會靜觀其變,等待方向明確時再出手。
現在問題是,房地產已經是「有價無市」了,炒房客還能全身而退嗎?對此,我們認為炒房客分為三種:第一類,對市場靈敏度較高的炒房客,早就已經獲利逃,落袋為安了。因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調控全面收緊,而且開發商都在紛紛轉型去房地產化,而房價開始出現滯漲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對市場靈敏度高的炒房客,早已經兌現手中房產。
第二類,炒房客看到現在情況不炒,想早點高價拋出手中房產。但由於炒房客們購房的價格較低,他們在房子裡面有豐厚的利潤,所以,有些心態好的業主,把房價打個85折也被接盤俠拿走。現在雖然房子是「有價無市」,但是只要真心讓利給購房者,還是有成交的可能的,最怕就是炒房客不肯大幅降價,那肯定是買不出去了。
第三類,部分炒房客根本不相信房價會下跌,他們認為房價在調整過後,還會出現報復性上漲。因為,房價在上漲十多年來,每一次都是空調,這次炒房客也不相信房價下跌,認為後市還有反彈的機會。所以,這部分意志堅定的炒房客,是不會輕易選擇離開的,對他們來講根本不存在「全身而退」的可能。只會坐房價的電梯,體會上上下下的享受。
當許多城市都出現了房價「有價無市」的局面,意味著先知先覺,不賺市場最後一個銅板的炒房客早已跑掉了,而現在想「全身而退」的炒房客,只要把價格跌足了,還是有希望變現出局的,最怕的就是高位不肯降價,僵持在那裡的炒房客,以及根本沒想要跑掉的炒房客,那他們以後再想跑就不太可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Gw_m4BMH2_cNUg01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