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01-06 05:00
節氣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如今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立春: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每年2月18日~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每年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4月5日(4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也為夏季的開始。
▌小滿: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6月6日前後,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後,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7月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每年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10月23日前後為「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後。
▌小雪:11月22日前後為「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後,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芒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簡單的二十四節氣歌,是不是還有很多人不會背?如果你也沒能記全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看到這篇文章會不會「老臉一紅」?沒事沒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歌的知識。
通過對太陽運動周年的觀察,我們聰明的先輩將太陽的運動周年平均分成二十四等分,並給他們一一起了好聽的名字。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節;比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的是太陽的高度,其中冬至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夏至則是最高的一天,並且在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冬至反之,在春秋分日晝夜平分。大暑、小暑、大寒、小寒反映的是熱度等等。所以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很講究的。
劃重點了: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11月30日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最後小編為大家附上充滿童趣和智慧的九九歌謠: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本文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