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養雞不賺錢?

2020-01-17   愛養殖的小仙女

養雞生產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行業。多年來,不少人從中獲得了收益,但對所有養雞生產者來說,其效益的高低是很不平衡的,有的人賺了大錢,也有的人不賺錢甚至賠錢。養雞不賺錢的主要原因是飼料浪費嚴重,管理粗放,品種混雜,雞的發病率高、存活率低,產品質量差,銷售價格低等,加之市場行情的影響。只有徹底分析其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才能在激烈的養雞生產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扭虧為盈。

一、浪費飼料,增加成本

在養雞生產中,飼料的成本占總支出的節約飼料可明顯提高養雞的經濟效益。有些雞場只重視雞群產蛋量和生長速度,而忽視飼料消耗,造成飼料的巨大浪費,使生產成本增加。據調查,目前蛋雞生產中,較好的養雞戶其料蛋比為2.3:1,而有的雞場其料蛋比高達2.7:1,肉仔雞的料肉比,國外先進水平,1.79:1,而我國很多養雞場保持在2.3:1。由此可見,在相同的生產水平下,前者的效益遠遠高於後者。飼料消耗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 飼料搭配不合理,營養不平衡 

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是按一定比例進行的,且具有就低不就高的特性 當營養不平衡時,高出的部分被浪費。如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很高,但蛋白質中胺基酸的比例不合適,尤其是缺乏限制性胺基酸(蛋氨酸、賴氨酸等);鈣的含量很高,但鈣磷比例失調,使得飼喂效果不佳,難以表現出雞群應有的生產水平,而多餘的其他胺基酸和鈣則被浪費,甚至形成營養代謝障礙,這部分浪費在養雞生產中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以玉米、豆粕型日糧為主時,應保證限制性胺基酸的供給,補充鈣的同時補充磷,保證鈣磷比例合適。

2 飼槽結構不合理,添料量不當

自製飼槽過淺或結構不合理,每次添料量過大,籠養蛋雞斷喙不正確,料筒高度不當,都會造成飼料浪費。飼槽深度應為15厘米左右,邊緣有厘米寬的內卷邊,每次添料量為飼槽高度的1/3。

正確斷喙,料筒邊緣高度總保持與雞背等高。

加強管理,實行勞動定額和成本核算,可有效防止飼料浪費。

3 長期飼養停產雞和低產雞

對雞群中雞冠蒼白、乾燥、萎縮及有疾患的個別雞,應及時淘汰;種雞場不能使用的種雞要儘早處理,減少非生產性開支。

4 飼料的粒度不合理

飼料過細,使飼料粉末飛揚,既浪費飼料又污染環境;飼料過粗,雞因挑食不能獲得全價營養。一般要求蛋雞和種雞採用乾粉料自由採食的飼喂方法,飼料粒度為0-6周齡配合飼料全部通過8目分析篩,16目篩篩上物不得大於20%,7一20周齡配合飼料全部通過6目分析篩,12目分析篩篩上物不得大於20%;成年產蛋雞及種雞配合飼料全部通過4目分析篩,8目分析篩篩上物不得大於20%。肉用仔雞飼喂破碎料或顆粒飼料,1一2周齡喂破碎飼料,粒度(碎料直徑,下同)為二毫米。2周以後喂顆粒飼料,粒度為5~6毫米。

二、雞舍溫度不適宜

雞屬於恆溫動物,在任何季節,可通過調整採食量和散熱量維持體溫的恆定,在相同的生長速度、產蛋量與蛋重下,不同的環境溫度雞對飼料梢耗量不同。溫度適宜時,耗料量最少;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雞為了維持體溫的恆定,需要消耗體內較多的養分來調節體溫,增加飼料的用量。因此,在任何情況下,應盡力保證環境溫度的適宜(13~20℃)。

三、飼料品質差,保存時間過長,保存環境條件差

有的飼料廠,為了降低伺料成本,收購一些低價原料,在沒有迸行營養分析的情況下,盲目搭配,所配製的飼料難以滿足雞的需要,雖然價格較低,但雞的生產潛力難以正常發揮,最終結果是入不敷出。還有的飼料存放時間過長,使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被破壞,加之有些保存飼料的環境濕度過高;引起飼料發霉變質,造成巨大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