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4.8到6.2,絕境大逆襲的《陳情令》,到底好在哪兒?

2019-07-08   武俠小王子

中國仙俠劇從21世紀起,逐漸成為了國產劇一個主要類型,而《仙劍奇俠傳》系列以遊戲帶動影視劇,更掀起了東方傳奇劇的熱潮。

從2004年到2009年,《仙劍奇俠傳》共拍攝了3部,在構建起一個宏大的東方傳奇體系外,仙俠類型在國產劇中迅速崛起。

至《軒轅劍》和《古劍奇譚》後,特效水準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古劍奇譚》中,各人物之間也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傳奇世界觀。

或因近幾年在大IP 的改編過程中,編劇對原著的過於天馬行空,過度篡改讓劇喪失了應有的魅力。而剛剛上線的《陳情令》,則不論從敘事上、還是人物關係上,更遵從是原作中應有的規矩。

劇本邏輯的合理性,才得以讓《陳情令》建立起基本的框架,故事不跑偏,服化道的提升便在意料之中。

《陳情令》在對東方美學的構圖上,也遵從了動漫的布景規律。每一幀美輪美奐的靜態畫面,更從是讓觀眾賞心悅目。

其實觀眾《陳情令》好感的建立並不是一開始便存在的。因為原著黨對於動漫和小說的過度依賴,致使新劇開播以後,豆瓣評分並不高。

可對自我風格的一以貫之,《陳情令》逐漸獲得了更多觀眾的認同。其中藍湛和魏無羨之間刻骨銘心的友情,也在大事件中被完全襯託了出來。

就原著墨香銅臭創作的《無羈》來說,在改編上《陳情令》更著重刻畫人物之間的內心糾葛。

細膩的筆觸之下,魏無羨、藍忘機和江澄三人之間的友情顯得純粹而又動人;在岐山溫氏的重壓之下,年輕人團結一致,更加深了他們的情感。

其實對於一部傳奇劇來說,《陳情令》的成功改編,給了後續影視劇提供了良好的範本。不疏忽每一個細節,讓《陳情令》變得立體鮮活飽滿。

其實從傳承來說,《仙劍奇俠傳》《古劍奇譚》和《陳情令》是一脈相連的。在還珠樓主布下了東方傳奇格局後,後來者則更多在修仙求道追求更大突破。

《陳情令》則是在修仙、正邪之外,加入了更多家族的糾葛、門派的對抗以及年輕人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比起既往的同類型作品,《陳情令》多了一縷人情味。

其中魏無羨身份的特殊、眾人對他的排擠,仿佛喻示著一個悲劇的發生;可魏無羨天生樂觀開朗的性情,反而讓這一切偏見都在他眼前,煙消雲散。

堅強樂觀面對生活,在後面,魏無羨更憑實力打破了所有人的質疑,對人物內心的細緻刻畫,也決定了他走上了夷陵老祖這條不歸路。

而正邪之間身份的切換,也在斬妖除魔、殺屠戮玄武之後逐漸顯現,自我對人生的領悟、對天地潛能的悟性,更遠超其他人。而這位正邪合一的天選之子早已註定。

此外藍忘機和江澄對於正道的堅守,隨著年齡的增長,二人在心中也建起了複雜的是非觀。三位主角在時間流逝中,性情的變化和對信念的執著,共同構成了他們一生的羈絆。

不再臉譜化的人設,讓《陳情令》的虛幻世界有血有肉。而故事在一幫少年身上發生,更是集合了夢想、熱血、青春、責任擔當等優質元素。

這個夏天,《陳情令》不會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