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姚旭陽
編輯 / 王德芙
出品 / 汽車之心
中國的自動駕駛玩家正在走一條特別的路線。
與國外注重單車智能不同,國內自動駕駛玩家代表百度Apollo正在將車路協同的重要性提到戰略高度。
12月18日,第一屆Apollo生態大會上,百度正式宣布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台戰略升級成為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和智能車聯三大開放平台。
這個動作的指向非常明顯,即增加了車路協同、智能車聯兩大開放平台。更深層的含義是,百度Apollo的自動駕駛將與車路協同深度融合。
未來某天,凡是基於百度Apollo三大開放平台的車輛,均將置於強大的智能交通路網之中。
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現場表示:「Apollo生態全新升級不僅意味著Apollo更加完整和繁榮。更意味著,在城市和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持下,Apollo堅持開放走出了一條 『車路協同』雙劍合璧;城市、科技企業和汽車產業三位一體的『中國特色』自動駕駛發展道路。」
一起來看此次Apollo升級到底帶來了哪些進展和思考。
一、圍繞三大平台進行升級
百度Apollo從自動駕駛平台戰略升級成為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和智能車聯三大開放平台,實質上是一次戰略層面的業務重心延展。
從原來集中力量研發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台,發展到兼顧已有智能車聯和車路系統的業務權重。
所以,這次戰略升級將主要圍繞三大平台,且發布了諸多解決方案。
1. 自動駕駛開放平台
2017年4月,百度Apollo發布1.0版本,歷時兩年零八個月後,Apollo 5.5版本發布,重點便是開放了「點到點城市自動駕駛」能力,以及面向量產落地自動駕駛場景的解決方案。
與以往版本比,Apollo 5.5增加了三項新能力,分別是:
語義地圖深度學習方法。該方法是將高精地圖加上交通規則、車輛信息等語義,然後生成圖片,用深度學習的CNN網絡進行學習,從而應用於包括感知、預測在內的多個模塊中。
百度Apollo還對規划算法進行了更新。通過靈活的換道策略、智能的路權處理以及優化的速度決策幾個方面的提升,提高問題的可求解性。
對於如何在50毫秒周期內找到最優的速度規劃這一難題,Apollo 5.5直接用非線性的數學表述,在優化器和優化器求解上做了大量的改進,保證在有限時間內也可以求出最優解。
引入了MRAC雙循環控制器,可以很好地解決控制器和執行器之間的不匹配問題。Apollo 5.5在城市複雜連續變道和彎道的場景下,橫向精度相比之前提升了60%。
除了上述三項能力,Apollo 5.5還推出了新的架構LEGO,可以解決開發者編程、配置、監控三個痛點,以加快開發速度。解決方案是,Apollo 5.5新增了傳感器標定和模型訓練兩個全新的數據流水線感知服務。
根據場景不同,Apollo 5.5推出了面向城市開放道路的Robotaxi方案、面向城市BRT道路的Minibus 2.0方案、面向最後一公里的自主泊車方案、面向低速低成本場景的低速微型車方案以及自動駕駛雲等。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Apollo的自動駕駛雲是首次亮相。基於百度的自動駕駛及AI布局,Apollo自動駕駛雲已經可以助力車企快速推進自動駕駛的研發和規模落地。
2. 車路協同開放平台
Apollo車路協同開放平台由一個邊緣智能底座,一個基礎雲端服務,和六大可應用場景組成。
底座是指智能基礎設施,百度將邊緣端和雲端的能力進行打包,並通過方便的接口提供給應用場景開發者。
一方面,Apollo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能夠為OEM、政府和合作夥伴等提供智能信控、智能公交、自動駕駛、智能停車、智能貨運、智能車聯等六種場景應用,還可以支持外部的開發者和合作夥伴在一個底座上研發孵化自己的城市管理、交通出行應用場景。
另一方面,Apollo車路協同開放平台可以幫助當地政府打造智能交通城市。典型的成功案例是長沙。
今年9月,百度Apollo在長沙落地了全球首個Robotaxi+車路協同應用試點。
45輛裝載V2X設備的Robotaxi在長沙135公里開放路網進行試運營,覆蓋90多種應用場景,超過500名用戶上車體驗。
未來,Apollo智能交通解決方案會在多個地方打造ACE王牌城市(Autonomous Driving、Connected Road、Efficient City),即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高效城市。
3. 智能車聯開放平台
Apollo智能車聯開放平台擁有5大技術能力,分別是:
⽀持全語⾳交互的⻋載智能⼩程序、車載真人語音定製全系統、一次喚醒多次交互、AR導航能力,以及業內首顆集完整信號處理、語音喚醒、指令詞識別於一體的車規級百度鴻鵠晶片。
其中,語音技術能力可以實現全方位支持多音區識別、個性化語音合成、高精度離線識別、高嗓音識別、回聲干擾和聲源定位等功能。
除了上述能力,百度還發布了全新升級的小度車載2020,從端到端的小度車載OS,發展到可集成全場景服務DAS(DuerOS Auto Service),通過多元化的組合模式讓OEM可以自由打造自己的智能⻋聯繫統。
據了解,小度車載2020提供了智能駕艙、Carlife+、度小鏡等三種產品形態,為車內增加了車內大屏(智能駕艙)、手機投屏(Carlife+)和智能後視鏡等交互方式。
百度還推出了Apollo智能車雲的技術,通過端雲一體化,全面依託數據,可以降低OEM高達30%的IT成本,提升30%業務效率,創收30%。
二、為什麼是百度?
為什麼百度Apollo可以做這麼多項的能力升級,其實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Apollo平台是百度自動駕駛的技術基石。自發布至今,Apollo平台共進行了8次疊代,分別是1.0、1.5、2.0、2.5、3.0、3.5、5.0、5.5。
此次戰略升級後,除了Apollo自動駕駛平台,百度還在車聯網和車路協同領域不斷推出新產品,本身說明了其技術能力在不斷進步。
截至目前,Apollo路測里程已突破300萬公里,獲中國路測牌照超150張。原創技術領域,百度更以1237件的智能駕駛專利申請量位居中國首位。
2019年,百度Apollo在全球97個國家擁有3.6萬名開發者,是2018年的2.4倍。百度Apollo目前共擁有177位生態合作夥伴,擁有56萬行開原始碼。
這些數據說明了幾件事:百度的自動駕駛測試規模在國內是最大的;Apollo開放平台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加入,而且整個Apollo平台的生態合作夥伴數量是巨大的。
為什麼百度能做到這一點?概而言之,百度Apollo能夠完成此次戰略升級,背後有三層推力。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商業體都有「基因」,百度的基因很清晰,就是搜索。
近幾年,百度集團董事長李彥宏為公司注入新的血液——AI,這可以視為百度Apollo發展的自動駕駛的核心推力。
基於AI的能力,開放後會不斷吸引熱衷自動駕駛的OEM、出行服務商和開發者,相當於百度Apollo發展的第二層推力。
當OEM、出行服務商和開發者的數量足夠龐大時,便會形成豐富的生態,繼而引入更多的玩家,進而成為第三層推力。
百度對AI的投入和成績有目共睹,這裡側重分析基於AI的能力和生態建設。
基於AI的能力體現在百度的語音交互方案、高精地圖等方面。
我們知道,面對複雜的道路環境,如何進行深度學習預測一直是行業難題。
此次Apollo 5.5發布的語義地圖,可以將道路元素、城市的交通規則和車輛行人動態信息,以時間維度投影到同一個圖片中,然後用深度神經網絡進行學習,最終應用於包括感知、預測在內的多個模塊中。
根據汽車之心從百度Apollo了解到的數據,中國頭部幾十個城市用戶的平均出行時長每天約60 - 90分鐘之間。
在一些傳統的車機系統中,人機對話日均次數約為4次,意味著用戶是不願意用他們的車機系統的。
不過,隨著搭載了百度車載系統的車型上市,日均交互次數可以穩定在25 - 30次,相當於兩到三分鐘就和車機對話了一次,同時交互內容非常多元化。
之所以能做在語音交互領域到這一點,離不開百度的AI能力。據了解,百度大腦語音的調用規模已經達到日均調用量超過100億次,且百度語音已開放228項AI能力,擁有超過150萬開發者。
對龐大數據的處理訓練,為出色的車載語音識別與交互技術提供了基礎。
再來看高精地圖對百度Apollo平台的支持。
百度高精地圖已覆蓋全國所有的大約30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和重點城市的快速路,通過眾包能達到實時更新、精度達到厘米級。
藉助百度雲平台與AI能力,Apollo 5.5 可以為OEM提供專屬定製化服務。
高精地圖還是百度布局車路協同中的重要感知工具。
汽車之心了解到,百度車路協同雲端平台和Robotaxi上使用的高精地圖是同一套,所有的道路元素可以做到厘米精度的表達,以實現車路協同感知到的障礙物可以被robotaxi無縫使用。
技術能力與生態是相輔相成的。
語音交互方案、高精地圖等技術能力是基礎,基於這些能力和開放策略,百度才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態合作夥伴,合作夥伴進入後又會進一步促進技術的發展。進而建立更豐富的生態,逐漸搭建起一套生態系統。
此次大會上,來自長沙、廣州、重慶等諸多個城市代表,戴姆勒、博世、大陸、福特、一汽等400家生態合作夥伴到場也側面說明了這一點。
汽車之心從百度Apollo了解到,開發者會通過GitHub社區、線下活動等途徑給Apollo提出反饋和建議,這對平台和技術的發展有很大價值。還有很多開發者會直接貢獻代碼,為社區提供幫助。
此外,一些硬體合作廠商也在通過提供接口、符合車輛控制標準的部件等方式,不斷幫助Apollo開發平台向前發展。
三、百度自動駕駛加速落地
百度Apollo從一個自動駕駛平台升級到三大平台,背後自有其邏輯。
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向包括汽車之心在內的媒體透露,對於百度來說,攀登珠峰和沿途下蛋同樣重要。
未來智能交通會對出行方式產生很大影響,百度希望通過AI、語音語義能力,再結合我國發展交通強國的背景,通過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結合的方式,解決自動駕駛最後10%的不確定性場景問題。
在長沙運營Robotaxi的過程中,百度逐漸發現車企、政府、科技公司三位一體是很好的實現自動駕駛的路徑。
在智能網聯的大背景下,交通系統本身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所以可以將原來單車智能遇到的問題,放到狹義場景下,通過車路協同的方式去解決。李震宇說,這也是此次升級為三大平台的初衷。
實際上,百度的這次戰略升級已有先兆。
今年12月,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進行首次組織架構升級。升級後,自動駕駛業務組下轄三個部門:智能汽車業務部、智駕地圖業務部和自動駕駛技術部;原有車聯網業務組繼續主導智能車聯業務;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這個組是由原來的車路協同單元升級而成。
組織架構升級為此次百度Apollo平台戰略升級打好了基礎。從更長遠的維度看,百度Apollo戰略升級也勢在必行。
首先,與Waymo、Crusie自上而下集中研發L4、L5技術不同,OEM、Tier 1目前集中在探索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上,一些車企已經開始推動AVP、HWP上車,這是百度技術變現的契機。能夠與車企攜手前進,有助於百度自動駕駛業務造血走得更遠。
其次,百度自身的技術和生態基礎已經足夠強。作為中國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最多、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生態最龐大的頭號玩家,百度已經有能力輸出技術方案,與行業共同探索商業化落地的道路。身處賽道中的百度,也有能力洞察新的業務增長點,比如車路協同、智能座艙等等。
最後,戰略升級中對車聯網和車路協同的重視是一種全面兼顧。當下業內已經逐漸達成共識:實現自動駕駛本身需要政府、科技公司、車企、通信運營商的共同支持,隨著5G商用落地,基礎設施逐漸成熟,各地智能網聯測試場逐漸興起,車路協同是自動駕駛規模落地運營的重要基礎設施構成。
為了做好此次戰略升級,百度的Apollo美國研發團隊部分工作布局已經轉移至北京,以促使Apollo產品和落地商業化發展更貼近國內合作夥伴。
整體而言,作為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頭號玩家,百度在2019年的年末舉辦一次這樣的活動,除了讓我們了解到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推進之縱深,更是一次與OEM、出行公司和自動駕駛從業者的深度對話。
透過百度Apollo的全新開放平台和技術和業務,可以看到,百度這家中國對自動駕駛最較真的公司,正藉助開放策略與行業共同向自動駕駛推進。
李彥宏在百度內部的一次會議上曾這樣告訴Apollo的團隊,「從2013年到現在,我們做這件事(Apollo)已經有六七年了,不行的話再做六七年,不行再接著做。」百度Apollo是咬定了要把自動駕駛最終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