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這首詩並不知名,卻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2019-10-18     慶余

李商隱是我國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又與李賀、李白合稱為「三李」。眾所周知,李商隱的詩以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最為人所傳誦,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如《夜雨寄北》中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等。

其實,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還寫了不少詠史詩的佳作。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夢澤》,便是李商隱諸多詠史詩中的代表之一。雖然相比較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錦瑟》等名篇來說,它顯得很不知名,但不失為一首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的佳作。

李商隱的詠史詩,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借用歷史題材來反映他對當代社會的意見。在這首詩中,李商隱便借用了楚靈王的荒淫無道,揭露和批判了當時藩鎮割據、宦官擅權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糜爛,也流露出他對晚唐王朝局勢的擔憂。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商隱的這首《夢澤》: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

首句「夢澤悲風動白茅」,李商隱寫的是夢澤的荒涼景象。它的意思是說,放眼望去,在茫茫的夢澤上,秋風吹動著連天的白茅,發出了蕭蕭悲鳴聲。夢澤,指的是古時楚地的雲、夢二澤,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即今天的洞庭湖一帶。白茅,是白色的茅草。楚國當時每年都要周天子進貢包茅,以供祭祀時濾酒用。

因此李商隱在這樣一幅充滿悲涼蕭殺氣氛的景象中,加上路過楚國舊地,想到楚國舊物,自然而然就會有了懷古傷今之感。於是李商隱緊接著,便在次句中說「楚王葬盡滿城嬌」,楚靈王的荒淫無道直接葬送了滿城多少女子。這句詩說的便是「楚靈王好細腰」的典故。

據《後漢書·馬廖傳》記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很明顯在李商隱的這首詩中,其程度無疑要嚴重和惡劣。範圍從「宮中」到了「滿城」,結果從「餓死」變成了「葬盡」。可見楚王好細腰的這個癖好,所帶來的殘酷代價。在這楚國舊地悲風白茅的地下,或許就埋葬著當時慘遭失去生命的女子的累累白骨。情調的悲悽可想而知。

而李商隱這首詩,之所以會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不僅僅是因為這個人人都會明白的地方。還有著他自己的獨特理解與感受,即後兩句詩中所說的「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誰也不知道當時為楚王獻舞的女子有多少?她們費盡心機的挨餓就是為了擁有纖腰。可見李商隱想要表達的是,她們何嘗不是自己將自己送到了走向墳墓的悲劇。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除了用辛辣的語調諷刺了楚靈王的荒淫無道之外,它還對渴求寵幸的宮女的愚昧麻木表達了深深的譴責和惋惜。而這種現象不局限於渴求寵幸的宮女,一些渴求功名的士人也一樣。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首詩具有廣泛的典型性意義。而今天的我們讀這首詩,就可以促使我們從現象去分析它的本質。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eH4m0BMH2_cNUgGx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