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張藝興,我知道了什麼叫「資本造黑」

2019-11-13   發光的丸子

從2018年《一齣好戲》上映,到張藝興第三張專輯《夢不落雨林》發行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了

小編想問一句:張藝興的聯動黑過去了嗎?

答案是:還沒有

為什麼會提到這兩部作品呢?其實是因為張藝興被大規模的抹黑,就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的

《一齣好戲》上映後,張藝興的表現得到了一致好評,從前期的呆萌到後期的黑化,整個節奏都把握的非常好,與他平日的形象有很大的差距,也讓觀眾看到了他作為一個演員的可能性

而第三張專輯《夢不落雨林》也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僅用時11時57分35秒就突破1000萬達成鑽石唱片記錄,而這也是截止當時,一個歌手所創下的最好記錄

看到這個成績,連張藝興本人都驚呆了,甚至直呼「還可以這樣嗎」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張藝興的所謂「黑料」開始鋪天蓋地的在網上泛濫

想要深入讀懂一個人真的很難,但想要詆毀一個人真的很簡單

張藝興曾經的每一個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個眼神都被拿出來小心翼翼的解讀,然後大張旗鼓的宣傳

久而久之,不明真相的群眾真的就以為被妖魔化後的張藝興就是他的本來面目

於是提起他,就會說一句「張藝興啊?排名61那個」,然後大笑,拿他取樂又能怎麼樣,反正只是嘲不是黑嗎

我們都曾聽說過「資本造星」,簡單來講就是花錢去包裝營銷一個藝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藝人不是一個有著自我意識的個體,他是一個商品是一個符號,大眾所能看見的了解的都是幕後推手想讓我們看見的

但因為張藝興,我突然了解了什麼叫「資本造黑」

資本花錢設置一個話題,關注度可以買,話題度可以炒,隨之就誕生了一個看似巧合的出現的意見領袖的角色,這時公眾就無需費心去了解張藝興究竟有什麼黑料,因為這位意見領袖,或者說這位博主會為他們悉數道來

沒有黑料?可以編;沒有黑粉追隨?可以買

反正資本嗎,最不缺的就是錢了

當熱度漸升,公眾就成了「沒有執照的電台」,他們也學會了斷章取義、惡意揣測,跟著其他人一起狂歡。他們要求張藝興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源源不斷的吸收他們的惡意,但絕對不能輸出任何反饋

因為即便是披著嘲諷的外皮,可他們真正想表達的還是「你過得比我好,你賺的比我多,你是公眾人物,我就是看不慣你,你就是要承擔,你就是不能反駁」

這樣的人在生活我們一般叫他「無賴」

因為張藝興,我知道了什麼叫「資本造黑」

黑粉就像言情劇里的傻白甜女主,一邊問粉絲「難道那些話不是他自己說的嗎?」而粉絲剛要解釋,他們又捂著耳朵搖著頭說「我不聽我不聽」

此時粉絲的內心只想用歐陽娜娜妹妹的一句話表達:你清醒一點!

曾經丹尼爾說「現代主義的真正問題是信仰問題」,因為可能「由於既無過去,又無將來,我們正面臨著一片空白」

而小編是想說黑粉在看到張藝興被斷章取義的某一句話或者某一張圖時,既無前因後果又無環境背景,他們所面對的不是空白,卻是一份已經被處理過的信息,這會導致他們先入為主,也更容易形成刻板印象。

從此黑粉無需意見領袖的引導,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嘲諷章法,這也是資本的目的,用一瓶墨水染黑了所有白紙

而張藝興為什麼會被黑其實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飯圈常說的一個詞叫「防爆」,就是防止爆紅,畢竟一個大鍋里菜就這麼多,你多分走幾口,那其他人能吃的就又少了點

2015年以前張藝興主要在韓國發展,他沒法分也沒處分這口菜,可是這之後隨著人氣越來越旺,熱度越來越高,粉絲也越來越多,就開始有人想拽著他一起

在《極限挑戰》第一季的節目裡,張藝興就已經說過「難道往上爬就一定要踩別人嗎?」三年後面對同樣的處境,他依然拿了全是+號的箱子,王珞丹提醒他可能換回來的都是減的,張藝興說沒關係,這就是他之前都選擇加號箱子的原因

他可以堂堂正正地告訴別人自己拿的就是加號,如果對方也誠實告訴自己,那彼此都開心。如果對方騙了自己也沒關係,至少他沒有欺騙別人

三年如一日,張藝興始終真誠坦蕩甚至赤裸裸的直面他人,但現實生活里,這個殘酷的圈子不允許他真誠

可他說「哪怕是裝我也能裝一輩子」

所以資本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既然不是朋友,那就是搶飯吃的對手,防爆雖然沒有做到位,那給他職業生涯抹抹黑也不錯,畢竟藝人最怕有污點

我們也不能批評資本什麼,畢竟弱肉強食是森林裡就延綿出來的生存法則,他的出現破壞了原本的平衡。這和窮人仇富、得不到就想毀掉都是一個心態

可是也如同羅林斯迪爾所說的「新聞真實的實現是一個不斷持續的過程」,真相往往也是經時間淬鍊才能見天日。想要真正認識一個人也絕不是僅僅憑几張圖片就能看透的,畢竟我們誰也不是上帝視角

我相信坦蕩赤誠的人是值得被愛的,資本不能統治全部,他也在一點一點的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