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中國航天之父的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毅然選擇回國報效祖國的錢學森影響了現在一代又一代的海外遊子,無國何以為家,錢老的精神讓人佩服。
今天故事要提到的主人公就是錢學森背後的女人,說起她的身份與美貌,足以讓人驚奇,她就是蔣百里將軍的三女兒—蔣英。
說起蔣英,便不得不提起她傾國傾城的容顏,和讓世界動容的美妙歌聲,曾經的她被稱為"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權威"。如果非要有形容她的話,或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最好的描述了吧。
卿本佳人
民國時期的錢,蔣兩家皆是赫赫有名的富貴家庭,因為錢老父親和蔣英父親是要好的朋友,兩家也經常往來,也為之後錢學森和蔣英的相遇製造了機會。
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願望,便是有一個自己的女兒,然而錢家僅有錢學森一個。當得知蔣英父親蔣百里和日本左梅夫人生有五個女兒之時,錢家便向蔣家提出過繼女兒的願望,天性乖巧的三女兒蔣英便討得了錢家的喜愛。
也因為如此,三歲的蔣英來到了錢家,也正是那一年年幼的蔣英遇到了未來將與她攜手一生的男人錢學森。
宴會上的一首《燕雙飛》將兩人的命運牢牢的栓到了一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他們倆也註定了未來他們將一起患難與共,至死不渝。
之後蔣家因為捨不得蔣英,將她接回了家。出於約定,蔣英也成了錢老父親的乾女兒。一句"乾哥哥"讓少年錢學森再也沒能忘記這個美麗的容顏,沒能忘記這個銀鈴般的聲音。
情定終身
之後的兩人相隔兩地,也開始了自己的人生,但命運的齒輪悄悄轉動著,命中注定的緣分讓兩個人最終還是遇到了一起。
1935年,年輕的錢學森赴美留學,少女蔣英跟隨父母來看望他,那一年,他23歲,她16歲。沒有什麼比少女稚嫩的笑聲更能讓這位少年魂牽夢繞。
少年錢學森對蔣英說了一句"因為沒有什麼比快活和清純更可貴了",從此便打開了少女的心扉。在這個少女的心中悄悄種下了愛情的種子。
年輕的小姑娘展露了她過人的音樂天賦,年僅16歲的她便能無比順暢地彈奏莫扎特的D大調奏鳴曲,驚艷了錢學森。錢學森覺得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也莫過如此吧,他沉醉其中,深埋在心。
臨行前,蔣英送給了他一本唐詩,錢學森奉若珍寶,捧著唐詩去了美國。次年,蔣英也憑藉她出色的音樂天賦獲得了去德國柏林深造的機會,去學習歐洲的古典藝術音樂。
十年之後,蔣英學成歸來,在上海舉辦了個人演唱會,並驚艷全國,讓國人聽到了這個曼妙的歌聲。兩年後,錢學森學成歸來。十年之後兩人再次相遇,正所謂"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這一次,錢學森再也沒能放下這個更加知性端莊的妹妹。錢學森隨即便向蔣英表達了心意,並希望蔣英能跟他一起去美國。
早已芳心暗許的蔣英卻想考驗考驗這個文質彬彬的少年,"為什麼要跟你去美國?咱們還是先相互了解一下,互相通通信吧"!這一番話頓時讓錢學森著了急,說到"不行,現在就跟我去美國"!
錢學森的堅持最終還是感動了蔣英,兩人在上海登記結婚,並攜手一起奔赴了美國,23年的兄妹成了夫妻,開始患難與共、至死不渝的一輩子。
患難與共,至死不渝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國外航空航天領域已有建樹的錢學森毅然選擇回國放光發熱,但他的這一舉動卻遭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攔。
歸國心切的他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煎熬,擔憂國家發展的錢學森這一熬竟就熬了5年的時光。在這段黑暗的日子裡,僅有蔣英一直在默默陪伴著丈夫,一個吹琴,一個彈奏吉他,一起用音樂來排遣內心的寂寞與煩悶。
錢學森把自己關在書房,甚至對蔣英也有時愛答不理。但蔣英並沒有埋怨丈夫,並始終都堅持並且相信錢學森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
蔣英的支持給了錢學森莫大的鼓勵。回國後,錢學森也不負眾望,為祖國的的科研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成為了"中國航天之父"。
蔣英也在音樂學院任教,用他獨特的音樂天賦,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聲樂教育家。"善歌者使人記其聲,善教者使人及其志"。
歷經了這段日子的風風雨雨,兩人的感情更加牢不可破,那段患難與共的生涯為他們的愛情故事譜寫了最美麗的讚歌。
往後餘生
時過境遷,人們常常會提起"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但錢學森背後的女人蔣英也同樣值得我們記憶和歌頌,退休之後的蔣英也依然獻身於中國的聲樂教育事業。90歲高齡的她仍在編譯《莫扎特音樂會詠嘆調集》。
做為"錢學森夫人",她坦然接受,覺得這是一種榮耀和誇讚。作為歐洲古典音樂藝術的無冕之王的她,更是將自己的音樂天賦毫無保留的奉獻給了偉大的祖國。
兩個人愛情可歌可泣,或許世界上最美好的愛情就是這樣吧,兩個人可以攜手一生,即便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困苦和挫折也能夠患難與共,至死不渝。
在錢學森獲得第二屆霍英東傑出貢獻獎之後,有一次當著兒子的面,錢學森說道:"錢歸你,獎(蔣)歸我。"蔣英笑了,略作思考,答道:"那咱們說好了,你要獎(蔣),我要錢。"兩人有意無心的玩笑話讓人們都感受到了錢學森和蔣英甜美的愛情,這樣的愛情,讓人羨慕,也讓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