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休閒農業發展思路方法匯總

2019-11-09     一諾農旅規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組織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工程。標誌著休閒農業已經從萌芽起步和數量型快速發展階段轉向追求高品質的質量型發展階段。都市休閒農業具有地理區位、消費群體、人才技術、基礎設施、資金投入等優勢,在全國休閒農業提升發展中發揮著引領示範作用。

一、都市休閒農業發展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推動的共同作用下,我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得到快速發展。2016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從業人員845萬人,帶動672萬戶農民增收,2017年估計接待遊客超過22億人次。休閒農業已從原來的農業附屬產業發展成為獨立的農村新型產業,並形成都市帶動型、景區帶動型、特色農業型等多種模式。

特別是以現代化都市帶動發展的都市休閒農業是我國休閒農業發展的先行區和主要類型。城市雄厚的社會經濟實力、集聚的居民消費群體,直接驅動都市休閒農業實現率先發展,促進了都市區域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農民增收致富、城鄉融合發展,都市休閒農業也為完善城市功能、滿足居民現代生活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都市休閒農業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

從宏觀方面看,一是對發展都市休閒農業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特別是城市管理部門長期以來對農業農村了解較少,對休閒農業在促進都市可持續發展和統籌城鄉發展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城市的優勢還沒有充分利用和發揮出來;二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仍然存在,管理體系分割,未形成城鄉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受到制約,沒有把城鄉兩方面的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三是城市規劃沒有全面考慮都市休閒農業的發展,都市休閒農業與城市發展脫節,缺乏整體超前的規劃引領,與城市發展融合度不高,休閒農業區與城市的有機銜接不夠;四是對都市休閒農業的宣傳引導和規範管理不夠,發展過程中出現盲目跟風、遍地開花、違法違規等現象。

從經營層面看,大量都市休閒農業項目存在職業人才缺乏、經營理念落後、管理水平不高、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問題。許多項目不注重規劃設計,品牌意識不強,發展模式雷同,經營效益不佳;部分項目違背城市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破壞了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嚴重背離了休閒農業發展的方向和宗旨。

二、都市休閒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

1、加強對都市休閒農業發展中政策機製作用的研究

政策制度建立的基本規則支配著經濟社會活動中所有公共和私人的行為,完善的政策制度能夠鼓勵和促進社會資源合理流動和開發利用,加速經濟社會發展。有效的機制創新可以減少經濟運行成本,減少資源浪費,激勵社會經濟組織發揮最大的能動性,從而極大地提高社會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要認真研究都市休閒農業發展中政策機制的作用,從統籌城鄉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分析現有政策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要分析現有政策是否全面地涵蓋了都市休閒農業發展的整個過程,是否對都市休閒農業發展的全過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二是要研究制定對都市休閒農業發展形成有效激勵的政策機制,包括政府的各種鼓勵政策和支持措施;三是要提出對都市休閒農業發展必要的約束條件,明確在休閒農業發展過程中,為避免偏離休閒農業發展的本質,對經營主體開發條件的約束和限制性行為。

2、加強對城市發展戰略及規劃的研究

都市休閒農業最大的特點就是與城市的聯繫更加密切。城市經濟對其所在區域具有強大的聚集擴散功能、輻射帶動功能和創新引領功能,是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城市發展帶動著整個區域的發展。都市圈城鄉之間存在著不同梯度的產業鏈聯繫,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著農村經濟社會的演進。因此,加快都市休閒農業提升發展必須加強對城市發展戰略及規劃的研究。

城市發展戰略是現代城市發展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針、政策、途徑、措施和步驟的概括,在城市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長期性的指導作用,是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發展的指南和綱領,包括城市發展環境、經濟社會資源稟賦、城市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城市發展願景、城市發展目標體系等。都市休閒農業作為城市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順應城市整體發展戰略與規劃布局,實現與城市功能的協調、互補、融合發展。

3、注重研究當地城市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偏好、消費能力和消費結構

目前城市居民仍然是農業休閒旅遊消費的主力群體。現代化大都市社會經濟條件優越、居民收入水平高、交通便利、消費超前,人們對休閒經濟需求強烈。據統計,我國每年40多億人次的旅遊者中,1~3d周邊短途旅遊占到七成以上,一些距離較近、休閒性強、具有節日氣氛的旅遊項目成為居民家庭出遊的首選,而這些項目正是都市休閒農業的特點所在。

都市休閒農業的消費和服務對象更多集中於本地城市居民,目標群體更加明確。所以,加快都市休閒農業提升發展必須注重研究當地城市居民的消費歷史、消費習慣、消費偏好、消費能力和消費結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找准都市休閒農業的發展方向,發現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斷提高經營效益,並在服務本地居民主要消費群體的同時吸引周邊遊客進入。

4、研究掌握區域自然和社會經濟資源特點

休閒農業的基礎是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而農業生產經營的基礎是農業資源。農業資源是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或農業經營活動所利用或可資利用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兩大部分。其中,自然資源包含了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可以利用的自然要素,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農業社會經濟資源是直接或間接對農業生產經營發揮作用的社會經濟因素和生產成果。

特定區域的農業資源是一個有機整體,各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必須在優化資源組合和保持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具有顯著的地域性,由於各地區水、熱條件不同,地理位置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形成了不同區域之間的農業自然資源分布和組合特徵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農業生態景觀。加快都市休閒農業提升發展必須掌握區域農業資源特點,因地制宜,創造特色。

5、充分發揮地域文化的靈感和創意

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靈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對地域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是都市休閒農業提升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內容。都市休閒農業在項目規劃、品牌策劃、形象設計、服務內容上應該充分發揮地域文化的靈感和創意,使都市休閒農業融入城市文化的氛圍。

一是要繼承和發揚城市獨特的歷史和傳統文化,二是要學習和吸收都市現代文化,三是要在接收都市現代文化的同時保持和傳承優秀的鄉土文化,使鄉土文化成為都市文化的重要內容,形成城鄉融合的文化氛圍。隨著都市休閒農業與城市的融合發展,都市休閒農業文化也將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市休閒農業不僅要滿足城市居民物質和生活的需求,還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和心理上的需求,成為城鄉文化融合發展的載體,形成都市休閒農業鮮明的特色和風格。

6、研究都市休閒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

都市農業區是農村土地價值最高的區域,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產業結構、技術層級和收益水平,才能保障其發展的持續性。要立足農業自然資源基礎,分析都市休閒農業發展的現有條件和存在問題,發揮都市農業獨特的地理優勢,發揮城市科技人才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區域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研究制訂可行可操作的基礎條件完善計劃,特別是休閒農業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規劃。要區別不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區,綜合考慮資源稟賦、地理區位、經營人才和基礎條件,實事求是地規劃休閒農業布局和建設重點,因地制宜確立休閒農業提升發展方向和檔次,按照不同空間布局和休閒農業特色,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分類指導意見。

三、都市休閒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途徑

1、抓規劃布局

都市休閒農業是與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密切相關的新型產業,在當前都市休閒農業還沒有完全納入城市規劃體系的情況下,必須研究城市發展戰略與規劃,按照城市發展規律和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統籌城鄉,因地制宜,抓緊補上都市休閒農業規劃這一課。要明確都市休閒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發展戰略、空間布局、功能定位和產業定位,注重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約束性和可操作性,真正發揮其規範引領作用。

2、抓重點片區

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在都市區域選擇一個或幾個重點片區,加強政策支持和投資傾斜,採取自我發展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建設都市休閒農業產業集聚區,形成都市休閒農業發展的規模優勢。對重點區域的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給予重點支持,在重點片區建立項目建設服務機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都市休閒農業建設,完善項目入駐流程、審批程序、管理辦法及項目退出等機制,形成重點區域都市休閒農業提升發展的合力。

3、抓精品線路

加快都市休閒農業提升發展必須在農業基礎上發揮旅遊特色。一是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水平,尊重農民意願,調動農民發展休閒農業的積極性;二是充分利用都市現有的文物古蹟、現代休閒場所、大型名勝景區,把休閒農業特有的鄉村體驗、農耕文化、田園景觀、民俗傳承等內容融入整個都市區域的大旅遊體系當中,將城鄉旅遊資源銜接互補有效組織起來,把不同旅遊項目有機串聯起來,形成各具特色的精品線路。同時開展精品旅遊線路的宣傳推介活動,吸引城鄉居民休閒消費,帶動都市休閒農業提升發展。

4、抓示範園區

充分利用國家休閒農業示範創建支持政策,開展示範項目提檔升級和星級創建活動,探索發展模式,樹立先進典型,發揮引領作用。重點培育一批環境優美、功能完備、設施先進、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發展勢頭好、示範帶動能力強的休閒農業示範項目。示範園區重點提高總體規劃和創意設計水平,加快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加強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提高旅遊服務規範化、標準化,策劃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閒農業節慶活動,打造都市休閒農業品牌,使示範園區成為都市休閒農業的精品工程。

5、抓職業人才

人才是加快都市休閒農業提升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休閒農業涵蓋了一二三產業,涉及農業、生態、旅遊、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經營好休閒農業項目不僅需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管理能力、職業素養,而且要不斷學習吸收別人的先進經驗,借鑑其他地區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因此,必須抓好關鍵崗位管理技術人員的職業培養和訓練,注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高和技術培訓,規範從業人員的行為。政府相關部門重點做好政策法規、行業管理、發展規劃、綜合服務、生產安全等的宣傳、培訓。休閒農業企業在注重現有人員培養培訓的同時,要積極吸收引進與企業發展規模水平相適應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特別是品牌策劃和市場營銷等人才。

6、抓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落後是當前休閒農業發展存在的重要問題。由於休閒農業項目處於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滯後,安全、衛生、服務等設施很不完善。廁所不衛生、廚房不整潔、垃圾處理污水排放不達標問題大量存在。政府應該對都市休閒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重點扶持,有條件的地方要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納入城鄉統籌建設發展計劃,實現休閒農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統一規劃建設,特別要重點加強道路、給水、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廁所、廚房標準化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污水達標排放,旅遊安全設施建設。讓遊客乘興而來、盡情體驗、放心消費、滿意而歸。

四、都市休閒農業高質量發展前景展望

通過全面系統的基礎條件升級和質量建設,都市休閒農業將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城市產業,徹底擺脫傳統農業弱質產業的地位,成為與現代城市融為一體的新興產業。高質量休閒農業的融入真正使現代都市成為既具有城市生活的所有優點又同時具有鄉村的美麗、生態和一切福利的「田園城市」。高質量都市休閒農業發展將加快城市與農村基礎設施共享、城鄉文化融合、城鄉要素良性互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將促進城鄉一二三產業融合,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形成農耕與文化、教育、旅遊、康養等融合的新業態,功能更加豐富,特別是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工作和居住以外的與傳統城市環境完全不同的第三休閒空間。高質量都市休閒農業將成為城市周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的新支柱,其創造的現代休閒農業精品工程、經驗模式,將為更廣大區域休閒農業發展起到創新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q_UG4BMH2_cNUg0Z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