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習習,冬意濃濃。
穿著秋褲走,抗冷全靠抖。
工作在外,吃著外賣,
心裡卻想著曾經無數次溫暖過你的家鄉味道
味道在舌尖上醞釀,
熟悉而又頑固地主宰著你全部的記憶。
麥餅、醬油肉、番薯棗、發酵糕、柿餅…
家鄉的美食全都跑出來在腦海里轉圈圈。
要說此時此刻最想吃什麼冬季小吃,
柿餅的甜糯,
大概到現在都能讓你回味無窮...
「紅柿之鄉」永嘉鶴盛鎮東皋社區下轄的東皋、西爐、東爐等村的柿樹上一個個火紅的柿子掛滿枝頭,在這深秋天裡,怒放著絢麗的色彩,在這個紅柿成熟的季節,在東爐村裡,一棵棵柿子樹就栽植在田邊、地頭,梯田層層,柿樹層層,層層疊疊的柿樹林似是有了風韻。沉甸甸的柿子,或孑然獨立、或三五成群,讓每棵柿樹上都掛滿了一樹沉甸甸的秋天。
自從霜降過後,東爐村的村民們就都忙著採摘柿子、曬柿餅。村民們削掉柿子皮,把柿子用細線串起來或攤開放在竹匾上,在村口的停車場晾曬。晾曬一天後,晚上收起來,讓柿子去掉澀味。
如此反覆一周後,失去水分的柿子就變軟了,還會長出一層白霜。最後的二次曬乾出霜最耗時間,但也是柿餅美味的關鍵。再一周,外表橙白色內里暗紅的柿餅就做成了。
一口咬下去,它會微微抗拒你的牙齒,然後綻出糖漿,內里的糯、甜、香,會挨個兒和味蕾言歡,激盪起回味無窮的漣漪。它們的甜蜜里,一定要有風霜的砥礪,有雨雪的洗禮,還要融入人類的汗水和智慧。
柿餅除了甜糯之外,其外面的一層白霜也備受關注。如果有一個美食問題榜的話,那麼「柿餅上的白霜是什麼」絕對是被問到最多所得問題之一。
新鮮的柿子裡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當它被曬成柿餅時,水分逐漸蒸發,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滲透到表皮上來形成柿霜,即是最後「出霜」的階段。
果糖味道很甜,容易吸收水分,在它滲透到柿餅的表面時,就抓住空氣中的水分,黏附在柿餅的表皮上,類似蜜餞外面的糖漿。而葡萄糖的甜味不如果糖,也不容易抓住空氣中的水分,它滲透到柿餅的表皮上時,成為一層白色的粉末,正好把黏附的果糖包住,使得柿餅表皮保持乾燥,同時自然保持了果肉的水分。
因此柿餅外的白霜,分別是果糖和葡萄糖的結晶,前者帶來白霜的甜味,後者結成霜保持柿餅外部的乾燥和內部的水分。才能為你帶來美好的口感和極高的甜度。
甜甜的柿餅百吃不膩,最適合搭配清淡解甜的烏龍、普洱和綠茶。不過柿餅和柿子一樣,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食用禁忌。
【不宜多食】:柿餅同柿子一樣,性寒涼,因此體質虛寒者不宜多食,易腹瀉;每次食用不要超過三個為宜。
【空腹胃炎貧血少食】:因為柿餅中含有單寧酸,空腹吃多了會形成結石;而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單寧酸容易引起腸胃紊亂,造成胃痛;因此建議柿餅當做飯後甜點吃。另外,單寧酸容易和鐵質結合,從而妨礙鐵質的吸收,所以貧血較嚴重的人還是忌食為好。
【相剋忌食】:與柿子一樣,柿餅也不宜與泡菜、黑棗、螃蟹、鵝肉、雞蛋、紅薯和醋同食。
世界上所有美味只有一個特徵,
在你吃到它的那一刻是最幸福的。
小小的一塊柿餅兒,
不但承載著濃濃的鄉情,
還飽含了楠溪江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