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我看到了這樣一個津南

2020-02-20   網信津南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全區廣大黨員幹部、醫護人員、公安民警奮戰防控一線的同時,本區社會團體、企業、志願者、愛心人士也紛紛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志願服務、奉獻愛心,生動闡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博愛胸懷,展現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高貴品質。 大家的善行義舉,繪就了津南最美的精神底色,讓城市更具溫情、更有溫度、更感溫暖。人心齊泰山移。我們堅信,有你們的鼎力支持,有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津南速度」見證「津南擔當」

2月3日,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決定——再備3座「小湯山」!2月7日24時前完成任務!天津市津南醫院(新址)位列其中。

夜以繼日、分秒必爭,與時間賽跑,與疫情鬥爭!2月6日12時,津南醫院(新址)改造建設工程通過市衛健委專家組考核驗收,提前40小時完成任務!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接市令後,津南區委區政府以最高的政治站位,堅持全市一盤棋,第一時間設立津南區救治定點醫院分指揮部,研究開診籌備、改造建設事宜。區主要領導先後6次到現場協調推動工作,研究解決具體問題,有力推進了任務落實。

在這場戰鬥中,津南區不講條件、不計代價、傾力投入,調配物資、劃分病區……各部門協同高效作戰,打出了一套亮眼的「組合拳」:隔離病房內部改造3天完成,外部基礎設施改造3天完成,醫療設備配置5天完成,使津南醫院基本具備了使用條件。


志願紅 閃耀疫情防控一線

「我報名,我也報名,還有我」,1月27日,葛沽鎮慈水園第三社區的居民微信群變得熱鬧起來,無論是黨員還是樓門長,均踴躍報名參加抗疫。一晚上,25名黨員、在職黨員、樓門長主動請戰參與志願服務。第二天一早,志願者張貴龍帶好口罩來到了小區門口,幫助社區工作者和物業人員排查出入車輛、量體溫、宣傳防控疫情科普知識。截至目前,這些志願者已在社區防控一線奮戰了20多天。張貴龍說:「每天看新聞我們的心都揪著,作為樓門長,非常時刻必須要站出來。」

在全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像張貴龍這樣的志願者還有很多,他們帶頭安全防護,依法有序參與排查外來人員情況,做好關心關愛防控人員的志願服務。他們還通過電話隨訪、入戶走訪,通過發放和張貼「健康防護科普知識傳單」「致廣大市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向轄區居民宣傳個人防護知識,引導大家不聚會不聚餐,儘量不到人員密集場所,同時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從自身做起,配合社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葛汝森是雙橋河鎮柴莊子村黨員,也是「慈善在我身邊」志願服務團隊的隊長,自1月29日參加友和園小區的防控工作至今,他克服腿腳不便的困難,堅守在小區門口,為過往車輛消毒、為進出居民測量體溫等。在他的影響下,團隊目前已有24人在各自所在小區參加防控工作。不僅如此,團隊成員還積極捐款捐物為防疫添磚加瓦。楊彬、李尚潔夫妻為武漢捐款3萬元,戴秀芬為雙橋河鎮在崗防控人員購買保暖祙,鄧春傑等6人為防控人員送去了84消毒液,大家各盡所能為抗疫助力。

「姐弟聯盟」志願者團隊領隊田桂霞不僅自己積極參加田嘴村的入戶走訪、值勤等工作,還動員弟弟妹妹等6人參加各自所在小區、村的防控。連續10年無償獻血的團隊成員王金星,2月14日義無反顧地走上采血車獻血400ml。他說:「我獻血的初心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越是這個時候,我更應該挺身而出。」2月19日,連續8年無償獻血的團隊成員楊傑也獻出400ml愛心血。

在辛莊鎮,社區黨支部為幫助自行居家觀察人員解決買菜難的問題,積極發動志願者為他們送菜上門。邢莊子村邢紀貴聞訊主動找到社區,承擔起了這項工作。每天早上8點多,邢紀貴就在自家菜攤上忙乎起來,他一邊看著微信上居民的「菜單」,一邊分揀果蔬。有時,一家就有15樣之多,需要將近半個小時才能配齊。隨後,他提著沉重的果蔬袋子挨家挨戶送到居家觀察人員門口,敲門確認後方才離開。有人問:「老邢,你自己身體也不好,還幫居家觀察人員買菜,不害怕嗎?」他說:「隔離不隔心。以前大家知道我身體不好,都來我的菜攤買菜。現在,輪到我為大家服務了。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一起守望相助。」目前,像老邢這樣的社區志願者還有很多。疫情發生後,汀上家園社區成立黨員「幫幫團」,已招募30餘名志願者,共開展幫助居民繳納水電費、取快遞、購買蔬菜等志願服務近百次。下一步,汀上家園社區黨支部還將繼續發揮「幫幫團」作用,用暖心服務讓社區居民安心、放心,為打好防疫阻擊戰做出應有貢獻。

全民戰「疫」,一個也不能少。鹹水沽司法所轄區社區矯正對象,了解到抗擊疫情需要志願者時,主動與司法所工作人員一起加入到了抗「疫」中。從疫情初期,前往小區張貼宣傳海報、告知書,到入戶走訪了解是否與武漢人員有接觸,再到小區門口執勤,記錄來往車輛。截至目前,他們的足跡已經覆蓋5個小區,參加志願服務49人次,志願服務時間累計達212小時。眾志成城,沒有邁不過的坎;心手相牽,沒有翻不過的山。我們堅信,在廣大志願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區上下萬眾一心、同舟共濟,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戰地日記」傳遞溫暖和信心

2月10日,津南區10名醫務工作者隨天津支援湖北第五批醫療隊順利抵達武漢,並根據安排全面展開工作。在過去的10天裡,他們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用「手記『的形式,記錄下防控一線的點點滴滴,傳遞了千里之外的溫暖和戰勝疫情的決心。

  津南醫務工作者主要負責武漢江岸方艙醫院B區的救治工作,裡面已有病人80個,在照顧原有病患的同時也在陸續收治病人。隊員徐顯在手記中寫道:「第一次進入紅區,看著病人們一雙雙渴望而無助的眼神,我的眼眶濕潤了。有些病人感到焦慮、害怕、恐懼,我們就耐心地給他們做心理輔導,講講天津文化。幾天下來,患者會和我們打招呼,道一句『辛苦了』,我們覺得一切都值了。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鬥,還武漢人民一個靜好的天空。」

  隊員孫國磊寫道:「三級防護穿在身上,連續工作6小時,確實是一個挑戰,總感覺胸悶氣短。艙內的醫護人員來自不同地區,但我們工作熱情都很高,嚴格遵從流程執行,見面都是提醒著注意自身防護。」

除了救治患者的艱辛,隊員們也收穫了來自各方的問候和幫助。在天津機場候機時,多家餐廳向醫療隊免費開放;初到武漢,有一位湖北好心人知道了隊員們因寒濕天氣半夜會被凍醒的情況,為大家購買了電熱毯,被隊員們婉拒了。救治工作還在進行,隊員們將點滴全部記在心間,這其中有艱辛、有酸楚、有感動、有溫暖,但大家戰勝疫情的決心更堅定了,大家相約等到疫情過去,要好好看看武漢這座美麗的城市。


社會各界伸援手 同舟共濟戰疫情

  連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社會各界人士的心,大家踴躍捐款捐物,共同譜寫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篇章。


視頻加載中...


  雪中送炭 青年商會樹立標杆

  面對疫情嚴峻的形勢,成立僅五個月的天津市津南區青年商會,在市、區統戰部、工商聯的引領下,擔當作為、科學應對,展現出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高效的組織行動力,經過短短八天時間,商會就募集到醫用防護服、口罩、護目鏡、乳膠手套等大量緊缺物資。

  為保障救援物資能夠及時準確送到疫區一線醫院,商會在武漢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直接將一次性醫用口罩捐贈至武漢漢川中醫院、湖北省襄陽市中心醫院。

  與此同時,商會還積極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將綠盾口罩、乳膠手套、日本進口口罩式防護面罩、防飛沫護目鏡等醫療物資捐贈至區發改委,請發改委根據轄區內醫院具體需求進行合理分配;將口罩捐贈給區疾控中心,並向海河醫院、環湖醫院、胸科醫院以及津南區醫療、執法、公安、社區工作者等一線人員捐贈糕點。同時,積極開展針對養老院的捐助工作,將募集到的消毒液全部捐贈至津南區九家養老院。


  發揮優勢 愛心企業彰顯大愛

  困難面前顯身手,民營企業的暖心行動也成為本區疫情防控的堅強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 天津市利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從2月7日開始復工生產,每天中午將當日做好的麵食分送到津南醫院、鹹水沽衛生院、小站醫院、區疾控中心和辛莊鎮的10個社區,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送去溫暖和力量。同時,作為辛莊鎮商會會長的總經理史全勝,積極動員會員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奉獻愛心,為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擔當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天津增特集團有限公司,在得知津南醫院(新址)被確定為新一批天津市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需要加緊建設後,從2月2日凌晨起,緊急召回30餘名本地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投入生產。經過工作人員46小時爭分奪秒的奮戰,及時將價值40餘萬元的瀝青混凝土送抵津南醫院(新址),用於鋪設外部路面。此外,集團還向小站鎮紅十字會捐款220萬元。


  同舟共濟 群眾自發奉獻愛心

  疫情面前,大愛無疆。連日來,津南區愛心人士也紛紛行動為社區、村奮戰在一線的同志捐贈物資及用品,用一次次的暖心行動助力抗「疫」。

  大年初一一早,小站鎮盛字營村村民李春來就將口罩捐贈到小站鎮用於一線人員抗「疫」。1月31日,他又帶著10萬元的支票來到小站紅十字會進行捐助。他還陸續為盛字營村、紫鼎御苑小區捐贈口罩、紅外線體溫計。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要盡我所能,做一些該做的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辛莊鎮首創暖山社區的熱心居民王曉萌、梁帥自掏腰包購買了消毒液,為辛莊鎮疫情防控工作注入正能量。王曉萌說:「社區工作人員,沒日沒夜地在抗疫一線為大家服務,我也想為抗疫做點貢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愛心人士的捐贈仍在進行中,截至2月18日17點,區紅十字會共接收本區企業、個人捐款9801980元,捐物摺合人民幣6812695.8元。「對於捐贈的物資,我們及時登記造冊匯總,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及時接受和調撥,做到即捐即撥,減少周轉環節。」津南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劉金祥說。


文藝戰「疫」 共克時艱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津南區廣大文藝工作者以文學創作的方式積極投身於抗擊疫情的戰線中,將防控知識宣傳、戰「疫」感人故事等內容融入到曲藝、詩歌、書法、繪畫等藝術表現形式中,創作出了一批易於傳誦、深入人心的戰「疫」主題作品,為全區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加油鼓勁。

  「不串門,不聚餐,不渙散,不謠傳。出門一定戴口罩,室內空氣要新鮮。」由津南區文化館館長、津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劉炳山創作並演唱的京東大鼓《迎接勝利在明天》,內容通俗易懂,語言貼近生活,通過韻律和節奏將防疫知識「說」進了百姓心中。津南區文化館曲藝幹部吳樹超創作了快板《致敬醫護人員》,並與津南區文化館「笑一笑」曲藝團副團長崔岩合作表演了對口快板《同舟共濟除肺炎》。「同舟共濟除肺炎,四面八方來支援!搭帳篷,建醫院,火神山,雷神山,武漢的『小湯山』,馬不停蹄到陣前。」字字句句鑄就起防控的穩固堤壩,展現出文藝輕騎兵在此次戰役中的責任與擔當。

  除了曲藝作品外,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抗疫詩歌也在各大網絡平台進行傳播、轉發,鼓舞士氣。《海河柳》作者高林有、唐禹、郭萬梅、寧書雲創作的詩歌組,楊月春的作品《採桑子·贊醫護人員》,張敬賢的作品《我看不清你們的臉,但我知道你們是誰──致我市廣大社區工作者》,以及李國柱創作的詩詞《滿江紅-欣聞武漢感染冠狀病毒醫護人員痊癒》等,讚美奮戰在一線人員的「大作」點出,卻篇篇都有不同的精彩。

 《我們在一起──寫在抗擊新冠肺炎戰役時》,這首詩歌是由津南區旅遊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曾瑩和津南區文化館原副館長韓少剛共同創作完成。「迎著朝陽,我們走在排查的路上 ,披星戴月,我們踏上巡檢的征程。津南的八鎮兩街留下了我們奔走的串串腳印,我們是文旅執法先鋒。」詩句鏗鏘有力,讚揚了基層工作者的努力和貢獻。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文藝作品猶如涓涓細流,滋潤著讀者的心田,為抗擊疫情鼓足了信心。

《建設海河醫院綠色通道的33小時》

在此次戰「疫」中,湧現出不少感人肺腑的人物和事跡,給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提供了豐富而鮮活的素材。津南區文化館美影部幹部程天心創作的《逆行的天使》《準備出發》等畫作,用筆觸刻畫了疫情前線工作者的形象。津南區委退休幹部趙厚禮創作、津南區文化館美影部主任彭紹陽書寫的抗擊疫情新作品《抗擊瘟神楹聯》和《致敬鍾南山院士》,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津南油畫家王成創作的《風雪中的堅守點亮萬家燈火》等畫作接力推出,形成了共同抗擊疫情的大愛合力。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津南廣大文藝工作者將充分發揮文學藝術的感召力作用,注民情、抒民意、暖民心,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  


挽袖獻血 為愛逆行

連日來,津南區獻血辦緊急動員全區廣大公職人員抗擊疫情、獻出愛心。在發出無償獻血倡議後,300餘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積極響應並報名參與。

2月12日,由區委組織部、區委保密和機要局、區商務局、雙橋河鎮政府及小站鎮政府等單位工作人員組成的第一批獻血小分隊,在月壇商廈街頭采血點溫暖挽袖,獻出愛心。

據悉,本次首批無償獻血采血量為1500ml,因防治疫情需要,區獻血辦還將繼續採取分批、零散等安全方式組織報名者參加無償獻血,用善舉傳遞溫暖。


抗擊疫情 津南退役軍人在行動

 連日來,津南區廣大退役軍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紛紛請戰,加入抗擊疫情突擊隊,用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接到疫情防控任務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機關黨支部成立黨員預備隊,號召機關黨支部全體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申請人加入到隊伍中來,到抗擊疫情第一線,自覺為群眾站崗值班,守護群眾安全。八里台鎮退役軍人服務站號召廣大退役軍人牢記入伍誓言,做到「退伍不褪色」。不少退役軍人放棄了陪伴家人的時間,紛紛加入社區和村委會志願服務隊,深入一線入戶排查來津人員情況、張貼宣傳標語,發放「一封信」「明白紙」,講解疫情防控小常識等。

  面對人手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局面,天津君友物業發展有限公司20多名退役軍人主動請纓參戰,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他們在公司設立防控點,在社區出入口設檢查點,認真做好來往車輛登記、測體溫等工作,24小時值守,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召必應,戰必勝」的過硬軍人品質。

  小站鎮盛字營村退役軍人翟恩凱,異地返津後主動居家隔離。隔離期間,他主動和鎮退役軍人服務站負責人聯繫,委託同為退役軍人的哥哥翟恩甲捐款10000元用於全鎮的防疫工作。紫淼新苑社區的劉金哲是一名曾經安置後下崗的退役軍人,今年上半年通過統一組織的考試幫扶上崗。疫情期間,他來到了區紅十字會代收點為武漢捐贈了500元,他說:「政府給了我們退役軍人這麼多好政策,幫扶我們下崗的退役軍人再就業,現在我們有了穩定的生活保障,出一份微薄之力,希望對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有所幫助。」

  鹹水沽鎮退伍老兵田明晨,今年56歲,腿部受過傷。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主動到所在社區育才里報到,負責分發光明北里小區5-6號樓的宣傳與防控手冊。因為是老舊小區,沒有電梯,他拖著沉重的身體一層層爬樓,在寒冷的冬日留下汗水。回到單位,他積極參與米蘭社區的排查和執勤,每天在眾創大街參與步行巡查。

  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區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穿上軍裝是保衛者、脫下軍裝是建設者」的深刻意義。廣大退役軍人請戰抗擊疫情,彰顯的是軍人的素質,守護的是千家萬戶的平安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