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央行發布公告,審查通過連通銀行卡清算機構籌備申請。
按照規定,連通需在一年籌備期內完成籌備工作,而後依照法定程序向央行申請開業。
今天即是11月9日,一年籌備期已到,連通仍然較為安靜,偶爾在招聘網站中有人員招聘信息公布。
某招聘網站中的信息
不過,在這一年裡,中國的金融開放進程有極大的突破。不斷發生的金融開放大事件,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開放決心,同時作為支付產業從業者,也能在開放步奏中看到些許趨勢。
那麼在連通籌備的這一年,中國金融開放到底是什麼程度了?又有怎樣的趨勢呢?來聊聊。
清算開放,連通與萬事網聯交相輝映
支付清算是金融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基礎的基礎。對於清算的開放,連通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步入清算開放的實體機構。
連通採取的是合資形式,連連50%股份,美國運通50%股份。相對純外資進入,合資方式略顯保守,但更加可控,對於逐漸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這種方式更加合適。
在當時人們就普遍認為,相對於Visa與萬事達卡,美國運通的商業規模略小,優先進入,仍然希望謹慎的看模式是否可行。此外,連連支付在跨境支付領域有較好的商業落地,一旦連通落地,其模式更趨向於打通上下游的「帝國模式」,這與美國運通的模式更加貼近,而不象銀聯更傾向於保持中立的「四方模式」。而連通落地,也更多的影響連連較為成功的跨境支付領域,利於人民幣國際化,但對國內支付影響較小。
而到今年3月,萬事網聯註冊成立,支付開放進入新的階段。據移動支付網了解,萬事網聯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為凌海,資料顯示他是萬事達卡亞太區聯席總裁。網聯總裁董俊峰擔任副董事長、董事。在股份組成上,萬事達卡持有51%的股份,而網聯持有49%的股份。
相比與連通,萬事網聯增加了1%的外資股份。但是這1%仍然非常關鍵,這意味著外資將作為企業主導,更多程度的釋放外資在中國的市場決策權。此外,諸多業內人士看來,萬事網聯的成立,或許主要是為了從底層清算角度來解決外國人在華移動支付不便利的問題。在這周,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紛紛發布了外國人在華移動支付的相關解決方案,支付寶更像是預付卡,而微信支付則是綁定國際信用卡。業內人士看來,雙方都是權益之計,諸多問題待解。
當然,相比連通,央行目前沒有公示萬事網聯的籌備申請獲批情況,一切還只是開始。
與清算開放不同,支付開放來的更早。
支付開放,外資入華爭先恐後
2019年9月30日,國付寶官網發布公告稱,央行已批准國付寶股權變更申請,PayPal通過旗下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收購國付寶70%的股權,成為國付寶實際控制人並進入中國支付服務市場。
這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支付行業向外資開放。值得注意的是,國付寶聲明中特別註明了,其擁有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許可,但與支付行業口中的「跨境支付牌照」不同,該許可只能進行人民幣結算,只有擁有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許可,才可以進行外匯結算。而所謂的「跨境支付牌照」目前仍然在備案中,今年4月份,國家外匯局發布《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也就13號文,才明確了原來30家外匯試點機構,該如何轉正獲牌。截止目前,外匯局尚沒有公布備案情況,坊間傳聞,或是近期公布。
從國付寶業務資質看來,央行放Paypal入華,是希望其在人民幣國際化中起一定作用。此口一開,紛至沓來。
本周二消息,德國數字金融平台Wirecard將以至多807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北京商銀信支付AllScore Payment Services所有股份,該框架協議11月5日在北京簽署。根據慣例和法規的相關條件,在完成交易後,Wirecard將持有商銀信支付的所有股份的80%。兩年後,認購期權使Wirecard能夠收購剩餘的20%股份。
如果Wirecard對商銀信的收購沒有意外的話,Wirecard會成為首個100%外資的支付機構。
在此之前,跨境電商所熟悉的「P卡」Payoneer旗下公司安付(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2019年10月18日通過中金國盛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認證,這一認證是申請支付牌照的關鍵一步。
與其他兩家外資支付機構不同,P卡選擇了申請牌照,而不是主流的收購。2016年8月份,央行權威人士曾明確表示在「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支付機構」。時隔三年,如果P卡成功申牌,其意義一方面是進一步的外資開放,另一方面是央行開始重新發放支付牌照,而且是向外資發牌。
支付機構作為直接服務商戶的持牌主體,是清算機構的下游企業。外資支付機構的開放,為清算開放奠定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國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作為商業的毛細血管,支付開放勢在必行。連通與萬事網聯在不同業務上的側重點,都值得產業各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