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 探究吉安王家大祠丁字形之風水玄機
曾祥裕 曾海亮
吉安是一塊人傑地靈的地方,我與珠海風水名師姚成林等人走進吉安富田鎮,被王家村的王家大祠——誠敬堂之規模和豪華吸引。據說它是目前江西省已知規模最大的一座宗祠。該祠始建於明朝中期,至今已歷500多個春秋。
說來我們與王家大祠的緣分,也是巧的很,計劃中我們考察項目沒有它。只是我們從文天祥陵園出來已過午時,飢腸轆轆,邊開車邊找飯店,正好轉到到王家大祠附近。我一看祠堂路邊有一個副食品店牆上掛著夜宵的牌子,就說肯定這家店有吃的。姚成林見王家大祠前面的坪地寬敞,正好停車。 我們 一看祠堂前的「全國重點文物單位」牌子,就知其來歷不凡,豪華壯觀的門樓讓讓我感受到古老宗祠所保留的那份高貴氣息。
該祠始建於宋朝,北宋端拱年間(公元988~989年),王家村開基祖王經信(字誠敬)由廬陵七十六都甲村(現在的陂頭鄉甲村)遷入富田,繁衍至今已有1200餘戶、近8000人。後人為紀念開基祖開基祖王經信(字誠敬),也稱這祠堂為誠敬堂。一看這祠堂名覺得更親切。做人要誠信,做事待人要有恭敬心。這對當下面臨商業誠信危機的中國人來說更具啟迪和教育意義。
現仍在富田居住的王氏後裔有400多戶、2000多人。 該祠規模宏大,占地數萬平米,祠內有直徑兩人都不能合圍的獨立木柱十餘根,嵌有古聯,牆上有古碑刻,祠外有古戲台,保存完好。被專家譽為「江南第一祠」。
之所以說王家大祠為「丁」字形祠堂別具一格,那是在選址和布局時從風水層面上做了充分考慮。
誠敬堂坐落在王家村的中心位置,坐東向西,呈「丁」字形,與對面呈「人」字形的屏風相對應,暗寓王姓「人丁興旺」。祠堂前視開闊,後山來龍綿亘百里,後龍山名為「月光台」,狀如太師椅,誠敬堂則似一位慈祥尊長端坐在椅中凝視遠方。
一般而言,古老宗祠以追求丁財貴為目標而不惜財力精心打造。誠敬堂創始於明正德十年乙亥(公元1515年),建成於明嘉靖六年丁亥(公元1527年),歷時12年完工,占地面積6500餘平方米,比明清紫禁城(故宮)的金鑾殿(太和殿)還大。由於整體規模龐大,因此平面布局設計成縱階梯形,以示與太和殿的平面(橫長方形)有所區分。當時朝廷之所以允許建造如此大面積的宗祠,主要是因為王家的祖先王休文南唐端明殿大學士、樞密院仲文公的地位。
誠敬堂規模宏大,構建恢弘。祠堂整個布局猶如一座城堡,縱深分為五個層次:門廊、前廳、天井、上廳、後廳。整個祠堂長82米,寬44米,總面積為3608平方米。
進入大門,迎面一處建築的牌匾上寫著「樞密院」三個大字,是當年朝廷為表彰王姓祖先、赫赫有名的南唐端明殿大學士兼樞密院院士王休文的功德而御賜的。
穿過「樞密院」,一處風格迥異、形似「涼亭」的建築格外醒目,其飛檐翹角就像展翅的雄鷹正欲一飛沖天。這座「涼亭」又叫「參亭」,既是王氏族人祭拜祖宗的地方,又是商議村務大事的場所。
「參亭」兩邊各有一泓清澈的水池。池中建有方墩,墩中植鐵樹1株,寓意「龍鳳呈祥」。最奇妙的是池子裡的水四季不幹,象徵王姓家族人丁興旺,也象徵財源茂盛,無窮無盡。實則這證明了祠堂選址在龍氣充足之地,水為龍之血,龍生水,地下水豐沛,顯示生氣充足。再看天井裡4株與祠堂同齡的丹桂,兩金兩銀,雖然飽經歲月的滄桑,已顯龍鍾老態。但每年兩度的花期至今仍然如約而至。花開季節,整個祠堂香氣馥郁,經半月之久方息。尤其是2株金桂,實屬桂中珍品,難得一見。村中的老人都說:「那是獻給祖宗的馨香。」
誠敬堂布局完美,工藝獨特,建築凸現三大特色:構思奇、選材奇、建築藝術奇。
門樓風格特異,底層為門廊(俗稱「拴馬廊」),全靠兩根石柱支撐,頂層四角棱形、鰲魚翹首、喜鵲聚巢。天井大且有欄杆,正廳高且有穹窿狀天棚。祠堂里有水池和亭台樓閣。全祠共用木料約2000立方米,僅杉木立柱就有88根,且直徑都在60公分以上。正廳的兩根杉木立柱,直徑100公 分,兩人尤難合抱,世所罕見,是王氏族人花重金從湖北神農架運回。全祠木料構件數以千計,沒用一顆鐵釘,全用木榫連接。
我們溫習過王家大祠的輝煌歷史後,重點測量該祠的風水數據。
從風水上來說,自然環境有天然貴氣的當屬珍貴。王家大祠所在的富田鎮山青水秀,這是一座丘陵山巒包裹中的山水相依的農居小鎮,六山一水兩分田,一分道路和家園,孕育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著名史學家羅泌,也是廬陵文化重點發祥地。
風水要素中龍穴砂水向,首重龍脈。天馬山是富田的祖山。民謠有傳:天馬咀嚼永豐草,屙屎肥富田。少傅山是當地父母山,伏臥在富田鎮中心富水河畔的一座小山,當地地理師說是富田當地完整的龍脈山,首迎天馬文峰,咀飲(瀧澗、北坑)雙水,還有一江出騖湖,鑽出紫砂三拱兩伏。宋朝時少傅山頂曾有座七層寶塔,據了解文氏家族祖墳就座落在山下富水河與鶩湖小江交匯處,墳瑩正對青山寶塔,碧水倒映似筆蘸墨,所謂「文筆點水」之佳地。小江入富水口是硬質紅米石(土話)嗽叭口,蜂窩凹凸,涌浪退水時會發出銅盆漏水的迴音,故稱「銅盆滴漏」,故富田八景中有兩景在此。
經測,王家大祠坐向為乙卯山之界縫,來水癸丑,水出丁未宮。
從王家大祠選址來看切合楊公古法風水。背倚月光台,前朝鳳形秀峰,收吉水過堂,龍水相配。
從其內堂作法來看,也是寓意很深。據專家考證,誠敬堂的局部結構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其第五進稱為「後寢」,中間房內是祖宗龕,安放著祖宗的牌位。其圓門稱為「日洞門」,與別處下圓開口的「月洞門」迥然不同。為何要在此處設置一個「日」?這與其地理方位和後龍山有關。
祠堂的後龍山為「月光台」,古語說:「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日月相匹,陰陽相配,則萬物生焉,所以此處設置一「太陽」與後面的「月光」相匹配,構成為和諧的陰陽氣場。再者,祠堂坐東朝西,「日洞門」在祠堂深處的東面,每當祖宗龕房裡千百支紅燭高照,從外面廣場遠遠看去,圓門洞正如東方的太陽,光芒萬丈。此外,還有一個寓意是後人將祖宗的恩德比作日月的光輝,永遠照耀、護佑萬代。
所以,內堂作法每一個構件的形象或擺的方位都深藏吉祥祈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