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早教不在早教班中,是在家中,捨得陪伴用對方法一個不能少

2020-04-02     芸芸育兒經

桃子家寶寶剛滿68周,就被送去早教班。受周圍朋友影響,桃子也認為孩子早一天去早教班,早一天激發潛在智力。又加桃子著急要復職,寶寶在家無人照看,乾脆一舉兩得送孩子去了早教班。

孩子沒去幾天,因為在早教班表現不理想,桃子便質疑寶寶是不是能力或發育不正常。著急打電話詢問我:「寶寶去上早教課,最初幾天沒有排斥現象,可沒幾天,剛開課沒跟老師做幾鍾就想離開,一群孩子裡學比較慢,好動不守規矩,偶爾老師會批評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言語之間流露出桃子的焦灼。

這些年,越來越多父母願意送孩子去早教班,並且孩子上早教班年齡越來越年幼。帶孩子去早教機構同時,父母不要忘了陪伴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大多數父母有一個誤區,孩子智力開發全權依賴早教課,崇尚「放養「式撒手不管,恰恰忽視了父母和孩子之間安全感,依賴感建立。孩子缺乏安全感,早教效果不佳,導致很多家長認為早教機構不盡人意及對早教班的誤解。

建議上早教班,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最好全程父母陪伴,不要把孩子單獨託管到早教班。若不能,不建議把孩子過早托放在早教班。在家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也彌足珍貴。

在家陪伴孩子若能找對合適方法,效果不比早教機構差。

研究發現:寶寶通過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耳朵聽到的,小嘴接觸的,小手觸摸的一切訊息紛沓而至不斷豐富寶寶神經整個「交通網」,彙集寶寶大腦中。

寶寶3個月至6個月,通過各種感官認知這個世界,包括寶寶吃小手。每個階段寶寶發育都有它的特點,例如:出生頭一兩個月的寶寶會比較喜歡看對比明顯的圖片,最好是黑白低圖片。到孩子6個月時寶寶對顏色認知逐漸開始和成年人差不多。所以要根據寶寶每個階段發育特點,父母採用對的措施教育即可,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看豐富多彩的圖片。

另外6月+。建議父母多讓寶寶多聽大自然中的聲音。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逐漸會走路說話,試著和寶寶玩卡音樂點的親子遊戲,很多可以在網上查得到。多和寶寶做些親子運動小遊戲:挑珠子;分1.2和很多;圖卡配對等等。

0~3歲寶寶,他們的信息輸入主要來源於和父母祖輩之間的互動。互動也需要適當的頻率,給寶寶留足夠的反應時間和空間。父母高質量陪伴勝於昂貴的早教課。您覺得呢?


芸芸高級育嬰師,專注於孩子早教、幼兒護理、寶寶心理發育、親子成長等多領域。從備孕到孕期,到寶寶平安降落,芸芸一路伴您和寶貝一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KPPXEBnkjnB-0zPk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