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提議,孩子打遊戲需刷臉,我支持!有多少人想取締遊戲的

2020-05-26   jason媽咪有辦法

原標題:人大代表提議,孩子打遊戲需刷臉,我支持!有多少人想取締遊戲的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提議,作為一名教師,他認為需要在遊戲註冊,登錄,支付費用充值等環節,需要引入已經成熟的生物識別技術,比如刷臉登錄和支付,同時建立制度督促遊戲平台加強事後管理,未成年人網遊充值,相關遊戲公司需要簡化退費。

這個提議一出,立刻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作為教師的代表,他深深說出了很多父母和老師的心聲。

這次疫情中,幾天就會出現一次報道,這樣的事件隨手一抓一把:

  • 重慶一名12歲男孩借上網課打遊戲買遊戲裝備、打賞主播,不到1個月花光爺爺10萬元積蓄;
  • 留守兒童在胡奶奶家,又是騙奶奶眨眼,又是點頭,最後把奶奶養老存摺的3萬多都充值了遊戲,胡奶奶氣憤地說:這是養了一匹狼啊;
  • 夏女士的女兒今年16歲,剛上高一,疫情在家上課期間,因打賞網絡主播,把家裡的55萬家底揮霍一空;
  • 2月份時,還有一個孩子把一個救濟金也都遊戲充值了
  • 父母上班,兄妹倆在家,11歲哥哥帶9歲妹妹模擬遊戲里的角色,從4樓跳了下來,雙雙摔成重傷

看到這些報道,都非常心痛,我們小時候沒有遊戲,有的是無邊的田野和小夥伴自創的很多小遊戲,是在地上隨便畫幾個格子就可以跳房子,用幾塊布縫起來裝上沙子就可以扔沙包,還有跳大繩,跳皮筋,既鍛鍊身體,又開發智力,而現在這些活動卻幾乎都不見了。

目前的現狀是:

  • 孩子打卡,上網課,寫作業,查資料,都是需要手機或者電腦;
  • 父母不可能時時看著孩子,孩子說在上網課,需要安靜,關上門,父母就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
  • 有些雙職工家庭,白天孩子需要自己在家裡,只能給孩子留下手機或者電腦;

自控力比較好的孩子有,但大多數孩子都是無法做到有自控力,而且沉迷其中,家長又沒有權威性的家庭,甚至會發生孩子打爸媽,一定要手機 的事情。

針對這類情形,在此之前的文章里,我更多寫的是父母從自身角度如何來培養孩子不沉迷遊戲,但是有時候治標不治本,覆巢之下難有完卵,確實,我們整個社會也該做一些事情了。

因此提議:

1.增加打遊戲難度

像楊代表所說的,通過刷臉進行身份驗證的環節,確實增加了難度,因為現在採用身份證來實名認證,但網上實名身份證大把,凡是會查閱的孩子,都可以搞定。

還有這個刷臉登錄和支付,如果是老人怎麼辦?上面那個案例里,胡奶奶被孫子騙著點頭,眨眼,充值了3萬多,老人一臉悲戚,哭都哭不出來了。

這個刷臉是否可以智能識別出是老人還是孩子,如果是老人,是否能跳出一些大字提示,提示將要進入遊戲等。

2.增加支付難度

打遊戲是一關,支付充值才是最重要的。據說還有那種不用密碼就可以直接充值的?還有通過手機話費直接充值的?因為我不打遊戲,不太明白這個充值形式,但需要把充值難度設置得更大一些。

最好設置出聲音來大聲提醒,如果孩子不放出聲音就不允許支付,這樣杜絕了孩子欺騙老人的現象。

3.退費環節的設置

楊金龍代表提出,可以建立暢通的退費機制,設計積分獎勵,退費緩解暢通的,給與獎勵,對於百般刁難的,扣分,不再給新遊戲的版號審批。

4.提高玩遊戲的年齡

蓋茨在《今日秀》中曾經提到自己給孩子設立的一條家庭規則:「我們家把13歲定為得到手機的年限。」他本身是計算機行業,但他認為,電腦和手機覆蓋的娛樂,成人也很難拒絕,何況是孩子。

比爾蓋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並沒有完全放任孩子自由,而是在給予孩子自由的同時設立一定的規則,並嚴格要求孩子按照規則去執行。比爾蓋茨的父母在蓋茨小時候,也是規定他不許看電視的。

對未成年人的遊戲年齡進行設置,而不是唾手可得。

作為父母來說,也不要把玩遊戲作為獎賞或者哄孩子的保姆。

面對遊戲,我們無法取締,只能共同呼籲,你支持嗎?

還有什麼好辦法,一起留言吧,希望看到我們作為家長的心聲!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台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