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擴張患者最怕一種細菌,一旦感染就是一輩子,新藥快來了

2019-10-04     胡洋

支氣管擴張是無法通過藥物根治的結構破壞性疾病,患者長期以咳嗽咳痰為主要表現,痰液量大,常每天咳出100ml以上的痰液,痰液積聚靜置後還會分層,支氣管擴張分為平穩期和加重期,加重期常因為細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誘發,患者常常感覺免疫力低下,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就會有更多的痰液咳出,我自己也有支氣管擴張的老毛病,但病灶部位在偏上的部位,平時痰少成為乾性支擴。今天重點要講講困擾支氣管擴張患者的綠膿桿菌感染的問題。

綠膿桿菌是什麼細菌

綠膿桿菌最早科學家從病人的傷口膿液中找到的,我們的自然界中存在桿菌和球菌兩大類細菌,顧名思義這些細菌是從性狀來分類的,但之所以長成這兩種形態,存在一定的結構基礎,這個從染色上可以看出來,一般我們使用革蘭氏染色來給細菌分類,大部分桿菌屬於革蘭氏染色陰性,球菌多為陽性,這樣的染色不同會和治療藥物的有效性相關聯,這個我們後面會講到。這個細菌其實學名叫做銅綠假單胞菌,不管是這個名稱還是綠膿桿菌這個名稱都可以看出這個細菌和「綠」有關,其來源主要與該細菌感染後會產生銅綠色膿液有關。

綠膿桿菌一般不會感染正常人

綠膿桿菌屬於機會致病菌,所謂的機會致病菌是指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不會感染這個細菌,或者比較特殊的機會下才會感染,比如細菌到了不該到達的部位,這個比較難理解,可以用大腸桿菌來說明,大腸桿菌在結腸內就是正常共生細菌,可以分解腸內容物幫助消化甚至還可以為人體提供營養物質比如維生素K,但是變了位置就不對了,不要說進入肺,就算是離開大腸進入小腸都會導致腸炎。綠膿桿菌也是這種情況,人體免疫力低下或者人體已受創傷以及結構破壞的情況下感染,比如燒傷的皮膚,角膜等以及支氣管擴張的肺,免疫力低下的老人也會感染該細菌。

為什麼支氣管擴張患者特別容易感染這個病菌

支氣管擴張多發生於曾經有關肺部嚴重感染的患者,支氣管的結構受到破壞,不光官腔直徑發生不規則的擴大之外,管壁的細胞也受到了影響,支氣管局部沒有正常的免疫能力。我們的氣管內主要內襯了一層假復層柱狀上皮細胞,其中最主要的細胞——柱狀細胞的「頭頂」是長著形似頭髮的纖毛的,這些纖毛定向擺動把氣管內產生的起到潤滑作用的黏液不停的排除體外。支氣管擴張患者失去了柱狀上皮的結構,黏液排不出去,局部也有沒有免疫殺傷細胞,導致黏液堆積,而這些黏液都是蛋白含量很高的物質,吸進來的細菌很容易在黏液上生長,所以支氣管擴張患者很容易「感冒」後肺部感染。那為什麼支氣管擴張患者為什麼最容易查出來綠膿桿菌感染呢,一方面是這個細菌喜歡酸性環境,支氣管擴張的局部正好以酸性環境為主,容易滋生綠膿桿菌的定植,一方面綠膿桿菌特別難消除,主要和綠膿桿菌容易耐藥有關,而其耐藥的很重要機制是其表面容易產生一層粘液性被膜,相當於穿了一層厚厚的棉襖,藥物根本接觸不到綠膿桿菌的身體,而就算綠膿桿菌被抗生素消除了,下次還是容易感染,所以綠膿桿菌一旦感染基本上終身帶菌,難以除盡。

綠膿桿菌比較有效的抗生素有哪些

對綠膿桿菌感染治療有效的抗生素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頭孢他啶、氨曲南、亞胺培南、多粘菌素等,但即使是這些抗生素也有可能在多次用藥後產生耐藥,目前有一些藥廠在探索使用新的吸入製劑將老藥送入支氣管患病局部進行治療的方法來防治綠膿桿菌,如環丙沙星、妥布黴素等吸入製劑,但目前大部分還在臨床試驗階段,距離上市可能還有一定的距離。

支氣管擴張患者要密切注意痰液的變化,如果痰液有被色或者黃色變成綠色或者黃綠色要特別當心,不排除綠膿桿菌感染的可能性,而一點感染就難以除根,在最開始發現的時候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儘量一次性殺滅病原體,否則後患無窮。

點擊進入胡洋粉絲康樂家園,胡醫生一對一的家庭醫生式健康保養知識問答,讓您獲得最新健康知識,恢復健康。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查看支氣管擴張診治專欄,知識豐富,內容專業且淺顯易懂,涉及肺支氣管擴張治的方方面面,解除求醫問藥過程中的各種疑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TsmW0BMH2_cNUgWM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