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巨野永豐塔

2019-08-03     xiaoyao游天下

昨天的頭條文章介紹了鄆城古塔唐塔。根據唐塔的傳說,當年托塔天王李靖棄下天門的寶塔一部分落在了鄆城,另一部分落在了麟州巨野,這就是現在的永豐塔。故事終究是故事,但是這故事杜撰的並非毫無根據,如果你見過鄆城唐塔,也見過巨野永豐塔的話,你就會覺得這兩座古塔的確像是一對姊妹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豐塔

永豐塔簡介

巨野永豐塔

2017年我第一次在鄆城看到唐塔,但是早在七年前我就去巨野看到過永豐塔,今年四月份去巨野博物館看海昏侯「回家」——海昏侯墓精品文物展的時候,再一次看到了這座千年古塔。

同樣具有千年歷史的鄆城唐塔只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永豐塔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是巨野縣城內保留的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地面建築,而菏澤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共才有六家。

巨野永豐塔

根據當地縣誌記載,永豐塔始建於五代十國時期,這和唐塔建造的年代幾乎一樣,不過當時沒有建成,直到北宋時期才建成。建國前,在永豐古塔塔尖的木柱上發現刻有大宋仁宗至和元年修建的字樣,證明這座古塔最遲是在公元1054年落成的,至今已有將近千年的歷史。取名永豐塔似乎有「國泰民安,五穀豐登」之意,不過這名字是後來才有的,最初的名字叫大佛塔,因為在永豐塔的東邊有一座千年古寺大佛寺,所以這座塔就叫大佛寺塔,這又和鄆城唐塔因為位於觀音寺內而取名觀音寺塔有異曲同工之處。

永豐塔內部

永豐塔是一座八角七級樓閣式的磚塔,地面之上共有五層,高30.3米,鄆城唐塔地面之上共有四層,高33米,兩座姊妹塔由此可見形式構造等幾乎完全一致。

和唐塔是鄆城的文化地標一樣,永豐塔也是巨野縣城的一座文化地標,歷經千年的古塔是巨野這座千年古城的最好代言人。

民國三十年巨野永豐塔前的大佛像

在永豐塔的西南角有一座亭子,上面寫著屏盜碑亭四個大字,亭子下方立著的一塊石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屏盜碑。屏盜碑的全名非常長,叫做大周推誠奉義翊戴功臣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濟州諸軍事行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西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三百戶任公屏盜碑,這個有著55個字的名字估計歷史上也沒有人叫出來,所以還叫它屏盜碑好了。

屏盜碑簡介

屏盜碑面世才十多年。2002年在巨野縣城北關護城河外路西被人從地下挖了出來,這塊立於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的石碑在地下躺了幾百年後才被現在的人看到。

關於這塊屏盜碑的來歷要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後周時,巨野澤「藪澤深窪」,港汊縱橫,灌莽叢生,因此這裡便聚集了眾多的山林盜賊,他們經常出沒於水澤之中,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後周太祖郭威深以為憂,於是在巨野澤設立濟州,並詔令「以武略事累朝,以戰功登貴仕」,任命賢能任漢權為濟州刺史。任漢權到任後親率大軍征剿招撫,「曾不逾月,群盜屏跡」,此後當地百姓便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當時的朝野文人感其功高厚德,向朝廷稟報了這一情況,皇帝特恩准於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在巨野撰文立碑,詳細陳述了「其治有聲望,群盜屏跡,懲盜化民」的政績,將這塊石碑立於漢故城濟州城門之側,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屏盜碑。屏盜碑出土後,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塊歷經千年的寶貝,於是被移到了經常人流如織的永豐塔旁,並且建了一座亭子來保護屏盜碑免受風吹日曬,取名屏盜碑亭。

屏盜碑亭

屏盜碑

巍巍古塔永豐塔,距今已逾千年,雖經多次地震,常年風雨剝蝕和戰爭的創傷,至今仍巍然屹立,足見古代先民在建材、施工、設計等方面的技術之先進。登臨塔頂扶欄四望,巨野景色一覽無餘。塔下碧波粼粼,水色天光,交相輝映,這便是著名的古巨野八景之一「梵塔朝輝」,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了相隔不到30公里外的荒塔雲燕的著名景觀。

永豐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OhWmwBUcHTFCnfqeI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