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書香——束紉秋的報業人生

2020-03-30     團結報黨派e家

束紉秋(左二)在2004年《辭海》主編會議上

束紉秋(1919-2009),筆名越薪、言微,江蘇丹陽人,高級編輯。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民晚報社黨組書記、總編輯,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長,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第三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名譽會長。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稱號。

妙手著文章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束紉秋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運動,協同編輯《職業生活》雜誌,宣傳抗日救亡,從事進步文學活動。他在《文匯報》等報刊上頻頻發表作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抗戰,開展地下鬥爭,他的小說集《蹄下小景》被列為「上海抗戰時期文學叢書」。

抗戰勝利後,束紉秋從事地下工作,與國民黨反動派做堅決鬥爭,同時在《大公報》《時代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了揭露奸商投機活動的中篇小說《投機家》和描寫社會底層人民苦難的短篇小說《節日》等,受到高度評價,這兩篇作品被收入《新中國文學大系》。

20世紀九十年代,束紉秋筆耕不輟,堅持撰寫言論和雜文,陸續出版《一笑之餘》《悚然失敬》《做晚報的一隻眼睛》《長話短說》等著作。他以新聞工作者所獨有的視角,議論社會事件,閒話家常,見微知著,哲理迭出,文字詼諧,充滿情趣。

主持《新民晚報》編輯工作

1957年,束紉秋擔任新民晚報社黨組書記、副總編輯。1964年兼任總編輯。1981年主持籌備《新民晚報》復刊工作,1982年任新民晚報社黨組書記兼總編輯。任職期間,束紉秋積極做好知識分子工作,團結黨內外幹部職工,努力把握報紙政治方向,發揮晚報傳統特色。他熱情待人,不擺架子,報社同事都以「老束」相稱。

20世紀60年代初,束紉秋響應黨的號召,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親自主持《新民晚報》編輯工作基本經驗的全面總結,對辦報思想和晚報編輯方針作了多方面的深刻闡述。《新民晚報》在1982年元旦復刊後,束紉秋按照「宣傳政策,傳播知識,移風易俗,豐富生活」的辦報方針,精心辦報,培養新人,抓好管理,1988年報紙發行量超過180萬份。新民晚報社主辦的《漫畫世界》雜誌於1985年創刊發行。「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新民晚報》受到廣大讀者的普遍好評。

束紉秋說:「要記住《新民晚報》的三個生日:1929年9月9日,《新民報》在南京創刊;1946年5月1日,《新民報》上海社成立,發行晚刊;1982年1月1日,《新民晚報》復刊。」他引用毛澤東的詩句「而今邁步從頭越」,表達了老一代報人對《新民晚報》的無限眷戀和殷殷期望。

擔任《辭海》副主編

1972年,束紉秋調至上海人民出版社辭海編輯室工作,1976年任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黨支部書記,兼任《辭海》副主編,負責《辭海》的修訂、出版等事務,做了大量的組織協調工作。束紉秋認為,「辭書是『典』,一般讀者稱之謂『標準書』,必須字斟句酌,力求確切可靠」。如今,「一絲不苟、字斟句酌、作風嚴謹」已成為「辭海精神」的核心內涵。

1979年10月,《辭海》三卷本在全國發行,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榮獲國家圖書獎。《辭海》(1979年版)出版發行的歷史意義在於客觀上承擔了改革開放初期所需要的思想解放動員任務,許多詞條的注釋在當時具有突破性。

主編《中國晚報學》

束紉秋主編的《中國晚報學》於2001年出版發行。全書50萬字,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論述晚報學的專著,該書獲評上海市社會科學類讀物一等獎。

時任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的邵華澤對該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邵華澤在《中國晚報學》「序言」中寫道,「在我們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第一本《中國晚報學》正式出版了,這是新聞界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縱觀全書,經驗性、實用性、理論性、前瞻性是其鮮明的特徵」,「可以預期,探討晚報之學問的本書,不僅會受到晚報工作者喜愛,而且會受到在日報等其他媒體工作的新聞界朋友的歡迎」。

2009年3月19日,束紉秋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0歲。(王 榮 王抒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JtK3EBrZ4kL1VikM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