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關於高中生是否要做科研的討論越來越多,打開知乎也能看到不少相關話題。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高中生跟科研就是完全不搭邊的二者,高中生就該以學業為主,而科研就應該交給那些有能力有學位的群體。
可是他們忽略一個很重要的客觀因素:世界在飛速變化,早已不能用過去的觀點來看待現在的事了。
在當下,高中生去大學做科研項目已經不再局限於少數幾個學校,更多的是以「XX計劃」在各城市、各高校展開,不少中學也開設了類似的實驗班。用創新的方式培養學生,不再框死在傳統教育中,這對高中學生來說益處不少。
第一,開闊眼界,形成對科研人員和科研工作的正確印象。
其實我們的大眾流行文化是對科研工作缺乏正確的認知的。學生一般都很崇拜一些著名科學家,可惜並沒有見過實際的科研。要知道,真正的科研並不是拍拍腦袋突發奇想,也不是穿著潔白無瑕的白大褂搖晃五顏六色瓶子。閱讀、開會、聊天、設計、苦力、電腦計算、總結、做ppt,這些都可能是科研的一部分,對科研的正確認識有賴於學生在實際中觀察。
第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培養溝通交流能力。
搞科研沒有人手把手地教,背景知識也超出了高中的範圍,這都需要學生自己去下功夫去自主學習,自主分析總結問題,而不再只是抱著教科書、習題冊就萬事大吉。現今的科研工作非常強調合作,一般都以課題組為單位進行,何況中學生去實驗室必定是打下手為主,需要在工作中學習合作的方法,更要學習怎樣與非同齡人(特別是實驗室的研究生)溝通交流。
第三,預判自身對科研工作是否有興趣,有助於樹立人生觀和較為明確的發展意向。
進入一流大學後會有很多發展路徑,比如走科研道路——積極上課,進實驗室;走貼近社會道路——多參加實踐實習;走學生工作道路——在學生會或團委中鍛鍊管理能力;除此以外,也可以選擇遍覽祖國名山大川,或者積極參與海外交流,或者結合志同道合的同學搞搞有益的興趣愛好。
提前見識見識科研工作可能也有助於中學生掂量一下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麼,預判一下發展路徑,少走彎路。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通過實踐可能要比通過書本更可靠。
那麼高中生去申請參與科研項目前需要做什麼?
對於這個話題,我們倒是可以參考史丹福大學的舉措,該校的一位導師之前針對想嘗試科研的高中生給出了一些建議,並給出了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高中的研究經歷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他們對我來說也是如此),而且高中生可以成就非凡的事情。但對我來說,這是有機會成本的:我的博士生、博士後和我可以與史丹福大學和其他地方的其他優秀博士生和優秀本科生一起工作。
1.如果你已經決定嘗試安排自己的實習,在你的郵件中解釋你為什麼要聯繫你正在發郵件的那個人。
你需要對他們的工作表現出相當的熟悉,不僅僅是瀏覽一下他們的網站;對於你發出的每封郵件,這可能需要1-2個小時。這將使你專注於更少的線索,但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儘管每個都成功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此外,你要考慮與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以外的機構的人員進行接觸,例如社區學院和國家實驗室-他們與學生打交道的機會較少,因此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更多的機會。您最終可能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更好的學習體驗。
2.說出你所能提供的內容
你有什麼特別之處?
你對什麼充滿熱情?
你有什麼特殊技能嗎?
如果你是一個很強的學生和/或正在上高級課程,請說出來,因為這表明你有能力集中注意力和處理複雜的想法(即使有人可能是一個優秀的科學家或工程師,卻沒有得到好成績)。你從事多年並達到高水平的活動也顯示出你的專注和奉獻。關鍵是你的簡短電子郵件「求職信」,但如果你有更多要說的,可以考慮附上一頁紙的PDF簡歷。
3.如果你已經完成了一些事情,儘管有挑戰或人們對你所做事情的假設,你可能會想在你的敘述中加入這些信息,至少有兩個原因:a .克服挑戰對你未來的前景有希望。b .許多科學家強烈希望將科學領域的機會擴大到不同的人群。
4.
您想從事多長時間和多強度的實習?
一個或多個夏天?
學年的時間?
每周8個小時?每周40個小時?
您要從事哪些活動(計算機模擬,建築設備,從做任何對您的導師最有用的技術貢獻開始,等等)?
5.您的體驗目標是什麼?
6.儘量留在當地(或者,如果您的財務和家庭後勤條件允許,則可以在夏天訪問的某個地方)。可以通過電話/電子郵件/ Skype進行指導,但是如果您要進行實驗性工作,而不是理論或計算機仿真,那麼雙方都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