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人做優秀事——鄧森文振興丙村沙田柚

2019-07-30     梅州石扇金柚

據說在1915年梅縣丙村人成功地從廣西引種了沙田柚,使梅縣人能夠品嘗到這個舉世聞名的佳果。然而,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曾經美名遠播的「丙村沙田柚」卻發展緩慢。由於種植數量少,樹齡老,產量低,逐漸被鄰近鄉鎮新種植的沙田柚拋在後面了。

老樹修剪改造

1987年春,剛從華南工學院畢業歸來的鄧森文,走馬上任丙村鎮黨委書記。他首先把恢復丙村沙田柚的優勢、增加全鎮人民的收入,作為自己任內的主要目標之一。他到任不久,就走遍了丙村的各個村莊,對當地的自然環境、耕作條件、土地資源作了一番調查和分析。一個改造老柚樹、種植新柚樹,運用典型引路、動員耕山種果的方案,在鄧森文心中逐漸醞釀成熟。他在鎮黨委會上提出了「治老創新」的計劃,得到大家一致的贊同。於是,「沙田柚研究協會」這個嶄新的機構,在丙村鎮掛牌亮相了。他們請來農藝師和有經驗的沙田柚專業戶給老柚樹「會診」,針對老柚樹普遍存在樹勢弱的弊端,採取一系列諸如擴穴、斷根埋肥、整枝放梢、環扎環割、促花疏蕾、人工授粉等管理措施,從而使那些多年來只長葉、不開花結果或只開花少結果的老柚樹,從新煥發生機,枝繁葉茂,碩果纍纍。果雅村鄒均平等5戶果農有20年樹齡的柚樹,也平均每株結出了100多個柚果,其中有株22年齡的老柚樹竟結果800多個。全村96戶農民的老柚樹共產柚20萬公斤,僅這一項就給農民增加了1000多元的額外收入。改造老柚樹,一炮打響!

沙田柚疏花

鄧森文還是個精明的基層領導幹部,他懂得要振興丙村沙田柚,光靠改造老柚樹是遠遠不夠分量的,必須乘勝前進,向荒山進軍,使千家萬戶都辦起果園來。真是無巧不成書。當鄧森文正在考慮引導農民耕山種果,興辦小莊園的時候,聯和村的「果樹迷「李炎元卻找上門來了,要求承包經營黃竹塘崗1000多畝荒山地。鄧森文馬上拍板。先後給他2.5萬元無息和低息貸款和一批化肥指標,幫助他種下100畝沙田柚,並在荒山上種橙、李、牧草和造林,如今,黃竹塘崗成為梅縣農村最大的小莊園,1990年收入8萬多元。接著鄧森文又在程江管理區幫助謝強承包經營壩尾50畝沙田柚,並帶動當地農民在河床沖積的沙壩建立起千畝柚園。鄧森文領導和支持辦小莊園經驗,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1991年該鎮就已辦起3271 個小莊園,9萬多畝荒山已全部披上綠裝。全鎮種植沙田柚1390畝,1990年收穫沙田柚3742 噸,收入1093萬元,人均增收322元。這在90年代的梅州已經算得上是一筆很不錯的收入了

裝箱發貨的沙田柚

丙村沙田柚,再次躋身於全縣先進行列!

分享90年代種柚先驅的故事,激勵後代人將這一優良傳統繼續延續下去並發揚光大,腳踏實地做好梅州金柚的品質,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非常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qQWwB8g2yegNDwd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