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的吶喊:一心報國卻得不到召喚,打破陳規才能完成世界盃之夢

2020-03-29   啟航帥

「國足為什麼不招阿蘭和高拉特」?這是近期中國球迷的呼喚,也是歸化球員迫不及待披上中國隊戰袍的吶喊。去年,2022卡達世界盃預選賽亞洲賽區40強賽正式打響,「二進宮」的里皮帶不動急速下滑的中國男足。在無法擊敗菲律賓和敘利亞之後,中國男足結束「小組半程」比賽只排名第二。值得一提的就是,多名入籍球員已經完成了歸化手續,「鐵家軍」遲遲沒有招募阿蘭、高拉特和洛國富等球員讓人難以理解。面對如此嚴峻的小組出線形勢,有球迷不禁發問:歸化一心報國卻得不到召喚,不打破陳規如何完成世界盃之夢?

歸化到底動了誰的奶酪,為何遭到名宿吐遭和家長反對

炒得沸沸揚揚的「歸化球員為何不能代表國足」的話題,曾一度排在球迷們熱搜榜的第一位置。當球迷們發現,多名入籍球員已經通過國際足聯的批准之後,卻突然響起了很多反對的聲音。有記者和學生家長認為,大面積使用歸化球員讓巨額投入的青訓無法收到回報,同時也讓本土球員出現「報國無門」的情況。更何況一旦「賭博式」使用歸化還不成功,必將會讓中國足球陷入至暗時刻。

「沒血統」的球員能否代表中國,他們真打得過「日韓澳伊」主力嗎?關於這個問題,國內足壇分成兩個派別。反對者認為外國人是難以代表中國隊的,特別是沒有血統的入籍球員是難以擁有中國特色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之前恆大入籍球員費南多就因為嚴重違反隊規,被媒體批評入籍球員只為金錢,容易缺乏職業操守;支持者卻認為,國足長時間低迷面對東南亞球隊輸得「臉都不要」,歸化球員成為唯一打開世界盃大門的武器。當然,球迷認不認同歸化球員,都不一定能代表全中國。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可以得知,中國球迷只占中國總人口的七分之一,其他的民眾可能無法認同歸化球員代表自己。隨時可以用一句:「外國人憑什麼代表中國」?就能夠讓入籍球員深陷輿論漩渦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李可、蔣光太在英超都無法站穩腳跟,而「無血緣」的入籍球員更加沒有「五大聯賽」的經驗。也就是說,入籍球員不一定能打得過「日韓澳伊」在歐洲效力的球員,那麼進入「12強賽」可能也只是徒然。

中超新規擋住「歸化大軍」,本土球員生存危機減緩。艾克森、費南多、高拉特、阿蘭和洛國富都是在中超響噹噹的球員。他們不僅個人技術出眾,還融入了球隊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為了讓廣州恆大不能輕易稱霸,中超聯賽啟動了「入籍球員新規」,每支俱樂部只能讓一名入籍球員用「歸化名額」報名,其他的只能當作「外援」使用。按照廣州恆大的情況,艾克森會使用「歸化名額」,費南多、高拉特和洛國富使用「外援名額」,而阿蘭只能夠租借給北京國安。

也就是說,廣州恆大在2020賽季的中超聯賽,每場比賽理論上可以派出6名「外援」出場,再加上華裔入籍球員蔣光太,餘下的名額只剩下4個留給本土球員。本賽季,恆大將「更新換代」進行到底,留在陣中的本土球員實力相仿,也讓相互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更讓人可惜的就是,廣州恆大在上賽季「更新換代」培養出了韋世豪、楊立瑜、嚴鼎皓、張修維、高准翼和鍾義浩等年輕球員。一旦使用大面積的歸化球員,必然能夠讓他們穩穩地成為「飲水機管理員」。

歸化球員能跟快速提升國足的戰鬥力,同樣也能跟讓球隊潰不成軍。也就是說,本土球員因為歸化可能丟了飯碗,在國家隊當中也可能出現各種矛盾。國際足壇最成功的歸化球隊,在奪得2018世界盃之前就出現過內訌。法國隊當時球員之間出現了矛盾,主要因為大部分的「歸化球員」出現了民族認同或者個人偏見,最終把主教練被炒掉為的就是「殺雞儆猴」。而且,中華民族有幾千年歷史,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並且源遠流長。

所以,中國男足如果出現多名歸化球員,極有可能跟本土球員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特別是幾名巴西改籍的球員,他們一直都擁有桑巴足球的特性。他們的場外生活過分豐富,有可能會導致他們的紀律性較差。而且,歸化球員因為實力更強更容易奪取主力,也讓本土球員的競爭力下降,本土球員也可能出現「報國無門」的情況。也就是說,「混血國足」有可能是實力暴漲,也會出現「1加1小於二」的情況。到時候,各種「山頭林立」,可以讓中國男足再一次被東南亞球隊羞辱。

當然,關心歸化球員的還有學生家長,他們可能認為鬥不過「巴西國腳」。中超的「金元足球」導致本土球員「高薪低能」。主要原因,還是青訓發展滯後導致的,而相關部門也是長期「打醬油」加大了危機。所以,引進歸化球員再一次被認為是「急功近利」。媒體率先開炮指責歸化球員會讓中國足壇放慢青訓足球的步伐。而且,家長看到歸化球員越來愈多,心裏面也是哇涼哇涼的。

眾所周知,國內培養孩子踢球的費用高昂,每年光是學費可能就要幾萬,如果要參加其他活動或者需要送禮,那麼就是一筆更大的費用。國內一些家長很多都是中產階級,母親要全程照顧孩子的食宿、比賽和學習,父親就肩負更多的家庭收入。孩子學球很大可能會把家長的積蓄花光、生活壓垮甚至是讓健康出問題。再加上,孩子只是在足球項目當中打基礎,對於更多的知識的累積不如其他同年齡的球員,也會增加孩子和家長的精神壓力。但是,如果孩子學業有成之後面對一個很大的競爭環境,那麼之前的「投資」就會一江春水向東流了。

歸化球員能讓本地「白斬雞」下架,轉變思維讓「世預賽」一蹴而就

當大家還在為「歸化VS不歸化」議論紛紛的時候,艾克森成為「非血緣」歸化第一人,阿蘭、高拉特、洛國富也成功獲得國際足聯的批准有資格代表中國出戰。輿論仿佛出現了360度的扭轉,很大原因就是病入膏肓的中國足球需要這一支「強心針」。「歸化球員」本身就不是一個新名詞,30年前日本足壇就利用歸化球員成功吸引日本民眾關注足球,三都主、拉莫斯和呂比須都是日本歸化球星。而上一屆世界盃冠軍法國隊也同樣出現很多「歸化球員」,博格巴、烏姆蒂蒂和坎特都是非洲血統,純本土的法國球員屈指可數。

而且,2002年中國男足順利沖入世界盃,也是靠「外援」幫助,神奇教練米盧還有神奇的抽籤。18年後的今天,中國足壇在沒有「外援」的幫助下,別說擊敗「日韓澳伊」這些亞洲一流強隊,現在連泰國、菲律賓和敘利亞都難以戰勝。為今之計,擁有艾克森、高拉特、阿蘭和洛國富的中國男足,不僅能夠與亞洲頂級強隊分庭抗禮,所謂的「急功近利」至少能夠獲得好成績,也讓衝擊「2022卡達世界盃」不再是夢。

當然,擁有歸化球員不一定就能進入世界盃,但是入籍球員成為內援就必然能夠讓中超俱樂部的實力暴漲。為了應對廣州恆大使用多名「歸化球員」,中超在2020賽季增加外援的名額。也就是每支俱樂部除了獲得一個「歸化名額」之外,還能夠註冊6名外援。我們用廣州恆大和北京國安舉例,恆大的艾克森使用「歸化名額」,保利尼奧、塔利斯卡、朴志洙、高拉特、費南多和洛國富使用「外援名額」註冊;國安方面,阿蘭使用「歸化名額」,巴坎布、比埃拉、奧古斯托、費爾南多和金玟哉使用「外援名額」。

兩支俱樂部不僅在中超,乃至亞冠賽場都是頂級強隊。廣州恆大和北京國安在上賽季斗得難分難解,如果不是塔利斯卡最後時刻發威,北京國安是極有可能奪取他們球隊歷史上的第二座聯賽冠軍獎盃。新賽季引進歸化球員,必然能夠讓「天王山之戰」出現更多的變數。另一邊廂,廣州恆大在2015賽季之後就再也沒有染指亞冠冠軍,上賽季也是因為人手不足被浦和紅鑽淘汰無緣進入決賽。所以,恆大如果多了幾名在亞冠賽場強力「內援」,必然會讓第三座亞冠冠軍獎盃留在中國。

同樣地,歸化球員也會讓「覺悟不夠」的中超俱樂部作出改變。首先,沒有歸化球員的俱樂部自然會想辦法引進歸化球員。北京國安向廣州恆大租借了阿蘭,卓爾隊也正在向洛國富伸出橄欖枝,蕭濤濤同樣收到了來自中超俱樂部的報價。還有一些中超俱樂部正在緊鑼密鼓地歸化外籍球員;其次,不打算引進歸化球員的俱樂部,也會通過增加外援的數量從而提升球隊的實力。正如上海上港上賽季用阿瑙托維奇頂替艾克森之後,2020年又從全北現代引進了外援洛佩斯;再次,引進本土球員也同樣能充實陣容,上海申花引進了秦升、馮瀟霆和曾誠等實力老將,大連一方收購了單歡歡、林良銘和陶強龍等青年才俊;

最後,還有一些俱樂部加大力度「內部挖潛」,讓梯隊球員可以更早地進入職業聯賽,從而增加球隊的活力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當然,不同的俱樂部在中超聯賽也有不同的目標。像廣州恆大、北京國安和上海上港,他們必須拿出「最高配置」才能夠爭奪冠軍。而廣州富力、河南建業和大連一方等球隊,他們的目標是做好保級。也因為如此,強隊可以培養歸化球員,而弱隊也可以「自我造血」,兩種球隊一同為中國足球的進步貢獻出一份力量。

當然,歸化球員更為直接的貢獻,加速俱樂部和國家隊的隊內競爭讓「白斬雞」下架。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引進歸化球員的目的就是讓球隊的實力增強。同樣地,他們的出現也會讓那些「飲水機管理員」可以退出大名單甚至離隊。正如中超衛冕冠軍廣州恆大,在2019賽季經歷了更新換代之後,球隊在2020年引進多名歸化球員就送走了三名功勳老將。郜林、馮瀟霆和曾誠在上賽季因為各種原因已經無法獲得主力的位置,所以他們如果依然留在俱樂部反而會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國家隊方面,中超聯賽水平不斷增加卻讓大家看到中國男足的衰敗。

部分國腳因為「金元足球」獲得巨額的財富,對於「精忠報國」早就毫無感覺。以至於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白斬雞」繼續活躍在國家隊的陣容,還出現「出工不出力」的情況導致比賽輸得臉都不要了。當「養生足球」和「白斬雞」雄霸中國足壇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年輕球員一個比一個豪橫,老將面對東南亞球隊的挑釁變得毫無所謂。所以,「歸化利刃」十分準確地瞄準了「白斬雞」。讓他們失去「報效祖國」的機會,讓他們失去在俱樂部的「鐵飯碗」。也只有這樣,「白斬雞」才會面壁思過進行反省,為爭奪本屬於自己的位置而努力。歸化球員很有可能讓「白斬雞」退出歷史舞台,同時讓本土球員在未來的足球道路上完成不可能任務。

青訓方面,「歸化政策」並非殺雞取卵。只有讓中國足球懂得「勝者為王」,才能夠更好地發展青訓足球。眾所周知,國足在2002年成功參加韓日世界盃之後,大批量的國腳開展了留洋之路。李鐵、李偉峰、鄭智都是這次成功的受益者。而國內也因此掀起了足球熱潮,超過一百家的足球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建立。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歸化球員可以幫助國足第二次參加世界盃,中國青訓會不會出現第二次井噴?其實,經過幾年的「金元足球」的帶動之下,國內的青訓贏來了生機。

每支中超俱樂部都有至少四級的梯隊參加各年齡段的青訓比賽。山東魯能、廣州恆大、廣州富力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足球學校。而且歸化球員並非中國足球「急功近利」,大家都明確知道現在的所謂「當打」球員,他們無法與「日韓澳伊」等強隊抗衡。所以,中國足球一邊在引進歸化球員充實國足陣容,一邊大力發展青訓足球在未來「反哺」中國足球。之前所謂的踏實發展足球,卻讓低迷的中國足球成為主旋律。為了完成衝擊2022卡達世界盃這個「不可能任務」,就必須要「歸化和青訓」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正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歸化球員變成所謂的「急功近利」,主要是因為缺乏青訓足球的支撐。但是一邊引進歸化球員,另一邊也繼續發展青訓足球,這就會出現「魚和熊掌兼得」的情況。所以,如果高拉特、阿蘭和洛國富等歸化球員都進入國足,背水一戰完成衝擊世界盃的重任。這必然可以乘著東風迫使校園足球和青訓聯賽向前發展。也只有高舉「歸化之刃」,才能推動苟延殘喘的中國足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