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直言不會
「天下腐女是一家。」
故事的開始,芝麻對這句話並沒有多大感觸,直到她閒著無聊打開了泰劇《假偶天成》(又名《只因我們天生一對》)。
提及「腐文化」和其躍於熒幕之上的影視劇聚集地,在以「腐國」著稱的英國、以尺度聞名的日本外,同樣無法忽視的還有泰國。
作為「腐文化」領域的後起之秀,近年來泰劇可謂是在這條道路上一路馳騁,僅以在中國走紅的腐劇來看,除了早期帶有沙雕氣質的腐劇外,近兩年的《一年生》《逐月之月》《不期而愛》等作品,以青春校園向的內容、主角的高顏值和高「嗑度」深得中國觀眾的喜愛,豆瓣評分普遍在8分及以上。目前《假偶天成》僅更新至第3集,豆瓣評分9.3分,泰劇《只因我們天生一對》超話粉絲10.6萬,閱讀量超1.4億。
如今的芝麻,不僅每天期盼著周五《假偶天成》更新日的到來、關注了該劇的超話,甚至專門關注了分章節翻譯該原著小說的微博大大們,用拼湊的文字填補自己噴涌而出的求知慾。「Tine迷糊可愛Sarawat帥氣腹黑,還有比這對CP更好嗑的嗎!沒有!」
為什麼泰國「腐劇」這麼受國內觀眾的歡迎?泰劇光明正大的「賣腐」與國內當下對「創作自由與邊界」討論的大相逕庭背後,折射出了怎樣的文化差異?國內無處安放的「腐文化」又將催生多少「爆款」?
青春、校園、不狗血,《假偶天成》的「適逢其腐」
《假偶天成》豆瓣9.3的高分從何而來?
放眼微博、豆瓣、B站等粉絲聚集地,「真香」、「太好嗑了」、「嗑死我了」的高呼聲不絕於耳,如若試著將《假偶天成》的高口碑和高嗑度進行剖析,不難得出如下幾個結論。
首先是劇集內容的豐富與精彩。由小說《只因我們天生一對》改編的該同名泰劇,講述的是大學生Tine始終無法遇到合適的女孩子,然而卻被一位軟萌的逗比男性同學Green窮追不捨,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學校樂隊吉他手Sarawat。為了擺脫Green,Tine尋求Sarawat幫助,希望其能夠假裝追求自己,假扮自己的男朋友。本是一段假扮恩愛「夫夫」的關係,但隨著兩人對彼此的了解,Tine的內心以及故事的走向越發不受控制。
4對CP,3條純BL支線,12集的篇幅,對於一部青春校園題材的「腐劇」來說,《假偶天成》的劇情內容和人物鏈條均算得上是難得的豐富且不注水。
其次是主角人設和演員的顏值。深情腹黑冷美攻與單純可愛迷糊受,可謂是耽美作品中百試不爽的組合,在《假偶天成》中,單純可愛迷糊受Tine由演員Win飾演,深情腹黑冷美攻Sarawat由泰國男演員Bright飾演,曾出演過泰版《我可能不會愛你》,被譽為泰劇顏值天花板。
「看了《假偶天成》後,我又找了其他幾部口碑不錯的同類型泰劇來看,看了一圈還是最喜歡《假偶》。劇情豐富、節奏流暢,再加上人設討喜、演員長得合心意,追起來太享受了。」像芝麻這樣,因被人安利而無意間打開觀看,從而入了泰國腐劇坑的人不在少數。
當然,也有像芒果一樣相對較為資深的腐女,閱片無數的芒果對《假偶天成》的看法也較有參考價值:「泰劇很多都很香,而且能看的一部接一部。從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幾部劇來看,《不期而愛》內容有點少不夠精彩、《真愛墨菲定律》節奏有些慢看得替他們著急、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深藍之吻》也好看,但現在還是最愛《假偶天成》,雖然台詞還是有些中二,部分情節誇張不合邏輯,但整體還是很不錯的,主線進程很順利,演員顏值和演技都在線,簡直不要太好嗑了。」
通過受眾反饋可獲悉,不單薄的劇情、豐富的人物關係鏈、不掉分的演技、笑料的穿插、討喜的人設和演員的高顏值,以及劇中對青春朝氣和少年間荷爾蒙涌動的整體氛圍把握均可圈可點。
「組裡的小姐妹之前參加過《不期而愛》的見面會,他們都很接地氣,粉絲容易見到,見面會門票便宜,而且都很會營業。磕泰國CP真的太容易收穫幸福了。」泰國腐劇及泰國演員深受中國粉絲的喜愛和追捧,《假偶天成》並非首次。
泰劇《一年生》《逐月之月》《不期而愛》等BL題材的劇集都曾在國內圈層間產生過化學反應。曾化名「HSboys」的《不期而愛》劇組、以主演姓名首字母命名為組合「GBKCTT」的《逐月之月》劇組都曾來到內地舉辦見面會,其中《不期而愛》兩位男主角Saint黃明明和Perth王俊勇的微博粉絲數分別為63萬和43萬。
值得注意的是,以《假偶天成》為代表的泰國腐劇,之所以能在國內闖出一片天,與國內受眾對腐劇的需求,以及這一市場的缺失不無關係。
爆款泰國「腐劇」背後,無處安放的國內腐文化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作為鄰居的泰國影視劇正在光明正大的賣腐、粉絲們理所應當地瘋狂磕糖,而國內觀眾唯有披著「社會主義兄弟情」的外衣才能暗戳戳地嗑糖,且近來還身陷「同人創作」、「創作自由與邊界」的規模化討論。
國內擁有大批對腐劇有需求的受眾,是毋庸置疑的。不難發現,在影視劇創作緊箍咒收緊前,國內本土也出現過些許「腐劇」,如改編自柴雞蛋耽美向小說《你丫上癮了》的《上癮》、改編自柴雞蛋耽美向小說《逆襲》的《逆襲之愛上情敵》、改編自angelina的小說《你是男的我也愛》的《類似愛情》等,雖然小眾但也曾是國內不少受眾粉絲的心頭好。
「腐劇」本質上即為「耽美劇」,「耽美」一詞可查詢到的最早源頭為日本,原意是指可以給讀者帶來純粹美的唯美主義創作,文學上的「耽美派」即在文學創作中關注一切讓人愉悅並能感受到美的事物。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耽美」一詞從關注美好變成了唯美的同性愛。而這一充滿美好與禁忌的詞彙並非局限於日本。
就中國來說,早期不僅有《宜香春志》《龍陽逸史》《弁而釵》三大晚明BL專著、李漁的GL戲曲《憐香伴》,《牡丹亭》《紅樓夢》等著作中也不乏對同性愛的描寫,明清時期民間流傳同性創作更是不計可數。
而在沒有同性愛作品的早期,歐美創作圈開闢出了一條「同人」之路,即以文學或影視作品主人公為創作源頭,為其創作新的故事。曾獲得英國皇家文學會獎的小說《藻海無邊》,是以夏洛蒂·勃朗特小說《簡·愛》中瘋女人伯莎為視角的同人作品;英文作家E-L-詹姆斯的《五十度灰》系列,最初為《暮光之城》系列的同人小說;《星際迷航》《星球大戰》等作品也不乏描繪絕地武士間情愛、艦長大副之間的同人作品,更不必說如今的《X戰警》系列、漫威及DC宇宙諸多作品,均不乏同人創作的出現。
國內亦不乏同人創作的出現,《水滸傳》同人小說有《後水滸傳》《水滸後傳》《蕩寇志》,這些同人作品滿足了很多書迷的遺憾,魯迅、胡適都曾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點評。當然,《水滸傳》的知名同人作品還有一部《金瓶梅》。
近日,在肖戰粉絲舉報事件中,圍繞「同人創作」的正義不絕於耳。反響如此之大,背後原因與國內受眾在題材內除了文字層面的創作與享受,而再無視聽享受不無關係。
可以看到,自此前《上癮》意外出圈又在完結前被強制下架後,國內影視市場便不見了該類型作品的產出。之後披著「社會主義兄弟情」外衣的《鎮魂》《陳情令》能夠大爆,也足以印證國內「腐文化」以及「腐女」需求無處安放的熱情。泰國腐劇的出現恰好彌補了國內市場的缺失。
作為開放性和包容度較高的國家,在泰國創作任何題材的同性作品均合法合理化,這些作品亦可在國家級別電視台GMM衛視播出。「腐」在泰國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此前《陳情令》出圈,作為海外市場的泰國功不可沒,哪怕「售後」階段,大量國內未播的糖也悉數投放至泰國市場,再反向輸送至國內,激起CP粉陣陣熱議。
當前,國內粉絲與觀眾多是通過各個字幕組來接觸泰國腐劇,如知名泰劇翻譯字幕組「天府泰劇」,其翻譯的泰劇大多從網絡下載後引入中國,不涉及版權互通。據芒果科普,泰劇近些年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不錯,一些版權方甚至會直接和字幕組聯繫,授權字幕組做翻譯推廣。
時至今日,「腐文化」已催生出國內外多部影視作品及演員的大熱,而在泰國腐劇高產的同時,國內只能悄悄地打著擦邊球。或許,當「腐文化」這一被視為亞文化的品類,在國內能從地下真正走到台上的那一刻起,大眾文化的延伸才具有真正的開放、包容與多元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tC3v3ABjYh_GJGVah-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