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依靠盜墓籌集錢糧,那劉備如何應付軍隊開銷?暴露其梟雄本性

2020-05-26     史海觀復

原標題:曹操依靠盜墓籌集錢糧,那劉備如何應付軍隊開銷?暴露其梟雄本性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不過說起來,《三國演義》的價值取向其實也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在「靖康之恥」後,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南渡建立南宋政權,由於失去中原大地,金國方面一直否認南宋的正統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南宋以後的文人都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正統觀,此觀念也深刻影響了羅貫中,使其產生「尊劉抑曹」的想法。因此在演義之中,羅貫中過於拔高劉備,通過塑造其仁德形象,增強其正統性與合法性,以此抨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魯迅先生對此評價道:「欲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事實上,羅貫中塑造的劉備,虛假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那麼歷史上的劉備究竟是什麼樣呢?今天子淵就從軍餉糧草的籌措方面淺談一二。

蜀漢先主劉備劇照

東漢末年,戰亂不斷,因此在這種連年動盪的大背景之下,中原各地的農耕生產幾乎停滯,基本只有一些世家大族還握有餘糧。因此,各路諸侯無論是為獲取糧草,還是出資招兵買馬和發放軍餉,都需要數額巨大的資金。曹操的做法就是盜取前朝皇帝於諸侯王的陵墓,為此還專門設立摸金校尉的官職,讓他們前後盜掘了幾十座漢代陵墓,收穫頗豐。雖然說曹操的取財方式有違道德,但並沒有傷害到當世之人,反觀劉備,他的做法比起曹操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曹操劇照

「黃巾軍起義」場景繪畫

這種無根之萍的生活,一直到劉備占據荊州才有所改變。荊州本就是富庶之地,而後劉備又招攬不少北方流民,不但讓軍隊規模壯大起來,生產人員也多起來,糧草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然而在征伐益州時,錢糧支出又成為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除人吃馬嚼、轉運消耗外,戰功封賞也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為此,劉備只得以討伐叛逆為名,掠奪地方世家的錢財和糧食,其中最為狠毒的就是他為激勵將士,宣布以成都全城財物為賞賜,任其索取,使得成都這座經濟繁華的西南中心城市,在攻克後幾乎被掠奪一空。

三國時期成都劇照

劉備對成都的舉動,在益州其它城池一仍舊貫,而此舉也造成十分惡劣的後果——益州統領的郡縣,大多都被洗劫一空,財物都成為劉備麾下將士的囊中物。不過這還沒有結束,劉備為保證益州安全,還必須拿下漢中之地。於是更令人不齒的事發生了,為籌集北伐糧草,劉備在益州地區發行一種名為「直百錢」的銅幣,以此間接掠奪益州百姓手中的物資。眾所周知,從我國秦漢時期開始,錢幣的價值就與其本身的金屬純度和重量密切相關,貨幣中銅的成分必須占一定比例,如果太低,人們會按照含有銅的比例與正常貨幣對比估價,確定價值。

直百錢

然而劉備所鑄的「直百錢」卻破壞了市場規則,他通過行政手段,將這種本身質量只有8克的錢幣的價值定為市場流通貨幣的100倍。此後憑著劉備集團的強力推行,數月之間,府庫漸漸充實。不過,劉備濫發貨幣的做法在籌措大量糧草物資的同時,也嚴重破壞了益州本地的經濟,大量百姓失去購買能力,這也是諸葛亮《出師表》中指出「益州疲弊」的原因之一。很顯然,羅貫中在書中塑造的惟賢惟德、仁義無雙的劉皇叔,在真實歷史上其實是一位手段狠辣、生性涼薄的梟雄。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kfwTXIBiuFnsJQVBn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