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父母,我開始喜歡這個世界了;因為孩子,我開始期待這個世界了。
牽掛,是這人間對你最好的挽留。
所有救命的藥,歸根結底是「愛」
文攝:羅西
在微博里看一個國外的視頻,一位母親患了老人痴呆!已認不出眼前的兒子,實錄兩母子全程對話,淚崩:
六十多歲的兒子,坐在老母親的對面,老太太正在一調羹一調羹地冷冷地吃著冰淇淋,兒子問她,「我是你什麼人?」
老太太一臉疑惑:「不認識。」
「我媽媽是誰?」
「不認識?」
「你知道我的家人嗎?」
老太太還是說:「不知道。」
兒子忍不住落淚、哽咽。明明是母親,卻是一臉純粹的「寡淡」與「冷靜」。
老太太似乎看出對面這個60多歲男人的哀傷,仍然是面若平湖地問:「我的話讓你難受?」
最後是鏡頭切到家裡,那位先生搬出所有的相冊給母親「認」,沒有一個她「認識」的……
兒子一個人跑出去大哭:「這是我一生中最難的一天……我的媽媽不認識我了!」
曾一直以為愛的反義詞是不愛,現在,我想把它改為「淡漠」或「忽略」。
我轉發這條微博時,寫了一句:我已沒有了母親。
這種彷佛叫天天不應的感覺,就是天黑、天塌,氣溫驟降。
仿佛一下子被「愛」遺棄,世界瞬間陌生,所有的關係瞬間被清零,空蕩蕩的內心孤獨席捲而來。
人間第一情瞬間不被「承認」、無從「共鳴」,其他的一切愛顯得多麼勉強脆弱與不真實……更重要的是心疼母親,而她一無所知,這種陌生感就是幻滅感,就是一種沒根沒據的孤單與害怕,甚至荒謬……
最怕熟悉後的陌生。
「陌生」是一種距離、一種失去,一種被除去根系、枝葉後的不知所措,一種對未知的恐懼,一種「沒有了」後深深的孤獨。
這人間,所有的罪,都是「偷」或者是其變種、延伸;所有的藥,救命的藥,歸根到底是「愛」,是愛在起作用。
沒有愛、缺愛、失愛,是最冷的貧瘠、最深重的一無所有。
在外吃宵夜,看見一位20多歲男生一個人坐一桌,桌上放一個生日蛋糕,點一個根蠟燭……這時,有個同齡人,猶豫了一下,主動到那男生的桌子前坐下,接著其他食客也都圍攏過來,一起唱「祝你生日快樂」,比什麼假兮兮的「快閃」都感人。
陌生人的愛,祝福,彌足珍貴。
我們所有的愛,其實就是消融隔閡、距離與陌生。
近日,杭州一大巴火了:剪1縷頭髮就能免費乘坐。
該車上貼了近50位乳腺癌患者的故事,該公益行動是為乳腺癌化療患者籌集頭髮(假髮),藉此以喚醒社會關注。
據悉,當天共289名杭州市民剪頭髮參加。視頻里有個女孩,毫不猶豫地當場剪去一半的長髮,英姿颯爽,令人感動。最後看到一位患者,開心地拿著別人剪下來的頭髮在額前比划著,落淚了。
《我在未來等你》的戲裡有一個場景是:男主角和幾個小夥伴在回家路上偶遇輕生者,當路人以路人的冷漠與看熱鬧的心面對輕生者時,只有他帶著小夥伴向上大喊「我愛你」……從而救下輕生者。
常常一個人之所以絕望或者壞透,是因為只看過世界的陰暗,而從未嘗過甜頭。
最近日本中島美嘉的一首歌很流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有網友在中島美嘉《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的音樂評論里,寫下自己的真實故事。
在初一那年,她因為抑鬱症,選擇割腕自殺。割腕之後她發現痛得心慌,用另一隻手止著血,打了車去醫院。在計程車上,她捂著傷口痛哭,整個后座被染紅。
計程車司機拉她到了醫院,沒有接著拉下一個客人,而是帶著她去包紮,吃飯。
吃飯的時候,計程車司機看著她突然哭了。
她很茫然:割腕的是我,疼的是我,為什麼司機師傅卻哭了。
司機一邊哭著一邊說:「十來歲的小姑娘,人生路還長。千萬別衝動,千萬別學我女兒……」原來他女兒也曾因為抑鬱症而離世。
這位陌生司機給了一個 14 歲的抑鬱症患者重生的機會,起碼那一次,他拯救了她。
中島美嘉也曾是一名抑鬱症患者,她說,是愛療愈了她的心。
愛是藥,卻是甜的。
如果你感到壓抑、無助、被世界拋棄……不妨給自己一粒巧克力,糖分的攝入會讓人體分泌多巴胺,那是一種被愛的幸福感。
我祝福你快樂,如果快樂很難,我要你平安。
一位曾想一了百了的年輕母親說,無數個夜裡,無數次輾轉,無數次想像父母兩鬢斑白難以承受的傷痛,無數次咬咬牙撐了過去。
她說,「最嚴重時就是只要在樓上就想跳,走路想直接衝到馬路上,看到刀就想割脈,搜索如何死比較容易,吃了2次100多粒的各種藥,2次被拉去洗胃,生命垂危醫生都放棄了,然後又活了……」
她的孩子出生後,抑鬱再次爆發,不過,看著兒子害怕失去媽媽的眼神,她漸漸好轉,現在「被治癒」了。
因為父母,我開始喜歡這個世界了;因為孩子,我開始期待這個世界了。
牽掛,是這人間對你最好的挽留。
一個人大笑的時候,一般臉是朝向自己喜歡的那個人看;每一束、每一息的光,光臨我身心的時候,我就覺的那是你正笑著看我……被喜歡、被愛、被照耀,就這樣溫柔了時光。
本文經羅西(黃良其)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