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百強縣市——江西豐城,人口130萬,礦產資源豐富,具有「江南煤海」之稱。以前大大小小的煤礦有十幾家,這幾年隨著北方的煤大開銷路,使得南方的煤炭市場大幅縮小,豐城也陸陸續續關掉5、6家煤礦。
然而煤礦在大多數豐城人民以及外地遷入人們的心目中,始終相當於衣食父母,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煤礦人。此篇文章以其中一家——上塘煤礦作為宣傳點,以此宣傳並紀念。
大約在兩千多年前的兩漢時期,一種奇特的能燃燒的黑色石塊在江西地區發現,很快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好奇心。《前漢書地理志》中記載:豫章郡生石,可燃為薪。
東漢末年豐城建縣之後,發現黑色石塊的地點更進一步明確在了豐城、高安兩縣交界處一帶的葛鄉。到了南北朝時,豫章當地的學者雷次宗在所著《豫章記》中記載:葛鄉有石炭二頃,可燃以爨。
在北方人還不知煤炭為何物時,在豐城這裡已經是生活日用品了。何況這種燃料不僅燃燒持久,火種還可以保存而永續利用。而豐城榮登史冊的這處產煤地,基本上可以推斷是以今天豐城礦務局所在地上塘一帶。
到了明代,豐城河西一帶開採煤炭的技術已十分完善,在煤炭資源開發利用領域,豐城獨自走在了中國的前列。
豐城先民對煤炭的認識,在採掘技術、原料加工、使用範圍等方面的成就,是對中國古代科技史的一大貢獻。
到了清代,豐城河東河西一帶的煤炭開採範圍有所擴大,直到洋務運動興起以後,近代工業化開採技術引進中國,豐城的煤炭工業才進入了工業時代。
但是,由於長期的戰亂造成的社會動盪,豐城煤炭資源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科學的利用,煤炭事業其實還處在一個自行發展的落後階段。
新中國建立以後,豐城的煤炭工業才真正得以迅猛發展。1958年10月,成立江西省豐城礦務局。
1960年7月列為國家統配煤礦,更名為豐城礦務局,直屬煤炭工業部,駐地上塘鎮。
從此,上塘作為豐礦的經濟支撐點和發展的平台,正式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也為確立豐城成為中國煤炭基地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這裡的礦工們都有鋼鐵般的意志、大無畏的精神、生命的活力、戰勝困難的力量,使內心深處有了生命的感動和人類最潔凈的靈魂。
無論從工作環境還是社會地位,煤礦工人都是最底層的,在地下幾百米的深處,在陰暗潮濕而又危機四伏的環境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煤礦工人承載了多少心酸血淚。
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就像礦務局當年的外號「小香港」一樣,充滿了朝氣和活力。
因為資源已經枯竭。如今,煤礦的鐵軌已有了銹跡,轟隆轟隆的車廂已不再奔馳顯得沉寂,礦區那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也已銷聲匿跡了,整個礦區顯得格外的空曠。
往日熱鬧的生產區,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人去樓空,這些建築物在烏雲密布下顯得格外的靜謐。
這裡有他們的酸甜苦辣和經歷的風風雨雨,有他們流血流汗還流淚的記憶,有他們的悲歡離合和激情燃燒的歲月,有他們熟知的鄰居和長眠於此地的工友。
隨著歲月的流逝,父輩們是越來越少了,他們都到了耄耋之年,年輕時受過的苦和累,病和傷陪伴他們度過晚年。
漫步在上塘小鎮,人口是越來越少,許多門面都已關門,好多房子已成空巢。
下崗、分流、再就業是小鎮所有人面臨的痛苦選擇,都為自己以後的生計而憂慮。
炊煙繚繞,萬家燈火的景象,成了小鎮永遠的過去。
小鎮的人們還沒有完全品味夠它的生活,
更來不及撰寫歷史它就悄然而去,
小鎮成為幾代人心中永遠記憶的小鎮。
其實類似的事例也很多。煤炭產業開始走下坡路是在2012年就已經開始了。這幾年也陸陸續續關掉很多小煤礦。我爺爺當年也開發煤礦。不過挖了幾個地方都沒出煤。後來就在別人煤礦上入了點股。當時一塊錢可以翻番到十幾倍,他不僅給叔伯父輩們攢了一筆小財富,更重要的是為村民做了一定的貢獻。後面行業不景氣、逐漸縮水,早幾年把煤礦轉賣,股份也退了。不過我舅舅的兒子我堂哥的煤礦還在,他是礦長,是位特別勤勞負責任的礦長。對整個家族的親朋好友都特別孝順友好。誰家缺錢都會幫一把,對臨近村莊有困難的人也會捐助。但是這幾年他壓力特別的大,有時好想自己可以幫他一把,想問問哪裡需要買煤的,但那時能力有限,後來逐漸這念頭也被擱淺。後來出現些變故,現在念頭又突然湧上心頭,因為財富可以做慈善也能成就夢想!
國家發展需要能源,煤炭又占據國內能源市場的三分之一,但是煤炭的開採和使用過程中所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國家一直在下大力氣治理大氣污染,減少碳排放量,減輕溫室氣體對地球的影響,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中國未來的能源之路必定是走清潔高效了,目前從俄羅斯以及中東引進的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國內對頁岩氣的開發技術進一步的成熟,未來煤炭產業還將不斷的被打壓和排擠,等兩年俄羅斯輸入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建成之時,中國很多地區的煤炭產業還會萎縮不斷。
導致部分中小企業被迫轉行或關閉的原因其在於:
一,市場不景氣,污染環境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能源,清潔能源相繼出現。煤炭作為曾經最重要能源,的的確確促進了人類歷史的發展。但是畢竟只是曾經,現在各種高級的能源,已經漸漸取代了煤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嚴重的環境污染已經越來越讓大眾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換句話說用煤的人越來越少,煤炭市場的不景氣,投資煤礦的自然也少了。招的工人,就更少了。而且大眾的環保意識增強,也不願去做這行。因此哪怕高薪之下,願意去應聘的人少之又少。
二,粉塵噪音,危害身體
最重要的就是,人身安全。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意來,做煤礦工人的最重要的原因。現在人們的意識變了,認為身體比金錢更加重要。而煤礦這個環境,哪怕我們外行人都知道,空氣不好,容易塌陷,工作環境極其危險,呼入的粉塵,機器運轉的噪音,都十分危害人的身體。因此,不少煤礦工人,做不了多久就會離職。因為實在是忍受不了惡劣的工作環境。如果家庭條件還過得去,誰會又去做煤礦工人呢?畢竟身體要遠比金錢重要的多。因此,哪怕那礦工人月薪過萬,納入的新員工卻少之又少。
三,煤礦工人不簡單,一著不慎危害大
煤礦工人這個工作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並不是單純的,一個鐵杴一個煤。他們不僅要忍受,常年黑暗陰濕潮冷的礦下環境,更要時刻注意,呼入的粉塵或者有害氣體。而且操縱儀器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造成煤礦坍塌。自己的一生就要交代進去了。因此每個煤礦工人入職之前,都會交意外保險。這一行真的非常的危險。新手更是要小心謹慎。因此,雖然煤礦工人的月薪不少,但是,真正能夠持續做下去的,實在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所以,未來我國煤炭產業非常不樂觀。但是讓千千萬萬一直為了養家餬口從事著高危這一行、舉家遷移來礦區生活的人們怎麼辦呢?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我們家鄉的煤炭事業再次輝煌?能讓我們國家的煤市場抵制住他國的流入?答案就是減少排污,避免污染。聽說在已開發國家,煤炭的排污比核電都低,希望我國的科技技術也早日邁進!
來源:7彩蔓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QFkkXABgx9BqZZII12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