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都54歲了,為何李世民還要將公主嫁給他?背後真相很殘酷

2021-04-15     歷史潮河

原標題:尉遲恭都54歲了,為何李世民還要將公主嫁給他?背後真相很殘酷

說起唐王朝歷史上的名將,其中必有尉遲恭的名字,相信讀者已經在不少小說和戲曲當中聽過了他的大名,作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尉遲恭跟隨李世民參加了唐朝的統一戰爭,先後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多個割據勢力,而在玄武門之變當中,尉遲恭也對李世民政變有著超出常人的貢獻,因此被封為右武侯大將軍,鄂國公,一直到658年去世,被追贈為司徒,陪葬在昭陵,生前也算是榮華富貴不斷。

但是《資治通鑑·唐紀十一》記載了這樣一起故事,貞觀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在和尉遲恭的對話中突然詢問:「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我把公主嫁給你怎麼樣呢?尉遲恭則叩頭回答說:「臣妻雖鄙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願也。」李世民聽後也沒再說什麼。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不過是尉遲恭和唐太宗之間一番再普通不過的對話,唐太宗愛惜大臣,因此打算將公主嫁給他,公主要是嫁到尉遲恭家,自然是做妻,不可能當妾,尉遲恭因此以不忍拋棄舊妻拒絕。也算是忠貞可靠的好男人。

但是這個故事真的就這麼簡單嗎?答案恐怕不是這樣,背後的真相也很殘酷。首先此時的尉遲恭,已經是54歲的高齡,就算和尉遲恭關係再好,唐太宗真會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步入老年的男人?要知道唐太宗的幾個駙馬,柴紹兒子柴令武、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沖、杜如梅的兒子杜荷等等,都算是二代,和尉遲恭也差了一輩。

回過頭再來看看尉遲恭「富不易妻」的觀點,實際上尉遲恭的髮妻蘇斌,生下兒子尉遲寶琳之後,在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就已經去世,說明尉遲恭怎麼也是一個再婚之家,何況此時尉遲恭已經成名,更不可能「貧賤久矣」。那他為何要拒絕唐太宗的好意呢?

實際上,如果能夠看到更多片段,就能知道尉遲恭不敢接受的原因了。

626年,李世民靠玄武之變掌握權力,登基稱帝後,他和尉遲恭的關係,從將帥也就變成了君臣,兩者之間因此而隔閡。

《舊唐書》提到,尉遲恭「好訐直,負其功」,多次和其他人發生爭吵,最終在629年離京擔任襄州都督,然而當時間來到632年,唐太宗大擺宴席,有人座位排在他的前面,尉遲恭大怒不已:「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坐下首的任城王李道宗向他解釋,結果尉遲恭反手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點將其打瞎:「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毆道宗目,幾至眇。」

唐太宗看後相當不悅,停止了宴席,對尉遲恭說:「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修飭,無貽後悔也。」他對著尉遲恭,舉例漢朝韓信彭祖等人的事跡,警告意味已經是十分濃重。

也正是在唐太宗賜婚的639年,李世民又對尉遲恭說:「人或言卿反,何也?」當尉遲恭激動的將自己身上的傷口一處處呈現給唐太宗看,李世民為之流淚,打消了這個疑慮但是這些片段,卻都已經能夠看出,兩人關係不再像從前一樣好。

實際上,登基後的李世民,疑心加重已經是不爭的事情,征討高句麗時,李靖以年老體弱推辭不能隨從,結果第二天李世民直接來到他家說道:「昔司馬仲達非老不病,竟能自強,立動魏室。」嚇得李靖趕緊出發,而在唐太宗臨終前,他還交待太子李治,對於功臣李勣,如果將來他表現出不順從的模樣,就迅速將其殺死!這些都能窺見唐太宗的另外一面心思。

尉遲恭自然知道,這也是唐太宗的一道選擇題,最終他選擇了拒絕。

唐太宗一共有8個駙馬,結果3個被捲入宮斗處以極刑,例如駙馬杜荷,就參與了太子李承干謀反案被斬首,還有兩個抑鬱而終餓,這也的確證明尉遲恭的做法是對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Pz-1HgB9wjdwRpv7k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