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城市規劃,中國藥都、中國薯都和中國畜牧業之都

2020-02-29     新疆地理百科

《定西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已經甘肅省人民政府甘政函〔2017〕102號文件批覆,並在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定西市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備案,現將城市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予以公布。

一、規劃目的

為貫徹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甘肅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戰略部署,促進定西實現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甘肅省城鄉規劃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特此編制《定西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本規劃)。

二、城市總體發展目標

把握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機遇,主動融入蘭州都市圈,對接關中—天水城市群和平涼—慶陽聯合都市區,將定西建設成為「一市、三都、三區、五基地」。其中:「一市」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三都」為中國藥都、中國薯都和中國西部草食畜牧業之都;「三區」為國家扶貧攻堅示範區、國家旱作高效節水農業示範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五基地」為隴中地區向西開放的貿易加工基地、西北中醫藥養生養老服務基地、甘肅省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鄉村文化休閒旅遊基地和新能源開發基地。


三、規劃範圍與空間層次

(一)市域範圍:定西市行政轄區範圍,包括安定區和通渭、隴西、渭源、臨洮、漳縣、岷縣1區6縣,總面積約20330平方公里。

(二)中心城區規劃範圍:東至東山腳,西抵西岩山麓、花河子以東,南至李家堡鎮花川村劉家莊,北至巉口鎮趙家鋪村張家莊,總面積約65.8平方公里。

(三)城市規劃區包括安定區的城區街道、鳳翔鎮鎮域範圍以及巉口鎮、內官營鎮、香泉鎮、團結鎮、李家堡鎮的部分區域,總面積約904平方公里。

四、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為2016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6年--2020年;遠期:2021年--2030年;遠景:展望至2030年以後。


五、城市性質與規模

(一)城市性質: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隴中地區中心城市,以特色加工、現代製藥和文化旅遊為支撐的生態宜居城市。

(二)城市職能:蘭州都市圈門戶樞紐,以馬鈴薯和中藥材為特色的加工基地,甘肅省草食畜牧業大市,隴中扶貧示範市和特色文化大市。

(三)中心城區人口規模:規劃近期2020年,定西中心城區人口達到28萬人;規劃遠期2030年,定西中心城區人口達到38.5萬人。

(四)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規劃近期2020年,定西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33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人以內;規劃遠期2030年,定西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44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人以內。


六、中心城區規劃

(一)空間發展戰略。1.轉變空間增長模式。從粗放式外延擴張向內涵式精明增長轉變,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嚴格實施城市建設用地總量管控,在集約、節約化推進新區開發的同時,有序開展舊城更新,盤活存量用地,加快閒置土地處置,提升城市開發品質。2.優化河谷川道空間結構。遵循河谷川道帶形城市的地形特徵,從修復兩側山體綠化、保護河谷生態農林、優化片區結構和濱河景觀營造等方面進行城市空間組織和特色塑造,形成依河為脈,綠廊鍥入,組團發展的河谷川道城市空間結構。3. 推動公共運輸引導下的帶狀組團式發展以公交優先為導向,推行TOD發展模式,形成以大運量快速公交體系和快速路為輔助的「雙快」復合型交通走廊,支撐中心城區的組團式發展格局。4. 強化彈性應對,預留髮展空間。針對城市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結合用地綜合評定,在確保安全、集約、便捷的原則下,為城市的長遠發展預留彈性空間。

(二)城市發展方向。城市主要發展方向以向北、向西發展為主,向南發展為輔。

(三)城市開發邊界。東至東山腳,西抵西岩山麓、花河子以東,南至李家堡鎮花川村劉家莊,北至巉口鎮趙家鋪村張家莊。城市開發邊界範圍內包括中心片區、南翼片區和北翼片區三大城市集中建設區,以及三大集中建設區之間作為生態隔離的朱家莊墓群遺址和王家坪兩條生態綠廊。

城市開發邊界範圍內規劃總用地面積約65.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約44.0平方公里,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約0.3平方公里,區域性交通設施及特殊用地約4.0平方公里,特殊用地0.8平方公里,發展備用地約3.7平方公里,非建設用地水域及生態綠地面積約15.4平方公里。

(四)城市空間布局結構。以城鄉統籌、生態融合、組團式發展為布局理念,定西市中心城區形成「一主兩翼,兩軸兩廊」的空間布局結構。「一主」指中心片區,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承擔城市綜合服務職能。「兩翼」指南翼片區和北翼片區。其中南翼片區是依託景家店為中心的商貿、物流片區,北翼片區是依託巉口為中心的產城融合片區。「兩軸」指南北向關川河城市發展軸和東西向西川河城市發展軸。兩廊」指規劃在朱家莊墓群遺址和王家坪兩條生態綠廊,作為有效控制片區沿川道無序蔓延的生態隔離綠地。

針對城市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分別在南翼片區的景家口、景家店西部,中心片區的曹家莊和北翼片區的巉口西、黑門莊區域預留髮展備用地。

(五)片區規劃。1. 中心片區。中心片區北至北七路,西至南環路,南至新安路,東至連霍高速,片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包括循環經濟產業園、新城、老城、西川和南川組團。循環經濟產業園重點發展生物科技(包含食品加工、現代製藥等產業)、裝備製造、光電科技等新興高技術產業。新城組團重點發展行政文化、商務商貿、生態居住等功能,形成定西建設面貌的展示區、城市公共服務集聚的新中心和高品質生態宜居區。老城組團重點發展綜合服務、商業、生活居住等功能,推進老城改造、棚戶區改造,通過城市空間結構調整、水系整治和路網梳理,打造城市傳統商業中心、特色文化展示區。西川組團結合西川農業園區更新,重點發展商貿展銷、文化體驗、職業教育、科技創新等功能,建設創新服務中心。南川組團結合南川工業園「退二進三」,重點商務商貿、專業市場、配套生活居住等功能。2. 北翼片區。北翼片區北至平雲路,西至惠文路,南至巉中二路,東至巉口北關川河段、連霍高速,片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包括巉口鎮區和巉北組團。巉口鎮區推進產城融合,重點發展鎮區綜合服務、生態居住和馬鈴薯精深加工等功能。巉北地區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和生活配套等功能。3. 南翼片區。南翼片區北、西至上東坡路,南至馬家坪路,東至連霍高速,片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遠期主要包括景家店組團。景家店組團依託景家店貨運樞紐重點發展商貿服務、物流倉儲和保稅物流等功能,打造區域性貨運分撥中心和對外開放合作平台。

黑泉社位於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站灘鄉古桐村


(六)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1120.4公頃,占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的25.5%,人均居住用地29.1平方米/人。規劃新增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新城區、西川地區、景家地區團和巉口鎮區。居住用地劃分為12個居住社區,居住社區劃分體現15分鐘社區生活圈理念,平均服務半徑約800米,平均服務範圍約3平方公里,平均服務常住人口約3-4萬人。

(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332.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7.6%,人均8.6平方米/人。規劃形成「市級-組團級-社區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1.規劃4個市級公共服務中心:分別為新城、老城大十字、景家店和巉口公共服務中心;2.規劃4個組團級公共服務中心:分別為循環經濟產業園、西川、南川、巉北4個公共服務中心;3.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規劃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12處,每個居住社區(社區生活圈)設置1處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重點為社區內部提供服務,提升服務層次,優化服務環境,完善配套功能。

(八)文化設施用地。規劃文化設施用地30.9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0.7%,人均文化設施用地0.8平方米/人。

規劃形成「市級-社區級」兩級文化設施體系。1.規劃市級文化中心2處,分別為新城區定西湖文化中心和老城區大十字文化中心;2.規劃社區級文化活動中心12處,每個居住社區設置1處社區級文化活動中心,每處社區級文化活動中心占地面積控制在800平方米。

(九)教育科研用地。規劃教育科研用地170.0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3.9%,人均教育科研用地4.4平方米/人。1.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特殊教育和科研用地。主要位於老城組團、新城組團和西川組團,規劃保留並適當擴建定西市機電工程學校、定西理工中等專業學校(定西市職業技術學校)、甘肅省定西市衛生學校等學校。科研用地位於西川寶蘭客運專線西側,規劃為職教園區,為定西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2.中小學用地。參照《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中關於「城市中小學校布點原則上1.5-2萬人設置1所全日制小學,2-3萬人設置1所全日制初中」的基本標準。至規劃期末定西中心城區設置高級中學8所,完全中學1所,初中14所,全日制小學17所。

(十)醫療衛生用地。規劃醫療衛生用地34.9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0.8%,人均醫療衛生用地0.9平方米/人。規劃形成「市級-社區級」兩級醫療衛生設施體系。1.市級醫療衛生單位。保留定西市人民醫院、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定西市中醫院、定西市疾控中心、定西市婦幼保健院、定西市紅十字中心血站、安定區疾控中心、安定區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巉口中心衛生院,優化完善現有醫療衛生設施。2.社區級衛生服務站。新建或改擴建中華路、永定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12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每個居住社區(社區生活圈)設置1處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近服務社區居民。

(十一)綜合交通。1.對外交通(1)鐵路系統。推進定西-平涼-慶陽鐵路、定西-臨洮-臨夏鐵路的規劃建設,結合現狀隴海鐵路改造與新建的寶蘭客運專線,形成定西中心城區對外鐵路網格局。規劃布局定西中心城區內共設置3處鐵路場站,1處鐵路客運站為定西北站,1處鐵路客貨並用站為定西站,1處鐵路貨運站為景家店貨運站。規劃考慮遠景於景家店地區預留1處鐵路客運站,接入定西-平涼-慶陽鐵路與定西-臨洮-臨夏鐵路;(2)公路系統。高速公路:包括G22青蘭高速公路、G30連霍高速公路、通渭-定西高速公路,蘭州高速公路三環線共設置高速出入口7處與樞紐立交23處;國省道:規劃布局1條國道(G312)、5條省道(S207、S209、S227、S228、S311)組成的幹線公路網;公路客貨運站:規劃布局4處客運站,分別為定西綜合客運中心、定西客運西站、定西客運南站和巉口汽車站,總用地6.81公頃。規劃布局3處物流園區(中心),分別為金帆物流中心、西川物流配送中心和南川物流園。2.道路交通。城市道路等級分為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中心城區路網採用方格網布置形式,規劃布局「三橫一縱」快速路系統與「十五橫七縱」骨架性主幹路系統。快速路:構建以東西聯絡為輔助,南北為走廊的快速道路系統,形成「三橫一縱」快速路網;主幹路:規劃布局「十五橫七縱」的主幹道路形成「T」字形骨幹路網結構;次幹路:完善次幹路系統 ,規劃次幹路紅線寬度18-36米,路網密度約為2.38公里/平方公里;支路:規劃支路網密度為3~4公里/平方公里。推進「窄馬路、密路網」建設,並注重支路的連貫性與密度差異性,實現分區差異建設引導與控制。

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一)市域空間結構。按照「全域統籌、差異化發展」的理念,規劃定西市域形成「3+4+10」廊網融合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3」:「一主兩副」構築引領區域發展的「金三角」,其中「一主」為定西中心城區,「兩副」為隴西縣城和臨洮縣城兩個市域副中心城市。「4」:通渭縣城、渭源縣城、岷縣縣城、漳縣縣城4個縣域中心城市。「10」:依託城鎮、旅遊資源、文化資源等共同構成資源密集區10處,分別為安定資源密集區、隴西資源密集區、臨洮資源密集區、渭源資源密集區、通渭資源密集區、榜羅資源密集區、漳縣資源密集區、三岔-殪虎橋資源密集區、岷縣資源密集區、閭井資源密集區。「廊網融合」:依託鐵路、高等級公路等形成對接區域的發展廊道。為加強各縣城、資源密集區間的聯繫,依託次等級公路形成聯絡軸線,共同構成定西市域外聯內通的廊網融合的發展框架。

(二)市域城鎮等級結構。規劃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五級結構體系。


市域中心城市指定西中心城區。

市域副中心城市指隴西縣城和臨洮縣城,既是各自縣域發展的中心,又承擔部分市域服務功能,與定西中心城區共同形成引領定西市域整體發展的「金三角」。

縣域中心城市包括岷縣縣城、通渭縣城、渭源縣城、漳縣縣城,是各自縣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中岷縣縣城同時承擔定西對接隴南、甘南的重要門戶功能;通渭縣城同時承擔定西對接天水、平涼的重要門戶功能。

重點鎮是發展基礎較優、具有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中心城鎮,規劃共計19個,分別為內官營鎮、團結鎮、西鞏驛鎮、中鋪鎮、辛店鎮、玉井鎮、太石鎮、新添鎮、首陽鎮、通安驛鎮、義崗鎮、馬營鎮、會川鎮、蓮峰鎮、梅川-茶埠鎮、閭井鎮、三岔-殪虎橋鎮、大草灘鎮和新寺鎮。

(三)市域城鎮規模結構。規劃市域城鎮規模等級分為五個層次。其中:「一級(≥30萬人)、二級(22-30萬人)[ 區間表示包含前端數值,不包含後端數值。]、三級(5-22萬人)、四級(1-5萬人)、五級(<1萬人)」。

(四)市域城鎮職能結構。中心城市和縣域中心城市均為綜合型城市,具有綜合型城市職能,並分別兼具帶動和服務市域和縣域的職能,其他城鎮則根據各自發展特色等實際情況和未來所應具備的服務職能進行劃分,城鎮的職能進一步細分為綜合型、工貿型、商貿型、農貿型、旅遊型、交通型六種類型,城鎮職能需要在各區縣總體規劃中進一步予以落實和細化,對城鎮建設起到有效引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7yykXABjYh_GJGV46i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