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愛辦教育!」紫雲一所鄉村小學校長的治校經

2020-05-02   亞魯紫雲


晚上9點多,紫雲自治縣第四小學宿舍樓內泛著點點燈光,不時傳出孩子們的陣陣歡笑聲。

「孩子們,你們最近在學習和生活上有哪些困難?」校長於以佳每天總會抽出時間,隨機走進孩子們的房間,坐下來與孩子們談心交流。


於以佳(中)與學生合影

「通過和孩子們親切交談,才能更深入了解他們真實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通過關愛,幫助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於以佳說,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是她擔任紫雲四小校長以來,一個長期堅持的習慣。

紫雲自治縣第四小學位於距離紫雲縣城不遠的五峰街道紅岩村,是一所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寄宿制小學,主要接納縣城周邊適齡兒童、進城務工子女、家庭貧困子女和撤併教學點學生入學。

近年來,該校從學校班子到教師,紛紛秉承用心愛學校、用心愛學生、用心愛教育的「四愛」工作法,把「愛」貫穿教育教學始終。學校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同時,當起臨時「父母」,實行老師「陪睡」制,每天晚上,男女宿舍各安排一名教師給孩子們講睡前故事,陪有心事的孩子聊天。通過老師潛移默化地將愛與感恩的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中,激發學生成長成才的動力。


於以佳與孩子們在一起

「由於這裡孩子的組成結構比較複雜,留守兒童學生占了大多數,如何讓他們健康成長是一個重要難題。」於以佳說。

2009年起,於以佳先後在紫雲松山街道白雲小學等擔任校長,積累了不少治校經驗。2015年8月,於以佳被調任紫雲四小擔任校長。

「當時條件很艱苦,學校道路沒修通,學校在校學生280人,其中很多留守孩子寄宿學生遠離父母,還要獨自生活,對於這些『小不點』無疑是殘酷的。」於以佳回憶當初剛剛來學校的場景,感慨不已。

紫雲四小的校訓是「養成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在於以佳看來,結合四小的實際情況,學校管理一定要重視立德樹人,通過細節入手,用愛和關心,從點滴規範引導學生行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經過幾年努力,學校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現設有圖書館、計算機教室、美術教室、科學教室、心理諮詢室、開心屋等。五年來,學校學生也從最初的280人增至1106人。學校抓校園文化建設,將校園走廊命名為「愛心走廊」「好習慣走廊」,培養孩子互幫互助、爭先爭優的氛圍。

記者看到,在學校的走廊,設置了「榮譽之牆」,營造師生中爭優評優的良好氛圍;在學校「食品安全教育示範基地」,建設有食品安全教育展廳牆壁上掛著犁、鐵鍬、鋤、石磨、鐮刀等各式各樣的農具,培養學生體會農耕勞動的辛苦,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在學校《好人好事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優秀學生的事跡。

此外,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該校堅持黨建引領,班子帶頭,以身示範,充分激發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和成就感,調動教師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無論是從教學工作開展,還是學校德育教育活動中,以於以佳帶頭的學校班子成員,始終堅持以身作則,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改進作風,幹群關係好,在群眾中威信度高,在師德建設方面言傳身教、率先垂範,做好勤政廉政的表率。

「於校長這幾年在我們學校,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校,最後一個關燈離開,這種務實的工作作風,給我們所有老師做了很好的示範。」紫雲四小一名年輕教師說道。


五年來,在該校全體師生努力下,這所麻山腹地小小的鄉村學校先後獲得了「貴州省A級食堂」「貴州省優秀稍顯隊集體」「安順市師德師風先進集體」等10餘項榮譽,並多次接受各地學校前來觀摩學習。

「教育工作者要有情懷地辦教育。」說到自己治校經驗,於以佳笑著說,「沒什麼訣竅,鄉村孩子很淳樸,只要我們用心、用愛、用情去做教育工作,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培養,讓每個學生成為一個正直、勇敢的孩子,你就能感到教育工作滿滿的成就感、滿足感。」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金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