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產品功能的多樣化,手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已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出門可以不帶錢包,不帶銀行卡,只要一部手機就全部搞定。
對於大人來說,手機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方便日常生活,是利大於弊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站在小孩子的角度上來看,手機更像是一把「雙刃劍」,並非是一個好東西,很多家長都說,讓孩子玩手機,就相當於是在親手毀掉孩子,想讓孩子成功,就必須要讓孩子遠離手機。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玩手機,這是一個令很多家長苦惱的問題,畢竟孩子年紀尚小,沒有什麼自控力,很容易就會沉迷於其中,所以有的家長便採用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給孩子買手機,孩子也就不能玩手機。
l 「我最後悔的事,就是給不到13歲的孩子買了手機」
邱梅是兒子美術輔導班的老師,前段時間我帶兒子去商場玩電動遊戲機,剛好碰到她也帶著孩子在那裡,兩個孩子很快就玩熟了,我和邱梅坐在在一起聊天,她看向兒子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憂鬱。
聊著聊著,邱梅突然問我:「你兒子平時在家玩手機嗎?」我不太理解邱梅問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就如實說了:「玩啊,現在這個年紀的小孩,有幾個不玩的」。
聽完我說的,邱梅嘆了口氣,搖搖頭說:「我兒子天天在家就是玩手機,已經算是沉迷了,我和他爸咋說都沒用,當初他硬逼著我們給他買,不然就不上學,我們也就妥協了,現在想想,我真不該他買,這是我做過最後悔的事了。」
邱梅的苦惱溢於言表,兒子沉迷手機實在讓她頭疼,但是她更後悔的,就是給沒有滿13歲的兒子買了手機,她認為,孩子的成績下降、不聽話、近視,這一切都是由這部手機引起的。
當初兒子以「不上學」威脅邱梅,邱梅一心軟就答應了兒子,引發了這一連串的兒子的變化。
在生活中,像邱梅這樣心軟的家長有很多,孩子隨便哭哭鬧鬧撒個嬌,家長就縱容孩子,允許孩子玩手機,他們認為,只要孩子開心,做家長的也就開心,別的什麼也不重要。越來越多的「慈悲」的家長,用自己的方式去縱容孩子,自然也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手機的世界中。
l 你的「慈悲」,其實是在害孩子
Ø 身體發育不完全,手機輻射危害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玩手機對人的身體危害是特別大的,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毀眼睛,會引發近視、乾眼症、散光等眼部疾病,這都是最常見的。除此之外,比較常見的玩手機姿勢就是躺著玩,雖然躺著玩手機確實很舒適,但這種姿勢卻是對眼睛傷害更大的,手機與眼睛的距離更近,容易導致斜視。目前初中生近視的機率已經達到了59.4%,小學生的近視機率已經是32.5%,而且數據每年都在快速增長中。
手機的輻射,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睡眠及精神狀態,睡前玩手機,孩子精神會更加亢奮,很難進入睡眠狀態。除了這些以外,低頭玩手機還會直接引發頸椎病,也常被大家稱為「低頭族」,頸椎病已經成為如今大多數年輕人的通病。
大人是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孩子的身體處於未發育完全階段,若長時間沉迷於手機中,對身體的危害是不容小覷的。
Ø 孩子沉迷手機,親子關係疏遠
上周去醫院探望病人,在針灸室中,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小男孩被媽媽抱著扎針灸,為了防止小男孩哭鬧,媽媽事先就準備好了手機,讓兒子拿著手機看動畫片,小男孩倒是真的不哭不鬧,專心致志地看動畫片,旁邊有人對男孩的媽媽說:「你兒子真聽話哈,也不哭不鬧的」。
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男孩的媽媽竟然很自豪的神情說:「兒子從小就聽話,只要給手機,半天都不吭聲,也不鬧我,可讓我省心了!」
這位媽媽也許沒有意識到,從她開始把手機給兒子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將兒子從自己身邊推開了,一次又一次地縱容兒子,一次又一次地把親子關係拉的更遠,她卻渾然不知。
孩子沉迷於手機,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機上,對於身邊的人和物不感興趣,更沒有和父母家長交流的慾望,缺乏溝通,無形之間已經將親子關係疏遠。
Ø 沒有那麼多的人際關係需要維持
孩子越來越大,社交圈自然也會越來越大,作為父母相信都是理解的,因此也有很多孩子以「聯繫同學」為藉口,要求父母給自己買手機,為自己爭取玩手機的機會。其實,13歲之前的小孩並沒有那麼多的人際關係需要去維持,也沒有那麼多聯繫同學的必要,更多時候,這只是一個藉口罷了。
Ø 網絡內容繁雜,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網絡世界是個神奇的世界,科技讓我們能足不出戶知曉天下事,不管是什麼消息,只要打開手機就能搜尋到,這是手機給人們帶來的利,但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有利當然也就會有弊。
網絡上的除了有時事新聞之外,還有一些不適宜未成年人瀏覽的網頁、視頻、圖片、直播等,這都會給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帶來影響,會對孩子三觀的形成造成影響。
l 父母走近孩子,手機自然會遠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放下手機,遠離手機呢?
Ø 爸媽的榜樣作用,是最好的陪伴方式
大多數喜歡宅在家裡玩手機的孩子,一般都是沒有父母陪伴,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或者是父母也喜歡在家裡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給孩子樹立了壞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大多數言談舉止,孩子都會不自覺地模仿。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從自身做起,帶動孩子,保證自己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把玩手機的時間用來做一些更加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問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需不需要你的幫助等等,在陪伴的同時做好榜樣作用,一舉兩得。
Ø 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外邊的世界更精彩
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多出去走走,並不是說一定要去旅遊,哪怕是戶外的散步,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世界的美妙,讓身心得到放鬆。
經常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孩子自然會感受到大自然的奧妙,對某種新奇的事物產生興趣,也許會培養出孩子新的興趣愛好。
Ø 溝通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
溝通是人與人直接最有效、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能讓對方清楚地明白你想表達的意思,能交換彼此的想法,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也正是如此,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增加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次數,父母要弄懂孩子究竟為何沉迷於手機,或者是手機的哪一點最吸引他,找到根源後對症下藥,讓孩子真正的遠離手機。
常與孩子溝通,不僅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了解孩子的想法,更能用平和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建立正確良好的三觀,了解什麼事情是應該做的,什麼事情是要遠離的。
不讓孩子在13歲之前接觸手機,並不是一件荒謬的事情,家長應該做的就是監督、引導,把玩手機的時間和精力轉換成為陪伴,多和孩子交換想法,多帶著孩子去戶外走走,多感受一些世界的美好,孩子自然也會成為陽光溫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