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業之國:古希臘工商業的實力以及影響

2020-03-02     廁讀大歷史


公元前5世紀開始,古希臘文明進入全盛階段,與同時代的大帝國不同,希臘人並非以農為本,反而崇尚工商業,相對於向地乞食的稼檣之術,他們更喜歡遨遊四海低買高賣。

在重商主義思想的推動下,古希臘各城邦富甲地中海,經濟實力笑傲群雄,當然,殷實的家底不僅讓希臘人生活優渥,也給了他們充足的資源和條件去完善自己的制度,發展自己的文化,可以說,正是憑藉強大的工商業實力,古希臘才創造了光耀古今的成就。

古希臘的工商業實力

一般來說,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出現於16世紀,也就是地理大發現之後,歐洲國家為了最大限度的使本國富強,對內增強生產力,發展強大的製造業;對外積極拓展貿易範圍,擴大市場。然而,早在2000年前,古希臘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建立起強大的工商業體系,並在很多方面領先於時代。具體來說,古希臘強勁的工商業實力體現在四個方面:

專門面向出口的種植業

希臘多山地狹,地力貧瘠,如果土地用來種植糧食,根本不能滿足希臘人的消費。於是,希臘人大膽放棄了大規模種植糧食的做法,改為種植經濟作物,例如改革家梭倫就引導希臘人種植葡萄、無花果和橄欖。對他們來說,種植糧食沒有多少益處,反而種植經濟作物,製成葡萄酒、無花果乾和橄欖油後進行對外貿易,反而能賺到更多的錢。經商獲得的財富,用來購買糧食供養希臘人綽綽有餘,剩下的部分還能使他們變得十分富裕。

門類齊全的手工業

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古希臘的家庭手工業蓬勃發展,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到處都有手工作坊。後來因為手工業規模太大,分工趨於精細,專門從事某一行業的工人越來越多,於是出現了帶有「工廠」性質的手工生產機構,比如木匠、青銅匠、雕刻匠、石匠、金匠、花匠、鞋匠和礦工等被集中起來,進行規模化生產。據記載,演說家呂西亞斯(Lysias)的父親就擁有雅典最大的手工作坊,其中包含工人120名,已經達到了工業革命時一個工廠的水平。

極度發達的商業

希臘人發達的商業,表現在國內貿易和出口貿易兩方面。

國內貿易:希臘的國內貿易分為三種形式,分別是固定市場、臨時市集,以及流動貿易

固定市場是最普遍的貿易形式。在這種市場,小生產者把自己製造的農產品或手工業品在市場上直接出售;專門的商人則收購有潛力的商品,集中進行售賣。雅典城的中心市場就是一個典型的固定市場。

雅典中心市場

臨時市集跟希臘的文化密切相關。每年希臘人都會舉辦運動會或者慶祝特殊節日,例如在奧林匹亞、德爾斐和科林斯會舉辦運動會,雅典會為本城的守護神雅典娜舉辦慶祝典禮等,這種人流密集的時刻,正是嗅覺靈敏的希臘商人不會放棄的推銷好機會。

流動貿易比較特殊,每當希臘人外出作戰,大量的商人會跟隨作戰的軍隊出征,一方面他們會向軍隊出售給養,另一方面,他們會低價收購軍人獲得的戰利品。這種貿易形式雖然對於整個城邦經濟影響不大,但可以看出希臘人敏銳的商業頭腦,以及抓住每個逐利機會的商人心態。

出口貿易:在整個大希臘範圍內,雅典和科林斯是手工業和貿易中心。希臘境內生產的葡萄、無花果、橄欖、木材、羊毛、皮革、琥珀等商品都會集中到這裡,由手工藝人進行深加工,然後希臘商人再把油料、食品、織物、武器、珠寶、藝術品等運到地中海的各個港口進行貿易。

公元前5世紀,希臘商人的足跡早已越出地中海沿岸的殖民地,去往北非、黑海、西歐,甚至非洲西海岸,可以說,在地理大發現之前,希臘商人的探索記錄冠絕歐洲。

成熟的貨幣經濟

從事商業行為,不可能不使用貨幣,甚至可以說,貨幣經濟與商品經濟是一體兩面的概念,沒有成熟的貨幣經濟,根本無法發展商品經濟。

公元前5世紀,希臘已經誕生了完備的貨幣體系。一開始,貨幣的鑄造者是安納托利亞半島的希臘殖民地,他們使用一種叫琥珀金的金銀合金硬幣。後來,由於商品貿易的需要,其他城邦也都鑄造自己的錢幣。由於錢幣種類太多,希臘諸城邦開始約定各個幣種之間的兌換比率,並結成經濟同盟,可以看出,此時的希臘已經有了國際貿易聯盟的雛形。

古希臘貨幣

只有貨幣,不足以顯示貨幣經濟的完善。古希臘貨幣經濟的高水平,體現在他們的金融業上。在雅典,出現了一批專門為貨幣服務的人,他們就是換錢人,也可以視作最早的銀行家。這些人坐在市場上,擺一張桌子,為來自各個不同城邦的商人提供貨幣兌換業務。後來,換錢人的經營範圍拓展,除了兌換錢幣外,他們還開設存取款業務。例如,雅典銀行家為顧客代管錢幣,異鄉人在雅典存了一筆錢,他拿著存款憑證,可以在這個銀行家開在另外城邦的櫃檯支取現款,這其實就是現代銀行業的前身。

古希臘人因地制宜,發揮聰明才智,發展出強大的工商業實力,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他們的種種做法不可謂不先進,甚至有超越後世的先進之處。強大的工商業,從各個方面影響了希臘人的生活,並左右了他們文明的走向。

古希臘工商業的影響

古希臘的工商業實力如此之強大,使得希臘不僅國家愈發強大、民主制度因此興起,最重要的一點,借著工商業的發展,希臘人發展出了無與倫比的文化。

強大的工商業,使得希臘諸城邦的國力攀上了頂峰。工商業不僅為雅典,而且為各個希臘城邦帶來了巨額財富,他們收購廉價的初級產品,經過加工、運輸、販賣,跟周圍的文明做生意,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整個地中海世界的金銀紛紛流入希臘,使得希臘諸城邦繁榮強盛,武力充沛。

僅以雅典為例,他們依靠海外貿易的巨額收入,建立起一支稱霸地中海的海軍,不僅數次打敗如日中天的波斯人,同時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讓斯巴達人焦頭爛額,雖然最終雅典輸掉了戰爭,但他們的海軍早已載入史冊,成為了軍事史中強大海軍的代表。

工商業的繁榮,還推進了民主政治的發展。由於各國城邦大力發展工商業,工商業主的地位日益重要。在政治上,他們原本沒有任何權力,但隨著工商業成為經濟核心,工商業主要求提高地位,增加權力的呼聲也越發高漲,他們充當平民發言人,要求與土地奴隸主和氏族貴族獲得同等地位。

貴族和奴隸主無法忽視工商業主的訴求,於是拋棄了城邦的傳統,開始與工商業主共享權力。例如雅典進行改革後,建立了古希臘最為完備的民主制度,城邦權力由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和十將軍等機構控制,而這些機構的決策者都是由抽籤和選舉產生,這就為全體雅典公民參與政治活動提供了通道和機會。

柏拉圖

希臘強大的工商業,最偉大的貢獻是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工商業使希臘諸城邦國強民富,城邦有錢開展文化活動,一般平民有餘財進行文化學習和消費,於是,希臘人的思維水平和審美層次不斷提升。以雅典為例,伯里克利當政時期是雅典的黃金時代,整個城邦修建了大量精美的建築,最著名就是多利亞柱式的帕特農神廟,整間大殿外形莊嚴、氣勢雄偉,充分體現了雅典人大氣的審美特點,至今我們還能從其殘垣斷壁中感受到其獨特之美。

除了建築,富裕的雅典還誕生了一大批震古爍今的名家,比如哲學家三師徒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文學家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雕刻家米隆等等,這些名家的出現,不僅依賴工商業帶來的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同時,希臘商人外出探索的見聞,也開拓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知識,使其形成了開放的世界觀,並能以較高的基礎開展各種研究和創造活動。

帕特農神廟

古希臘工商業發展的意義

實事求是地說,與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古希臘的天然稟賦並不算突出,比如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島,多山貧瘠,物種稀少,作為文明的誕生地並沒有優勢,然而,希臘人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放棄了大多數文明以農業為本的思路,另闢蹊徑,大力發展工商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與他人不同的發展道路。

這種勇敢無畏、聰慧務實的開拓精神,不僅幫助希臘人建立了強大的城邦,發明了無數新的政治制度,同時還孕育了一大批影響後世的思想家和藝術家,時至今日,人類仍在分享著古希臘人創造的精神財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ygVAmXABgx9BqZZIVs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