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吃中國菜,令人懊惱的狀態:總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專家

2019-11-25     吃貨寶雞

外國人吃中國菜經常犯的錯,包括到用刀叉吃中餐、一人一盤菜、吃菜不吃米飯,這些我們可以理解畢竟中餐不同與他們熟悉的飲食文化。但是在一些態度上,外國人吃中國菜令人懊惱,他們總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專家。

在國外很多美食博客上,一些所謂的美食專家,對中國菜情有獨鍾,他們喜歡對中國菜各種點評。曾經就有這樣一件趣事,一位西方美食家來到中國體驗傳統中國菜,他在博客中寫到:這裡的很多食物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料。但後來我們意識到此行目的是探索這裡的食物,而不是因為恐懼放棄。

於是這位西方美食家吃了臭豆腐,說道:光是氣味就足夠讓我們遠離。然後他又吃了烤乳鴿、蘿蔔、​蠍子串、魷魚、糖葫蘆,並表示:自己還曾經謝絕了一隻狗。有趣的是國外網民的反應,很多外國人對他的博客並不買帳。

有西方網民說道:在我看來你什麼都沒吃!還有西方網民說道:我感覺煩惱,這些所謂的美食博主,他們去中國旅行,我認為他們是用相機吃東西,實際上他們什麼都沒吃,只拍了照片。這是可悲的,很難找到一個真正的美食旅行博主,他真的吃東西,寫一些真實的東西,比如中國人並不只吃大米。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在米其林專欄里,一些外國​人喜歡將他們吃過的中國食品各種點評,包括熱拍。在一位西方人滔滔不絕地說他「超愛五花肉」的時候,態度令人懊惱,他說道:「這是中國人近幾年最偉大的發明。」而不是幾千年來中國烹飪的食物,實際上他卻不知道自己只是利用了非常有限的經驗。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我們可以理解西方人對中國菜的錯誤理解原因這是他們不同的食物,經驗不足,所以不知道的很多。當然人們有很多學習的機會,吃中國菜的機會,然而他們總是將自己定位成一個專家,用一種咄咄逼人的無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這是令人懊惱的。

這裡我們又會想到米其林,在米其林標準里,他們的點評員,每年開車走八千公里,在世界各地匿名推薦好的餐廳,值得注意這些點評員里中國人卻很少。所以他們可能是西餐方面的專家,但不是中國菜里的專家。

結果就是他們用西餐方面足夠多的知識對中國菜做了評價,當然中國菜就不占優勢了,這也是為什麼至今在兩個唯一收到米其林邀約的城市上海和廣州,沒有一家三星餐廳的原因。這些所謂或者說西餐界的專家,他們可能很了解他們自己的食物,但對中國食物他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中國菜是複雜多樣化的,即使一種食物在各地都用不同的做法,對我們來說在評論一種食物的時候沒有唯一的答案。就拿西餐中的麵條來說,唯一的只有義大利面,而在中餐裡面條的種類多達百種以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yQ4LrW4BMH2_cNUg0F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