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拍攝照片連基礎都不懂,談何拍出好作品?了解下好照片的四個基礎
一:確定拍攝角度
現實拍攝中,我們為了拍攝出一個稱心如意的照片,我都會拿著相機不停的改變位置,希望能從中選一張拍攝效果最優的照片,所以我們如何確定好拍攝角度是獲得一張好照片的前提,可能對大家來說怎麼去選擇一個好的角度,是一件很頭痛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難的。
當我們為照片選擇一個被攝主體以後,首先我們為了凸顯照片的藝術效果,我們會進行多角度的觀察,然後自己將這些場景在自己的腦子中過一遍,將剛才不同角度的景象進行對比,這樣的話大家就會獲得最優的拍攝角度。
但是對於部分性格很急躁的人說,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覺得任何一件事情都沒有那麼簡單,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逛街買衣服時,不也常常都還要貨比三家?同樣的,只有經過不同的對比才能獲得好的照片,大家生活中常過著這樣一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是我們看問題用辯證的角度去看的話,就會明白只有經過對比才會知道照片的藝術效果到底是好還是弱。
所以說幹什麼都不能心急,拍攝角度的選取不會那麼容易,但是也有這樣一句話,就是熟能生巧,我們只有經過不斷的拍攝照片,才會積累足夠多的經驗,那麼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就會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快會選擇出最佳的拍攝角度。
以我的個人經驗來看,這是每一個攝影師必經的一個過程,而且不管我們怎麼選擇好的拍攝角度,都是為了更加凸顯被攝主體的藝術效果,讓拍出的照片更加賞心悅目。
二:遠距離與近距離拍攝影響畫面範圍
拍攝的時候,細心的我們就會發現在拍同一樣主體的時候,我們和被攝主體的距離很影響照片的實際效果,這是因為在相機的焦距沒有產生變化的時候,拍攝距離的遠近和相機鏡頭能容納場景的多少有著實際關係,在拍照的時候進行距離遠近的調整,能夠讓我們拍出照片中不相同的景物,所以由此根據不同的視覺感官,就能選擇出自己更加稱心的照片。
但是我們需要記住,這隻有在拍攝靜態主體時,拍攝距離的選擇才會更突顯視覺效果,這也是為我們自己的拍攝主題自己選擇的,就像我們出去旅遊的時候,看見了祖國的峻山秀水,我們就會將它拍攝下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調整距離,將這一片美麗的風景都納入照片中。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拍攝都會是遠距離,當我們生活中拍攝小動物的時候,都會選擇靜距離拍照,因為被攝主體比較小,這是為了明確被攝主體和視覺效果,讓這個被攝主體在照片中顯得更加清晰細膩。
三:局部特寫突出畫面的重點
生活中,我們在拍攝的時候都會發現,為了突出被攝主體的藝術效果,我們常常會來一個局部特寫,在日常拍攝中,我也會常常採用一個鏡頭的特寫,一般這個特寫就是被攝主體,然後其他的地方利用景深的區別,讓這個主體從而給突顯出來,從而讓整張照片擁有不一樣的感覺,這一方式常常讓很多攝影師都著迷,在環境的渲染下,這樣的拍攝出來的藝術效果更加吸引人。
就像我們在拍婚紗照的時候,我們會選擇一個有山有海的地方,然後,我們讓男女拉著手面朝山海,此時對著男女的雙手來一個特寫,而大海和峻山因為景深和色彩等問題就會變得稍顯模糊,這樣照片的主體就會出現,畫面的男女主角會在這一天這一分這一秒,定下海誓山盟,這輩子一定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個手部的特寫,讓照片產生了靈魂,也讓被攝主體的藝術效果更加具有感染力。
四:重視畫面的視覺中心
我們在拍攝時都知道,每一張拍出的照片都有自己的亮點,讓觀賞的人在觀看照片時,眼神都會不由自主地看向照片中的亮點,而這個亮點如何展現出效果來,就看我們的攝影技術了,而且這不是單方面的配合就能完成,還需要將畫面中的各項有利元素進行組合,然後合理構圖將其體現出來。
這個亮點我們也叫視覺中心,它一般不會放在照片的中央位置,它是通過色彩或者景物對比來表現這個亮點,所以這個亮點一般就在主體的旁邊,這樣不會影響被攝主體的藝術效果,也會讓拍攝的照片更加生動有趣起來。
就像我們在拍人物照的時候,我們一般不會單拍人物,這樣會讓被攝主體很單調呆板。一般情況下,我會讓模特拿一個物品,或者是用前景、背景等等來突顯主體,比如說我在拍模特的時候,讓她拿一個吹泡泡的東西,做出吹泡泡的動作,然後我在這一瞬間將其拍下來,這個吹泡泡的「點」便是亮點,能夠突顯出主體,也就是模特的活潑、可愛。
小結
生活中,我需要提醒大家,只有不停的更換拍攝角度,才能尋找出最好的角度來突顯照片的特點,也可以在拍攝中通過主體來調整自己的距離,選出自己喜歡的場景,但是大家最好是拍靜態照的時候選擇這種方式,而且就像我們做事情有主次要之分一樣,拍照也是如此。
我們可以通過對場景中某一部分的特寫,來讓照片的重點更加容易標靶,更是賦予照片靈魂,最後我們在拍攝的時候,要學會抓住亮點,只有這樣才會吸引大家的眼球。今天就先聊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由頭條號「令嘉惠」原創首發,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