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黃曉明真是一個「妙人」,少了他,娛樂圈該少了多少樂趣,網絡流行語庫都要縮水。最近看到一個關於他的熱搜是——洗潔精式演技,懂得的人都知道這是在對應他之前被批評「油膩」。
於正寬慰他:「這是在誇你,你看這是清潔劑,噴一噴就把你的油去掉了,回到大漢天子。」
黃曉明順勢玩起了自黑,希望相關客戶看到#黃曉明洗潔精演技#這個標籤後能找他代言。
這次黃曉明真的去油成功了嗎?我想看一點《鬢邊不是海棠紅》驗證一下,不知不覺竟然看進去了。時不時被他和尹正的互動逗得嗤嗤笑。
倆人就連廝打都透著喜慶。
黃曉明扮演的程鳳台一出場,就打扮得跟西部牛仔似的,此時他剛和土匪火拚完,灰頭土臉,鬍子拉碴,臉上還沾著血跡,騎著大馬凱旋而歸。按理說這個出場設定有點浮誇,也許是邋遢的造型幫了忙,竟然些微瞧出幾分帥氣。
辦完事要回家了,他換了一身造型,脫下臭烘烘的皮大氅,換上妥帖的西服套裝,頭髮梳得油光水滑,還抽空颳了鬍子,最後不忘噴了幾下香水。
看到他開始梳頭髮、刮鬍子,我預感不妙,還好變裝過程很快結束。懂得節制的黃曉明還是可以同時做到耍帥但不油膩的嘛。
當然,只看開頭一兩集還不能輕易加下結論,現在我終於把《鬢邊不是海棠紅》追平了,可以大著膽子說一句——黃曉明這次「含油量」陡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看似意味深長實則毫無意義的微笑」依然時不時浮現,但他現在已經懂得收住微笑的弧度。不敢說完全回到了演技巔峰時期,但基本保持在及格線往上一大截,甚至還貢獻了幾個名場面,讓觀眾瞬間夢回上海灘。
比如在網上已經被花式誇過無數遍的這段雪地獨白戲:
留洋歸國,作風新派的程鳳台起初對傳統戲曲並不感興趣,為了應酬勉強聽了幾場也是過耳不過心。直到聽完尹正扮演的天才名伶商細蕊唱的一出《長生殿》,他依然不懂那些個彎彎繞繞、咿咿呀呀的唱腔,但他忽然從自刎的楊貴妃看到了自己的命運。
他想到了困於侯門深院,寧願拋下家人也要遠走高飛的母親;想到了家道中落,被迫嫁給軍閥當姨太太的長姐;也想到了自己,為了還債,放棄理想娶了嫁妝豐厚的太太,夫妻倆只有相敬如賓,卻沒有惺惺相惜的信任和理解。從此他從一個單純、理想主義的留學生,變成了八面玲瓏的商人,周旋於各個勢力之間,如履薄冰。外人只道他家財萬貫,又有司令作為靠山,可謂呼風喚雨。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丟掉了多麼寶貴的東西,而這東西,如今卻在一個戲子身上得到了補全。
他的身不由己、求而不得……商細蕊都替他唱出來了。
"台上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戲中,台下的人不知自己身在夢裡,一夢一生,一生一夢。"
這段拍得極美,鏡頭跟著黃曉明踉踉蹌蹌的步子微微晃動,雪地里深一腳淺一腳的腳印顯示出他的失魂落魄,最後那滴淚恰到好處,克制卻令人動容。
雪中踽踽獨行的這個背影,恍惚間我差點忘記他本人,和劇中角色產生了共情,體會到了程鳳台的無奈與孤獨。
旁白也為這段戲增色不少,以前還真沒發現原來黃曉明的台詞功底相當不錯。
還有一場戲,不知道給不爭氣的小舅子范璉擦了多少次屁股的程鳳台,再一次迫不得已充當說客,替他跟懷孕的舞小姐談判。進門之前,程鳳台轉頭盯著范璉的眼睛,問道:「這孩子你要還是不要?」
看著對方支支吾吾,一副縮頭烏龜的慫包模樣氣得程鳳台想扇他,最終還是放下了手,輕蔑地上下掃了范璉幾眼。
這個眼神看得我心裡直發毛。上一次黃曉明的眼神讓我感到害怕的還是《風聲》里那個日本軍官。
程鳳台這個角色不如商細蕊的人設吃香,商細蕊是天才名伶,性格恣意妄為,想幹什麼幹什麼,更符合現在流行的「爽劇」設定。而程鳳台有錢卻換不來自由,處處逢迎。情緒大起大落的片段幾乎沒有,只能用眼神展現人物內心的起伏,對演技和台詞功底挑戰更大。
一開始黃曉明其實看中的是尹正的角色,他甚至跟導演提出加一場程鳳台幻想自己變成商細蕊的戲,扮上戲曲扮相。但導演嫌麻煩,果斷拒絕了。
(心疼小明哥一秒……)
其實於正之前有寫小作文解釋過為什麼選擇黃曉明扮演程鳳台,因為他有「商人的聰慧和狡猾,孩子般的底色,大擔當的能耐。簡直就是現實中的他。」
黃曉明的演技一直是薛丁格狀態:一演霸總和喜劇觀眾就發笑,比如《新上海灘》和《泡沫之夏》;
一演憨憨和一根筋,大家就覺得:「咦?還不錯嘛。」比如《無問西東》和《中國合伙人》。
只要是一些深明大義,把照顧一大家子人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肩上,隱忍克制的帶頭大哥型角色,黃曉明從未失手。比如《琅琊榜2》的「長林男二」蕭平章。
這是不是跟他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關係?他同時是家裡長子、長孫和長外孫,沒有姐妹,有七個堂弟和表弟。從小家人就教導他要以身作則。親戚們甚至把一部分教育責任也轉嫁給他,讓他這個「孩子頭」去教育弟弟們。
這種原生家庭給予的屬性是侯鴻亮和孔笙選擇他演蕭平章的原因,蕭平章是黃曉明人格中的超我,是家人和他自己期待成為的對象。
所以他不能出演霸道總裁,至少不能是小言劇中那種典型的,跺跺腳就要引發地震的霸總。跟他的自我意識差別太大。角色要求他放肆,他內心深處卻把自己往回拉。再加上角色本身形象單薄,沒有層次感,最終也只能流於表面,徒增笑柄。
網友貓撞發微博說:我和黃曉明之間只能有一個人覺得他帥。精闢!
但只有背負點什麼,家國大義也好,養家重擔也好,或者愧疚,復仇也行,茲要是有那麼點隱忍、克制在裡頭,黃曉明的表現就不會太讓人失望。
就拿程鳳台來說,為了養活商細蕊的戲班子一擲千金,動不動被彈幕調侃他又行使自己的「鈔能力」了。
但調侃歸調侃,並不惹人厭煩,覺得油膩。是因為除此之外,他這個「霸總」並不總是一副面孔,作為商人,和同行交手他運籌帷幄,精明十足;
作為小舅子,他懂得在司令面前做低伏小,收斂起自己的聰明裝得庸碌無能;
作為大哥,他面對不爭氣的小舅子和乖巧的妹妹又是兩幅面孔,前者恩威並施,對後者只有不盡的寵溺。
待人接物也迥然不同,專業人士如建築師,他態度謙卑,恭敬有加。招待官員他的姿態更是低到塵埃里去,點頭哈腰伺候對方喝酒看戲。但明顯能感覺出對前者的尊敬是出於真心,後者只是逢場作戲。
黃曉明賦予了程鳳台這個角色豐富的層次感。雖說他自己曾說過演過的角色中,《中國合伙人》里的成東青跟他最像,要我說,成東青是他的自我,一個天賦一般,靠著努力和不放棄取得成功的普通人,平生最怕被看不起,所以咬著牙也要證明給別人看。
情深義重的蕭平章是他的超我,武田則是他的本我——好孩子被壓制久了,也想腹黑一次。
程鳳台這個角色難得將他三個「我」混合在一起,也就是於正所說的:商人的聰慧,孩子般的底色和大擔當的能耐。當然如果按原著來,可能就不適合他了,小說里的程鳳台更像金燕西,一個俊俏的,慣會眠花宿柳的闊少,劇里的程鳳台的雄性荷爾蒙多了至少五十倍,身份也複雜得多。原著中程鳳台才二十出頭,原以為黃曉明會被噴太老了,現在看觀眾好象沒覺得很不合適,應該是程鳳台改換的左右逢源的商人身份,用年輕人演反而不老成。
黃曉明不是靠演技打天下的演員,但他有種神奇的台緣,和他的同學趙薇有點像,觀眾是看他們長大的,有種對待自家孩子的態度,可以打罵但不會真的拋棄,無論怎麼翻車也不會真的倒掉。大家都拿他玩梗,娛樂一陣過去也就過去了,就像是一場夢,醒來以後沒波動。那陣子媒體人好多都收到了他的禮物,帽子和冰箱貼,上面印著他的名言: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前一陣他去虎撲作客,直男們紛紛調侃問他身高和增高鞋墊,他還老實給人看他自己受傷拱起的腳背,說買不到合適的鞋。
等他走了以後,網友們互相埋怨說太欺負人了,哪有當面問這些問題的,萬一曉明哥不來了怎麼辦?也是有點好笑。
想想和黃曉明同一時期的所謂「四大中生」,突然發現現在只有鄧超能和他保持穩定的作品輸出和相應的知名度。陳坤時隱時現,接受採訪跟記者聊的一半以上不是演戲而是行走,劉燁已經朝著特型演員的方向轉型。更多曾經如日中天的的男演員早已跌落至二線開外。中年人糊弄起來,下落速度驚人的快。
黃曉明也不是沒有糊弄過,他自己也承認為了人情接過一些爛劇,白白消耗了時間。結果發現收穫的好人緣到頭來反倒坑了自己:「人緣不能當飯吃,當你不行的時候,別人該不幫你,該不理你還是不理你。」
想起商細蕊在劇中說程鳳台本來是能幹大事的人,就是讓家裡人拖累了。黃曉明自己不也是把家庭的擔子扛在肩頭就再也放不下來了嗎?四十歲了,還是把父母的意見放在第一位。
去年黃曉明接受採訪,最後說到了這個年紀,他已經沒有再多的機會去消耗自己,必須得用作品說話。
他不是空口白話,查了一下豆瓣,最近3、4年他一直有作品穩定輸出,並且評分都不錯。
人吶,只要自己個兒而不放棄自己個兒,總還是有救的。那就還是以商細蕊的話送給他吧,茲要是耽誤他演戲,那都是累贅,累贅扔了就是好事。希望四十歲的他能說到做到,捨去不必要的消耗:人情、人設、人氣。別貪心, 別較勁,別將就,做個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