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大家好,我是六軒島的戰人。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歷史從來沒有如此少量的兵器,帶來如此驚人的震撼!它是能夠給處於劣勢的德軍士兵以繼續戰鬥的勇氣和信心,其巨大的威力和戰場上奔突攻擊的死亡陰影至今還是許多二戰倖存盟國官兵永遠的夢魘——這就是橫空出世的虎式坦克。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這件鋼鐵藝術品。
虎之傳奇
坦克綜述
虎式重型坦克(德文:Panzerkampfwagen Tiger Ausführung E ,德國代號:Sd.Kfz. 181,又稱:虎式坦克/虎Ⅰ坦克/六號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所使用的一種重型坦克。
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也包括其它火炮,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對手,凡是在戰鬥中能夠擊毀或擊傷虎式坦克致其被遺棄的盟軍坦克,人們都會尊稱其為馴虎者。
虎式重型坦克自身重量達到56噸,雖然使用的邁巴赫12缸發動機,功率700馬力,但過大的重量使得它的馬力重量比率只有每噸12.8馬力,因而越野性能較差,在蘇德戰場的複雜地形上作戰時易陷入被動。此外過大的重量使虎式的故障率較高,維護複雜。
復刻虎式坦克
發展沿革
希特勒於1935年3月廢除《凡爾賽條約》後,德國軍方胃口大增,對尚在定型中的III號和IV號坦克不再滿足了。因為它們的裝甲防護相對國外坦克不占優勢,其平均裝甲厚度為30毫米,而英、法坦克的平均裝甲厚度為40~60毫米,開發新式重型坦克的工作勢在必行。
1935年10月,供重型坦克用的小體積、大功率發動機首先開始研製。陸軍武器局委託亨舍爾父子公司(Henschel und sohn)研製,序號仍為VI號,但名稱為「突破戰車」I型的坦克。亨舍爾公司很快就拿出了具體方案,總體結構和外形與當時的III號A型坦克相仿,但此方案基本就是IV號A型坦克的「現成貨」,1937年末制只造了1輛底盤,但炮塔未安裝。1937年4月2日,亨舍爾公司接到改進DW I的要求,即重33噸的DW II型,實際工作於1938年9月9日開始。它除改用IV號C型的炮塔外,又將車體裝甲改為整體式,另外在行走和傳動裝置上有細微變化。但以上兩種方案並沒有「突破」當時III號和IV號坦克的設計框架,但亨舍爾公司的確通過它們積累了製造重型坦克的經驗。
虎式的研製及發展過程十分複雜,各種過渡型號浩如煙海,這裡僅列舉兩個最為出名的型號,即「保時捷」虎和「亨舍爾」虎。
運輸中的保時捷虎式(虎P)前
保時捷「虎」式
德國重型坦克在35年就開始計劃了,經過幾年的發展,亨舍爾在VK3601之後搞出了VK4501。而另一方有一個平行的計劃正在進行著,那就是保時捷廠自行開發的重型坦克。
當時,為了加快VK4501(P)的進度,VK3001(P)的零件被修改並且用在了前者上。VK4501(P)的懸掛裝置就是VK3001(P)懸掛裝置的改進型。它有六個負重輪,沒有托帶輪。每側履帶由109個履帶板組成,640mm寬,接地部分4175mm(4.175m)。虎(P)(保時捷「虎」式坦克)在車體的後部裝有兩台(氣冷)PorscheType101/1引擎,引擎可產生310馬力。引擎驅動發電機,發電機為兩台電力引擎提供動力,發電機出力275Kw。主動輪在車體後部而不是標準的前部。電傳動系統和VK3001(P)的相似。兵器局第六科6月下旬詢問保時捷有沒有可能使用Flak 41(88mm L/71)做為主武裝,保時捷則在9月回復無此打算,於是克虜伯原來設計給100型的炮塔仍舊維持不變。1941年7月克虜伯獲得合約,生產100輛上部車身和炮塔供「保時捷」虎式之用,特別的是這個訂單是保時捷直接下的,沒有通過兵器局,可見保時捷博士的權力之大。由於引擎設計出現問題,一直到3月問題才基本解決。4月10日負責生產引擎的西門子才將兩具引擎送到尼伯龍根。好歹在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前完成了首輛保時捷虎式的組裝,於當天同亨舍爾虎式展示給希特勒。亨舍爾和保時捷的原型車都在1942年4月19日運抵一個靠近拉斯滕堡的車站,然後在頻繁的機械故障中行駛11公里到拉滕斯堡。1942年4月20日早上 11:00,保時捷和亨舍爾原型車都在東普魯士的狼穴(拉滕斯堡)呈現給希特勒生日儀式。測試7月被制定,而且初步測試表明虎(P)離完美還很遠。儘管進行了改進,但是因為缺乏時間沒有任何技術上的問題被完全解決。VK4501(P)和VK4501(H)都用強大的88mm KwK 36 L/56火炮,改進自88mm36 L/56高射炮。本來,克虜伯專門為保時捷的VK4501設計並且生產了炮塔,但是然後它被改裝給亨舍爾的VK4501。最初生產的八個炮塔側面較低,頂部平坦並且中間區域隆起,這樣可以增大坦克的俯仰角。虎(P)的炮塔裝在車體前部,這樣使它在被包圍時會很危險。在1942年7月,兩輛原型在德國貝爾卡的戰車學校進行大量的測試。測試表明VK4501(P) 是失敗了,而亨舍爾VK4501(H) 則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保時捷主要的失敗在於超前的動力和操縱系統易於損壞而且需要了連續的維護。虎(P)也比它的競爭者長,使它機動性較差。雖然保時捷使虎(P)安裝150mm KwK L/38 或 100mm L/70 炮成為可能,但是它從沒被成為現實。也有計劃利用88mm L/100炮但是它們同樣沒被採用。
保時捷虎式的設計實在還不成熟,在整個夏天廠商不斷修改引擎與機電設計,設法解決漏油、過熱以及耐用性的問題,但是還是沒有獲得滿意的結果。尼伯龍根在6月送了第二輛車到庫馬斯多夫進行測試,但是行走100公里之後引擎突然熄火,兩具引擎各自消耗了85和55升的汽油;經過測試,發現即使小心行駛,也有許多設計不良的地方迫使保時捷虎式拋錨。
這些問題使得保時捷虎式的生產一直受到阻礙,而希特勒卻已三令五申虎式開發無論如何要在9月前完成。而事實上尼伯龍根在9月前只完成6輛虎式的組裝,且引擎與懸掛系統問題仍未能完全排除,接著在9月與10月共組裝了4輛,總生產數為10輛,其中五輛在8-9月送到Dollersheim做為部隊訓練測試用車(該地是原奧地利陸軍的訓練場)。負責炮塔生產的克虜伯也收到通知,暫停炮塔的生產,等到11月的測試之後再決定後續。
動漫《少女與戰車》中的虎P
11月上旬亨舍爾與保時捷虎式正式對決。兩廠的虎式都有機械問題,但是競技的結果卻沒有相關紀錄留下。當月下旬,希特勒下令將剩下的90輛保時捷虎式車身轉為突擊炮(也就是斐迪南坦克殲擊車),而為保時捷虎式所生產的炮塔也轉移給亨舍爾虎式使用。最終只有一輛虎(P)(底盤號碼150013)在1944年的早期和中期作為陸軍653坦克殲擊營的指揮官霍夫曼·普林伯格的指揮坦克參加實戰,炮塔號碼003。
這輛虎(P)之所以參戰也是因為653營裝備的是象式坦克殲擊車(「斐迪南」的改進型),方便後勤維修。該車沒有具體的戰績紀錄;在同年7月的大撤退中損失。另外,也有記錄表明有一輛虎(P)在東線也參加過戰鬥,但駕駛虎(P)的並不是軍人,而是保時捷公司的員工。不過根據後來《被遺忘的士兵》這個採訪傳記中,德法混血士兵——服役於大德意志師的薩爾士兵曾回憶到自己所在部隊曾經接受過20多輛保時捷虎式的支援:它們在空場上熱車的發動機響聲讓你感覺就好像你身處在一個巨大賽車場一樣。
德國迷你劇《我們的父輩》
亨舍爾「虎」式
1939年,亨舍爾設計出了D.W.IA後,亨舍爾公司又製造出了D.W.2。D.W.2是一款戰鬥全重達32噸的坦克,乘員5人,主炮為75mm L/24坦克炮。在1940年,德軍統帥部要求研發一款新式的30噸重型坦克。之後,保時捷、MAN及戴姆勒·奔馳三家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而亨舍爾公司的設計方案方案則是以先前的D.W.2為基礎,該原型車編號為VK3001(H)。在軍方的要求下,製造了4輛用於測試。同時,保時捷博士的設計VK3001(P)也得到認可,並被要求製造原型車。之後,亨舍爾在次年的3月和9月製造了2到4輛原型車。但在當年11月俘獲了一輛T-34/76坦克後,對比下該坦克顯得乏善可陳,因此項目被取消。而同類的36噸坦克項目VK3601(H)也因為經濟原因而被取消。
1941年,德軍開始研製虎式坦克。1941年5月,亨舍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分別提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VK4501(H)和VK4501(P)。它們均安裝了88mm KwK36 L/56坦克炮。有證據顯示它們都使用了先前研製的30噸級坦克上的一些成果。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虎式坦克的兩種原型車進行了性能展示。儘管保時捷的設計採用了汽油機,縱向扭力杆等很有特色的設計,但是在測試過後因為達不到要求,最後被亨舍爾公司較為常規的設計打敗。不過軍方為了防止意外,還是讓亨舍爾公司生產了90輛VK4501(P)的底盤(後來均改裝為象式自行反坦克炮)。
值得注意的是,虎I與所謂的T-34衝擊毫無關係。
德國在巴巴羅薩作戰中遇上蘇聯的T-34後,令現存的德國坦克顯得落後於時代。為此亨舍爾內的設計技師埃爾溫·阿德勒說出了「當知道蘇聯軍的坦克優勝過任何一輛國防軍的坦克時全部人都大吃一驚」這樣的說話。由於虎I的設計只是以當時為止的試作重型坦克基礎上擴大而成,與汲取了遭遇T-34後的作戰經驗及經過機械比較作為設計基礎的豹式完成不同,因此虎I沒有採用傾斜裝甲等革新的設計。不過卻使用厚重的裝甲以作彌補。
1941年中期,亨舍爾公司決定製造VK4501(H1)和VK4501(H2)兩種原型坦克。H1型裝88mmKwK36L/56炮,安裝Krupp為VK4501(P)設計的炮塔。H2型裝備75mmKwK42L/70炮,安裝一種新設計的炮塔——當時還僅有木製模型。1941年末,亨舍爾公司決定集中力量研製H1型。
交貨期限為於1942年4月20日,而當天樣車會受到希特勒的檢閱,因此所有工程必須在之前完成。但是引擎的完成及交貨日期卻在4月10日,為此兩家公司只好在鐵路運用途中拚命地在列車進行溶接工程,並僅僅在到達前完成,不過仍然不能夠最得滿意的結果。儘管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德國人最後選定使用亨舍爾的車輛。
亨舍爾在最初開發時其名稱為Pzkw VI Ausf. H,後來更改為Ausf. E。而制式編號剛為Sd.Kfz.181,別稱"Tiger I」並且開始批量生產。
虎式坦克透視圖
性能數據
重量:56噸(早期)57 噸(後期)
車組:5 人(車長,炮長,司機,裝填手,無線電操作手)
發動機:Maybach HL 210 P30-12 65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後期)功率 700馬力
最大時速:38公里(公路)/15~21公里(越野)
行程:110-160 km(公路)80km(越野)
每百公里耗油量:公路 450L 越野 650L
油箱容量 540L
越壕寬 2.3m越障高 0.79m爬坡度 35°
全長:8.45m 炮管指向前方 8.451m 炮管指向後方 8.379m 不帶炮管車體長 6.280m
高:2.86m 火炮中軸線高度 2.195m 地面至底盤高 0.470m 帶車長指揮塔時炮塔高度 1.200m
寬:3.4-3.7m 用戰鬥履帶車體寬度 3.560m 到外側輪盤車體寬度 2.822m 戰鬥履帶寬度 0.725m(附:使用運輸履帶車體寬度 3.230米)
武器:2 X 7.92 MG34機槍和88mm KwK 36 L/56坦克炮 (早) 3 X 7.92 MG34機槍(後)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彈發射器(S雷)
火炮俯仰角:俯仰角 +18°~-9°
火炮旋轉方向:旋轉方向 360°
彈藥:88mm——87發 7.92mm——4500-5700發
裝甲:(57噸型)
炮盾 135-150毫米 0度 鎳鉻錳高壓鑄鋼(非重疊部分)
炮塔正面 102毫米 9度 PP7182 鎳鉻錳鉬軋制鋼(被炮盾完全遮擋)
炮塔側面 82毫米 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炮塔背面 82毫米 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炮塔頂部 40毫米 9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首上 102毫米 9度 PP7182 鎳鉻錳鉬軋制鋼
車體首中 63毫米 8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首下 102毫米 -25度 PP7182 鎳鉻錳鉬軋制鋼(有時外掛附加履帶)
車體側上 82毫米 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側下 63毫米 0度 鋼種E22 鎳鉻錳軋制鋼(被負重輪遮擋)
車體後部 82毫米 -15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前頂部 40毫米 9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後頂部 25毫米 90度 E32 鉻錳軋制鋼
車體底部 25毫米 90度 E32 鉻錳軋制鋼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50%機率穿過率 高質量靶板
彈藥 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彈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彈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無線電設備:超短波Fu.2接受器 超短波Fu.5發射器及接受器
瞄準鏡:卡爾·蔡司T.Z.F.9b瞄準鏡
虎式坦克作戰假想圖(左)
服役參戰
1942年3月德軍裝甲部隊開始裝備少量極初期型虎式。那時虎式坦克被介紹為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坦克,它的88mm炮是非常強大的,它可怕的裝甲厚度可以使它幾乎不受進攻的影響及時抵達預定目標,最後它漸漸變的幾乎象神話一般的可怕。但它初次登場戰鬥卻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臨東線戰場蘇聯坦克的壓倒優勢,虎式坦克倉促定型投入生產。希特勒急不可耐要讓他的秘密武器發揮作用,不聽軍方的勸阻,將虎式坦克倉促投入戰場。
1942年8月,虎式坦克首次在列寧格勒附近參戰,表現糟糕,其中一半因為機械故障退出戰鬥,還有幾輛陷進沼澤地里,甚至還被蘇軍繳獲了一輛。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虎式坦克開始發威,為德軍奪回東線戰場坦克裝備的優勢地位。1943年2月,曼施坦因指揮了哈爾科夫反擊戰,裝備一營虎式坦克的黨衛軍第二裝甲軍擔當主力,這個營的三個坦克連分別配屬給希特勒衛隊師、帝國師、和骷髏師。此役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幾乎是獨力全殲了波波夫機動軍團 。一次戰鬥中,兩輛虎式坦克向兩公里以外的蘇軍一個坦克集群猛烈開火,當場擊毀16輛T-34/76坦克,追擊過程中又擊毀18輛蘇軍坦克。虎式坦克的88毫米主炮威力如此巨大,有些中彈的T-34坦克整個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幾米以外,德軍士兵戲諛地說,這是T-34在向虎式坦克脫帽致敬。
虎式坦克的防護能力也展露無疑,第503重坦克營的一個軍官發回戰報,在一次持續6個小時的坦克大戰中,他的坦克總共承受了227發反坦克步槍彈、14發45毫米穿甲彈、11發76毫米穿甲彈的打擊,履帶、輪軸、懸掛系統嚴重受損,但乘員毫髮無損,戰鬥結束以後又開了60公里回後方修理。
1942年9月3日,德軍坦克團指揮官艾迪·埃特指揮的德意志近衛獨立重型坦克第72團,在列寧格勒附近的梅爾斯堡鎮上遭遇了一個旅的蘇軍重型坦克,隨後的長時間戰鬥中,虎式坦克擊毀擊傷蘇軍KV-1重型坦克總計130餘輛(擊毀和擊傷具體數字未知),而自己僅損失了2輛。德軍坦克手斯迪歐·皮德在此次戰鬥中大顯神威,僅他一人駕駛的第315號虎式坦克就獨自摧毀了25輛坦克。是役,虎式坦克的戰鬥力令蘇聯軍方震驚不已。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虎式坦克作為德軍的進攻先鋒進攻庫爾斯克防禦外圍,在戰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西亞附近,501重型坦克營的「虎」式坦克參戰,1943年2月14日的凱塞林山口戰役,在Sid Bou Zid戰役之中,501重裝甲營與第21裝甲師一道將美軍殺個大敗,美軍海濤爾部隊的數十輛謝爾曼坦克遭到了虎式坦克的大屠殺,使得美軍患上了「虎式恐懼症」。虎式坦克堅強的戰力就讓首次遇到它的英美盟軍大吃一驚,而在當時參戰的大英國協部隊中流傳有關它的可怕傳說:
有人說「虎」式坦克的裝甲由特殊鋼材製成,並具有「自我修復」功能,在同樣的厚度下,防護力提高數倍,每當被火炮擊中,便會冒出一陣青煙,隨即恢復正常;
有人說「虎」式坦克的火控系統採用了德國最優良的光學技術,超高精度光學瞄準鏡與特種彈道計算機使其主炮命中精度極高;
有人說「虎」式坦克車內採用類似U艇的隔艙化設計與技術,使得乘員個人防護水平大增強,除非被徹底擊毀,否則休想使其失去作戰力能力......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這些傳言正是來自於在當時盟軍中蔓延的「流行病」:「虎式恐懼症」
「春季催醒」行動中的黨衛軍裝甲師
在諾曼第登陸中,虎式重型坦克的傳說達到了巔峰,武裝黨衛軍上尉米歇爾·魏特曼駕駛虎式坦克一次性把英軍25輛坦克吃掉,這裡包括英軍主力戰車克倫威爾坦克,還有裝備了先進的17磅炮和領先一個時代的APDS炮彈的謝爾曼·螢火蟲坦克以及大量輕型坦克,同時還摧毀了28輛半履帶車輛和卡車。同時,國防軍中尉奧托·卡爾尤斯也在東線(馬里諾沃小村)一場戰鬥中幹掉了11輛(也有資料稱4輛)T-34/85中型坦克和6輛(有資料稱17輛)先進的IS-1重型坦克(一說IS-2),當時這些蘇聯坦克正在小鎮空場上熱車,蘇軍車組完全沒有想到剛擊退的德國209步兵師(Northern land)。居然碰巧遇到了502重裝甲營2連的支援,而且這個連里居然有3個是德國虎式著名車組前五名中的。由於戰術優秀,兩台偵察進村的虎式坦克不到兩分鐘摧毀17輛還在熱車的蘇軍坦克。這裡可以從側面了解虎式坦克炮彈裝填的速度。
1944年後,越來越多能夠威脅虎式的坦克的出現。但在諾曼第戰役,虎式坦克對付盟軍的坦克仍有絕對的優勢,但在東線面對IS-2重型坦克卻漸漸力不從心,在1944年8月停產後,便被虎王坦克取代。1945年4、5月,最後的虎式參加了柏林的防禦戰。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牆上畫它,會把二戰的盟軍新兵給嚇跑,足以見他在人們心中的「高大地位」。
在1943年1月的時候,德國就計劃製造一種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保時捷,亨舍爾和MAN公司著手研製。隨後這3家公司提出了4種方案,並製成了樣車,分別是波爾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爾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進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後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方案,於1943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產,定名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產了489輛。(技術儲備不計算在內)「虎王」重型坦克採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時,它也體現了許多新的技術特徵,首先是它採用了兩種新型炮塔,一種是亨舍爾公司(克虜伯公司製造)的炮塔,一種是波爾舍公司(韋格曼公司製造)的。「虎王「坦克裝備一門KwK 43/L71型88mm加農炮,這種火炮是二戰期間德軍裝備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長6.3m,它能在2000m的距離上直接擊穿美製M4「謝爾曼」坦克的主裝甲,所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不僅是「謝爾曼」坦克,它幾乎可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
1944年晚期,克虜伯公司曾打算讓所有的「虎王」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徑的KwK44 L/68火炮,不過最終沒有實現。「虎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比「虎」式坦克有較大提高。成為盟軍的一種很難對付的坦克,僅有一些火炮在較近的射擊距離上可以對它構成威脅。不過「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國重型坦克一樣,弱點在於它的機動性能。由於它的全重很重,單位功率較低,且行動裝置也經常出問題,所以這成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環節。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參戰,接著又在7月在波蘭作戰,國防軍第503坦克營的每個連隊第1排的「虎王」坦克也參加了諾曼第戰役,由於技術原因,這3個排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到1944年8月結束之前,這3個排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毀了。此後,「虎王」坦克參加了東西兩線很多戰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戰役。儘管機動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經驗的坦克手裡,「虎王」是一種威力很強大的坦克,它火力強大,防護超群。不過由於「虎王」坦克生產數量少,參戰時間短,並沒有對二戰的最終結果起到很大的影響。
蘇德戰場上的虎式坦克
傳奇車組
大家更為津津樂道的便是虎式坦克傳奇的車組和他們傳奇的戰績,最為知名的便是米歇爾·魏特曼車組。
米歇爾·魏特曼是德國武裝黨衛軍上尉,德國陸軍第三號坦克車長,隸屬武裝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他被後世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傑出的坦克指揮官之一,稱為一個傳奇。他從基層做起,指揮過各式各樣的車輛,直到他成為一位專職的虎式坦克指揮員。
諾曼第登陸一周後的1944年6月13日,在盟軍的反覆空襲下,魏特曼指揮的武裝黨衛隊第101重型坦克營第2連從博韋到波卡基村時只剩下了4輛虎式和1輛IV號坦克。他們位於213高地附近,接到的任務是制止英國第7裝甲師(北非戰役時著名的「沙漠之鼠」)的前進(據信他們會穿過村子),保衛德軍的側翼(背後是「勒爾「裝甲師)和維持到卡昂的道路暢通。
傳奇的魏特曼車組
早上8點,他的坦克連盯上了一個正在波卡基村附近一條下凹的公路上前進的英軍裝甲縱隊,魏特曼等到車隊離他不到100米時才開火,而且首先擊毀了第一輛和最後一輛車輛,堵塞了英軍逃離的道路。在一個小樹叢的掩護下,魏特曼先把英軍打頭的一輛半履帶車炸翻,然後是最後一輛,接著挨個用88毫米炮替一片混亂的英軍車輛「點名」。
在這緊張而刺激的短短5分鐘內,魏特曼的連將25輛第7裝甲師22裝甲旅第4倫敦團(外號「快槍手)的「克倫威爾」和謝爾曼「螢火蟲」坦克送上了天,還有28輛其他車輛(14輛半履帶車和14輛「布倫」機槍車),自己卻毫無損傷。同時,他指揮下的另3輛虎式和那輛IV號坦克在213高地上為他提供了火力支援,8輛來自第101重型坦克營第1連的坦克衝進了波卡基村攻擊英軍的另一個縱隊。在接下來的街道巷戰中,魏特曼的「虎」式履帶讓一門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57毫米口徑)敲掉了,整個乘員組被迫撤離了坦克,在那場戰鬥中還有兩輛虎式坦克也毀於這種火炮。但到晚上時,波卡基村回到了德軍手中,英軍在這場戰鬥中共損失25輛坦克、14輛半履帶車和14輛「布倫」機槍車,還有幾百名士兵。第101重型坦克營在波卡基村損失了六輛寶貴的「老虎」,換來的是英軍在以後的進攻中都變得小心翼翼,看見任何被懷疑為「虎」式的目標就呼叫空軍。可以說魏特曼的進攻制止了英軍穿過波卡基村進攻卡昂的努力。
諾曼第之戰後,魏特曼所在部隊奉命對卡昂附近盟軍進行反擊,其帶領虎1坦克車組脫離主力部隊,孤車進入維萊博卡日鎮進行偵查。利用迂迴戰術,良好的射擊技巧,期間共擊毀英軍謝爾曼螢火蟲、克倫威爾中型坦克、補給車輛共50多輛,成為世界坦克史上的經典戰例。
而後在盟軍大舉進攻時,魏特曼率領他的虎式坦克營(只有3輛)前往桑托鎮幫助「裝甲梅耶」進行防守,魏特曼死於桑托鎮,關於他的死因有兩種說法:
1.螢火蟲擊毀說:這種說法由英國提出,英軍認為是他們的謝爾曼「螢火蟲」式坦克擊毀了魏特曼的虎式坦克。
2.加拿大軍的多輛謝爾曼近距射擊,此說也有相當高的可信度。
3.「颱風」擊毀說:這種說法由一名法國農民提出,他認為魏特曼死於颱風戰鬥機的火箭彈襲擊。從車體殘骸的表象看來,巨大而沉重的炮塔都飛出去了,一定是猛烈的爆炸導致。此說法在《NO HOLDING BACK》一書完整地檢查了英國皇家空軍在戰役期間對地支援紀錄後已被徹底推翻。
胎死腹中的「扶桑」虎
綜合評價
總體來說,虎式坦克是一輛不錯的重型坦克。其8.8cm坦克炮在1000米左右距離上可以擊毀大部分的盟軍主力量產坦克,而同樣距離上,盟軍坦克能威脅到虎式前裝甲的,在相當一段時間之內,並不是很多。作為重型坦克,虎式的作用是突破敵人防衛線。其可靠的正面、側面防護使得在突破中與突破後,一般的盟軍一線步兵單位難以威脅到虎式,這也正是虎式希望達到的設計目標。虎式坦克是德國工業技術和科技打造的精品,而這種精工細作的強大兵器充分展示了德意志民族嚴謹,勤奮,追求技術完美的性格。僅就戰場表現而言虎式坦克是成功的作品,它誕生初期曾經是超級戰術武器,但是由於所有重型坦克在實際使用中受環境和產量的限制,而且戰場的格局早已進入多維立體時代,空中的火力是老虎的真正剋星。
虎式不可能是一件影響世界大戰進程的武器,儘管它在3年的時間裡締造了戰爭史上的傳奇。但是在絕對的物質數量決定戰爭命運的二戰時代,區區2000輛的虎式坦克儘管創造了許多戰術奇蹟,最終無法挽救失道寡助四面受敵的納粹德國,隨著納粹的失敗註定不可挽回,也註定了任何坦克對此都無力回天。納粹的失敗是自由與正義的勝利,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挽回,哪怕是虎式坦克被洪水般的盟國裝甲鐵流所淹沒!
納粹德國的虎式坦克雖然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對整個西方的現代坦克設計發展卻有重大影響,從德國的豹2,到英國的挑戰者,美國的MI 等等。隱約間仿佛都能夠看到老虎的身影,即注意了機械與人的工作協調性,裝甲厚,火力猛,及精良的電子觀瞄設備,當然隨技術的進步其機動性已經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無論狂熱的粉絲如何吹捧粉飾,也無論不夠客觀的批評者如何踩踏批判,虎式坦克都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富傳奇色彩,最具有話題性的坦克之一。有諸多研究者以審視的目光研究她,有海量的文獻在描述她,同樣也有眾多的文學藝術影視作品在描述她,我們更可以在許多遊戲作品中見到她的身影。
戰場上的虎式
文化作品中的虎式坦克
描寫虎式坦克的文化作品可謂俯拾即是,不管是遊戲、電影還是動漫,虎式坦克幾乎成了德軍裝甲部隊乃至整個二戰德國的代表,筆者的瀏覽量也十分有限,這裡僅展示一部分,還有更多的作品,等待大家去發現。
遊戲:戰爭之人、突襲、英雄連(勇氣傳說中有對魏特曼詳細敘述,各位可體驗一下傳奇車組的傳奇經理)、坦克世界、戰爭雷霆、北非1943、使命召喚(1、2、3、5)、戰火兄弟連、盟軍敢死隊、軸心國與同盟國、榮譽勳章。
電影:白色虎式、解放、T34坦克、我們來自未來、巴頓將軍、最長的一日、遙遠的橋、攻克柏林、史達林格勒戰役、狂怒、拯救大兵瑞恩、我們的父輩
動漫:少女與戰車(黑森峰。。。。。。。嗯。。。。。)
遊戲《英雄連》中的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