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收到壓歲錢紅包總是讓我們欣喜若狂,然而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相信大家過去幾年已經體會過了,電子紅包在春節的時候日漸風靡,甚至對實體紅包取而代之。
哪怕是老人也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手機發紅包,實體紅包仿佛落寞了,但電子紅包真的給我們帶來快樂了嗎?
並沒有,電子紅包冷冰冰地就像是轉帳一樣,變得越來越沒有年味了。紅包代表的是一種節日的儀式感,雖然兩者裡邊的錢是一樣的,但一個紅紅的信封拿在手裡,總要比習慣了轉帳好太多了。
這就好比我們使用電子支付,冷冰冰的數據總是讓我們尤其是年輕人揮霍無度,金錢只是一個銀行卡上的數字,逐漸缺失了概念。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朋友拿著一摞厚厚的毛爺爺,我盯著那一摞毛爺爺看了好久,心中激盪起伏,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對錢還是有激情的。
銀行卡上的一萬塊錢讓我無感,現實中100張毛爺爺卻讓我心情澎湃,其實電子支付從某種意義上刺激了消費,而你我不曾察覺。
長輩們更喜歡發實體紅包
「過年肯定是給紅信封的那種紅包才更有意義啊。微信紅包在平時的節日可以替代實體紅包,但是在春節我更願意給真實的紅包,因為春節非常重要,要實實在在的紅包才更有節日的氛圍。」60後的於先生如此說道。
說起過年發紅包的傳統,小編作為一個河北人,我們那裡是不結婚的都算孩子,都是要發紅包的,對於適齡的年輕人,發紅包也有催婚的含義在裡面。
90後其實也是更喜歡實體紅包,90後彭先生說:「我更喜歡收到實體的紅包。因為電子紅包總感覺是一種轉帳行為,實體紅包比較有實實在在的感覺。雖然這兩者本質上一樣,但是紅紅的一個紅信封拿在手裡,揣在兜里,其實也是『年味』啊!」
90後蔡女士說:「 我更喜歡真實的紅包,因為拿在手裡很踏實,而且紅通通的,喜慶。而且,我覺得真實的紅包,承載了對對方的厚重的情感,也是一種傳統文化、春節習俗的載體。」
最後的90後都已經20歲了,還該給紅包嗎,還該收紅包嗎?
少年的時候總以為自己長大了,來回推辭長輩的紅包,總得拒絕兩輪才會收下,當時其實心裡是很想要的。隨著年齡增長,真的變成成年人,紅包要不要其實就看自己態度了,想要的謙讓一下就收了,不想要態度堅決一些,雖然長輩們總是會硬塞,但無論如何是一種祝福。
多數90後都已經有了收入,該發紅包嗎?其實這個要看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小編作為一個未婚90後在家鄉的傳統是不用發紅包的,不過自己已經有了經濟能力,父母那麼多年的養育,爺爺奶奶那麼多年的教導,發過紅包,他們也不要,說不定還要挨一頓數落,每年都會買一些實用品給他們,他們總是很喜歡。
年味一年比一年淡,煙花爆竹也不讓放了,年年感慨無聊,小時候拿著煙花爆竹滿街跑,各種瘋玩不想回家。對未來的春節有些惶恐,20後已經誕生,我害怕他們長大之後問父母,實體紅包是什麼樣子?煙花爆竹又是什麼樣子?走親戚又是什麼?
思緒飄飛,10年後,20後他們的「年」還能剩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