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你會為自己的職業買啥保險?你會勸歷史名人買保險嗎?

2019-09-20     李夫子說史

《易經》有云:「無咎!趨吉避凶、道法自然」!回溯歷史長河,我們不難發現,從古至今人們總是在和命運抗爭的同時,尋求避險的方法!絞盡腦汁、想破腦袋,先民們都要找各種辦法來分散風險、補償損失,而這就是是保險的由來!

古代先民們的保險意識

舉個例子,在原始社會,人們就為了保存和大自然艱苦抗爭辛苦捕獵來的獵物和收集的食物,會將這些獵物和食物都放入事先挖好的洞穴,再用大石塊給擋住,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大家變聰明,就學會了用獸皮包裹貴重的東西,這應該就是保險的最初雛形。

等歷史過渡到了封建社會的農耕時代,民以食為天!歷代王朝也都非常注重積穀備荒,其實說白了這也就是保險。據考證,我們聰明的古人還是最早發明風險分散方法的國家,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的老祖先早就已經玩過了,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末周初,當年揚子江上做生意的老闆們就會把各自的全部貨物擱到不同的船上來分散風險。

《逸周書》記載:「穆王遭大荒,謀救患分災,作大匡」!這裡指的分災顧名思義就是分散風險,萬一遇到天災人禍可以把災害降到最低,其實這就是最原始的保險思維!2000多年前我們偉大的孔老夫子也主張「耕三餘一」,就是讓老百姓拿出1/3的糧食儲存起來,給自己保個險,而到了隋朝時,朝廷又開創性地開發出了災害賑災制度,就是由官府出資設立義倉,按人頭和土地抽取糧食儲存起來,專門用於賑災,後來又發展成了自願繳納以保平安!這看起來就跟現在的保險差不多很相似了,當然了,現在的保險早已經是咱們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就像空氣一樣人人離不了,否則的話過日子就得戰戰兢兢了,不敢生病、不敢退休、不敢年老,生活中不敢有任何意外,想想那得多累!

李夫子是文史類的作者,李夫子常常在想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歷史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恐怕就是因為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穿越夢」!那麼我們思考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比方說現在的保險企業,像平安、太平、華夏等推出的各種重疾、醫療、意外險種,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那麼你會為你的職業買哪一份保險呢?今天咱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古代職業之「鏢師」

如果各位小夥伴中有從事快遞小哥這份工作的,你覺得你穿越古代能幹什麼職業呢?估計首選的工作崗位應該就是「鏢局的鏢師」了!不過當鏢師也特別辛苦了,影視作品當中經常能看到鏢師們拿著刀槍棍棒,趕著押鏢騾馬走鏢,翻山越嶺,日夜兼程,非常的辛苦,有時候還得面臨各種各樣的險境,所以說如果我們的快遞小哥想回去當鏢師的話,至少也得先學一套軍體拳護身,當然了,工作壓力雖然大,收益也很高,所以如果買保險的話,職業責任險完全可以考慮,咱們現在人必須要購買的壽險最好也能夠拿下來!

說到這,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對鏢局是個什麼印象?是不是在腦海當中一直以為古代鏢局就是幫大家運送東西的武裝押運快遞工?其實沒有這麼簡單,如果你要仔細的琢磨一下,古代鏢局其實還是咱們現代保險業的鼻祖,為什麼這麼說呢?據考證,古代鏢局旗下的業務主要分成六大板塊:「信鏢、票鏢、銀鏢 、糧鏢、物鏢、人身鏢」!信鏢其實就是古代的順豐,專門為朝廷押送各種往來信函;票鏢主要就是為票號押送銀子;糧鏢、物鏢和人身鏢,就是專門為大眾服務的,主要押送各類衣物、金銀細軟、畜禽糧食,還有就是保護人身安全了!

仔細對比一下,就會發現,信鏢、銀鏢、物鏢、票鏢和糧鏢就類似於咱們現在的財險,而最後一個人身鏢就類似於壽險,是不是很像?只不過人家稍微原始了一點,但是也沒關係,你可以穿越回去幫助他們慢慢地細化各種保險種類!

古代職業之「捕快」

在眾多小夥伴中也不乏學武術的,穿越回去既不想去鏢局,六扇門、錦衣衛也不稀罕,就想在普通衙門裡面當個瀟洒的捕快,懲惡揚善,維護一方平安,好不瀟洒!那這個捕快又該買什麼保險呢?據考證,古代的捕快其實是分為「捕役」和「快手」兩大類,「捕役,捕拿盜匪之官役也」!「快手,動手擒賊之官役也」!因為這兩者職責相近,所以合稱「捕快」!古代的捕快們主要負責緝拿罪犯、傳喚被告和證人以及收集證據等職責,跟現在咱們的警察職業很類似。現在的警察都有團體意外險,如果你當了捕快天天跟犯罪分子作鬥爭,工作時間長,壓力可能會大,所以健康險別忘了一定要購買!

古代明星職業之「伶人」

那麼說了這麼多,很多小夥伴也會認為這兩個職業太簡單了,現在好多小夥伴都是追星族,穿越回古代,才不想當什麼鏢師捕快,就覺得當個電影電視明星挺好的,在台上光芒萬丈,有人大聲的呼喊他的名字,有人追捧,有人喜歡,那真是眾星捧月的待遇,那如果要穿越回古代有這種類似職業嗎?如果有要保啥呢?

其實在古代還真有一種類似的職業,叫「伶人」!古代的伶人又叫「優伶」,是指具有身段本事凸出的演藝人員。因為古漢語裡頭優和伶都是演員的意思,現在伶人多指戲曲演員,有時也會把外國的傳統戲劇演員稱為「伶」,比如說日本的歌舞劇演員、西方的歌劇演員等。他們的收入在古代同樣也是因人而異的,比方說如果你才貌出眾、能歌善舞,那錢掙得也是很多的!比方說在明朝末期引得衝冠一怒為紅顏的那位陳圓圓,當年就紅得發紫,想要邀請陳圓圓吃頓飯、唱支歌,最少得需要五兩黃金,如果按一兩黃金是2萬來算的話,她的出場費就高達10萬之巨!所以如果你是優伶,那麼可以購買定期壽險、理財類保險或者高端醫療保險,甚至也可以給自己的嗓子、相貌定製專門的保險,這樣就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繼續奮鬥在演藝圈!

古代名人買保險會不會好點呢?

當然了,如果能有幸穿越回古代,也不能光考慮自己,那也太沒歷史責任感了,因為我們都知道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可是有句老話叫做「時勢造英雄」,有些歷史人物的出現也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歷史的走向,那咱們現在讀史書已經知道了他們的最終結局,可是如果咱們能穿越回去,碰到那些我們所熟知的古代名人,讓他們也能夠規避風險、趨利避害,是不是也就變相的改變了歷史進程?

比方說以下幾位如果能回去碰到他們,一定要苦口婆心地勸他們先買份保險再說!第一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位和羋月青梅竹馬的黃歇,那他的歷史原型就是春申君,歷史上他確實是當之無愧的王佐之才,包括遊說秦王以命相抵換回楚國太子讓其回國,都體現了他的好口才、好膽識、好謀略!

可是當年他擔心自己擁立的楚王沒有子嗣,怕新王對自己不利,竟然中了小人李園的奸計,把懷了自己孩子的李園妹妹獻給了楚王當老婆,他想的挺美的,生的娃是自己的,將來更可以當上楚王的爹!不曾想千算萬算還是一場空,被小人李園設計誅殺了,真應了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的老話,那麼鑒於史書上這位春申君太忽略意外風險,而無法餘蔭後世,所以非常建議他購買人身意外險!

在春申君之後,戰國時期的那位大名鼎鼎的呂不韋,可能是借鑑了春申君的故事,硬說嬴政是他的仔。他本來在歷史上也是個大商人,曾風投兩位秦王,投資回報率很高,可是到頭來的結局我們都很熟悉,他被秦王一句話全家發配到屬地,尤其歷史上嬴政沒有殺他,而是老人家一看沒權沒錢了,什麼都完了,乾脆就飲鴆自盡,落得個晚景淒涼!其實呂丞相為啥不買個養老險、壽險,嬴政不養你保險養你啊!

再比方說後頭還有一個元末明初的沈萬三,傳說他老人家有個聚寶盆,幫朱元璋修築了1/3的南京城牆,朱元璋一瞅,這富可敵國啊,你的錢統統都貢獻給我大明吧,直接就把他發配到邊疆去了,看來聚寶盆也頂不上,買個財產類的保險還能規避一下風險呢。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位我們都很熟悉的王剛老師扮演的和珅!實際上歷史上的和珅不僅長得很帥氣,還確確實實有治國理政的才能,只不過他風光一輩子走了歪門邪道了,被嘉慶抄家的時候家中聚斂的財富約值8億-11億兩白銀,你看最後還不是樹倒猢猻散竹籃打水一場空?明明還算是個治國理政的能人,舒舒服服的買個壽險多好。

李夫子說保險

其實古人甭管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老百姓,跟我們都是一樣的,也都需要兢兢業業的去尋找避險止損的方法,不過古人畢竟受到時代的限制,遠非我們現代人有這麼多的選擇種類!就比如大家人人都要交的五險,就是國家擔保,為老百姓做出的一個抵禦基本風險的一個保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xOP_UW0BJleJMoPMF5S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