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20世紀初,上海的一所大學裡一位學生走進了校長辦公室,這位學生對校長說:「校長先生,我聽說法國教會的人要接手這所學校,他派了一個神父來做校長!」校長回答說:「看來你們都知道了,是的,他們下周就要來了!」學生又說:「法國人接手之後,這裡將會變成一所教會學校,現在大家聽到這個消息都很抵制,如果把學校交給他們,這兩年您的努力就白費了。已經有不少老師和學生都準備離開了!」校長回答說:「是的,教會學校並不能培養國家現在需要的人才。所以我是站在你們這邊的。我正打算另選校址,重新成立一所大學!」
這所重新建立起來的大學,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復旦大學。那麼復旦大學的成立究竟經過了什麼波折呢?這位復旦大學的創始人又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一個精通八國語言的才子做了哪些了不得的事?他為救國奔波勞碌,傾家蕩產,為什麼會被汙衊是賣國賊?以辦學就國的他又經歷了哪些坎坷?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經學救國的馬相伯!
馬相伯的成長曆程
在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的前兩個月,在江蘇鎮江一個家庭中,一個男嬰誕生了,他就是咱們今天的主角「馬相伯」。在馬相伯8歲的時候,家裡人把他送進私塾接受教育,可是沒想到小孩志向遠大,在私塾讀了三年書,竟然毅然決然的選擇離家出走了!年僅11歲的他居然瞞著家人離開江蘇,經過10多天的跋涉,獨自一人來到上海,跑到由法國教會創辦的學校念書去了。這所學校是法國教會在上海開辦的第一所教會學堂,也是中國最早按照西方教育模式設立的學校之一,專門吸收中國貧家子弟入學。
年幼的馬相伯在這裡學習到了法文、拉丁文等多種語言,從小就打下了堅實的外語基礎,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精通西方語言文化的知識分子。等到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一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貫通中西文化的大學者,而且因為他優異的成績竟然還被學校聘為校長。大家看看畢業生直接當校長,這事您見過嗎?而這還僅僅是他傳奇一生的開始。當時正值風雨飄搖之際,年輕的馬相伯每天都想著怎麼為岌岌可危的國家出一份力。幾年之後,李鴻章邀請他一起去搞洋務運動,這和馬相伯的理想正好契合。於是他果斷辭去了校長的職務,開始跟著李鴻章干洋務。
馬相伯一心報國,卻背負罵名
不過現在咱們大家都知道,那時候的清政府早已是日薄西山,就算馬相伯有再大的本事也拯救不了。而且最讓他鬱悶的是,因為清政府屢次在洋人手下慘敗,而馬相伯和洋人又走得很近,所以無論他干點什麼都會被人猜忌。就說有一年李鴻章為了海軍經費愁得是焦頭爛額,馬相伯就想了一個方法,不如從美國人那兒貸款辦一所銀行,銀行運轉起來,那不就有錢了嗎?不但能夠解決海軍軍費,還能夠給洋務運動提供更多的資金。李鴻章聽完十分高興,當即就讓馬相伯到美國籌集資金。咱們前面說過,馬相伯精通外語,而且和洋人打過很多交道,美國人也很給他面子。在馬相伯的爭取下,竟然有24家銀行願意向清政府提供貸款,總金額達5億之多。您想想,在各種經費都極度缺乏的年代,這5億資金甚至可以說是清王朝的救命錢了。
不過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馬相伯千辛萬苦籌得巨款,滿懷欣喜得回去上報的時候,清政府居然不要。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美國人給的貸款怎麼可能這麼多?八成是馬相伯賣國求榮和外國人有什麼暗中勾結,可以說這個理由是要多荒唐有多荒唐。恐怕馬相伯當時都給氣樂了。但總而言之,這筆錢清政府是一分沒要,馬相伯的好心都被當成驢肝肺了。馬相伯一心救國,卻被清王朝猜忌,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讓馬相伯對清政府徹底失望了呢?
洋務運動之後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甲午中日戰爭清王朝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還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李鴻章也因此挨了不少罵,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當時的談判桌上還有一個馬相伯,他因此也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不過這個時候的馬相伯還沒有灰心,甲午戰敗後他意識到想要國家富強就得先培養一批人才,所以應該先在全國各地設立學堂,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於是在之後的四年中,馬相伯也一直致力於資助學校建設,比如說他一生中做的最為驚人的一件大事,就是將家裡的3000畝田產全部捐出來,作為創辦「中西大學堂」的基金。他這個舉措可以說是震驚了當時中國社會各界、感動了無數國人,其實在他之前捐資興學的人數不勝數,但像馬相伯這樣一下子把全部家產都捐出來的,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馬相伯的辦學生涯
之後他又屢次向朝廷上奏,懇請清政府興辦新式學堂,學習西方科學文化,但他的奏摺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這個時候,馬相伯意識到大清政府恐怕是真的沒救了。無奈之下,他帶著滿腔的悲憤與失望,辭職而去。馬相伯明白,想要興學救國,靠清政府是不可能的了,該怎麼辦呢?乾脆自己建學校,在他的努力之下,三年之後,「震旦學院」終於在上海誕生了,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學,這個名字也很有講究。「震旦」兩個字出自梵文,意思就是「中國」,而且在英語中也有「黎明曙光」的含義。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來,馬相伯把震旦學院比喻成旭日東升,他就是要用教育開啟中國的曙光。
這所震旦學院傾注了馬相伯全部的心血與希望,可是他卻只在學校停留了兩年,這又是為什麼呢?作為震旦學院的創始人,已經年過六旬的馬相伯親自主持學校事務,他按照自己對於歐美國家高等教育的考察和理解,實行了一套獨特的管理和教學方法。主要有兩條,第一是實行學生自治,也就是讓學生自己推選有聲望、有能力的學生,一切事務自行管理。第二條就是提倡學術民主和思想自由。大家別看這兩條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但是在20世紀初這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河,成為了高等教育的風向標。可是好景不長,兩年之後,法國教會準備將震旦學院改成一所教會學校,並且讓一個神父接替馬相伯校長的位置。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消息一傳來就遭到了全校師生的抵制,馬相伯也決意站在學生這一邊,率領所有的中國教員辭職離校,另外選擇了一個校址,重新成立了一所大學,這就是咱們開篇那段對話的場景。而這所新成立的大學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復旦」,這時候的馬相伯已經有了非常高的社會聲望和影響力了。他利用這一點,誠懇邀請了多位熱心教育事業的人物擔任校董,重新籌集建校資金。這些人里不乏今天聽起來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孫中山、張謇、嚴復、袁希濤等等。這還不止,當時的兩江總督也撥款萬兩,並且借出了提督衙門,作為臨時校舍,全力支持馬相伯建校。在多方的努力之下,1905年5月,這所新式學堂在上海正式開學。
馬相伯的得意弟子于右任題以「復旦」二字作為學校的名字,「復旦」這個名字出自《尚書大傳·虞夏傳》「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這一句,也就是說追求光明的意思。而且之前的學校叫做震旦。復旦也有復興震旦的意思,更有復興中華的含義。於是,「復旦公學」從此誕生,已經65歲的馬相伯出任校長,還親自開課給學生們教授法語和拉丁語。復旦大學成功創辦,但馬相伯並沒有就此停止他辦學救國的腳步,之後他又做了什麼呢?就在復旦公學開辦不久,震旦學院也開始遷址,馬相伯不計前嫌,不僅捐出了4萬大洋,還捐出了價值10餘萬的八處地基。這位一心用教育救國的老先生又一次捐出了他全部的家產。
九旬老人的最後貢獻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定都南京之後,德高望重的馬相伯被孫中山聘為南京市第一任市長。這時的他已經72歲高齡了,之後他又來到了北京,與大公報的創始人攜手創立了北京公教大學,也就是輔仁大學的前身。而且在北京期間,他還曾經短暫的代理過北京大學校長一職,馬相伯這一輩子經歷種種坎坷,只為了一個希望,能親眼看到國家的富強。然而時代對於這樣一位老人還是過於殘忍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槍聲震碎了這位老人的夢想,從這時候起,中國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國的浪潮。
面對此情此景,已經年逾九旬的馬相伯自然不會當一個旁觀者,就算他已經牙齒掉光,步履蹣跚,他依然要為這個國家做出自己最後一點貢獻。從1932年11月起,4個月的時間裡,馬相伯先後發表了12次國難廣播演說,憑藉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聲望,為抗日救國奔走呼號,呼籲全民抗日,痛斥日本的侵略行徑。他還特別號召青年學生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在此之後,馬相伯又和沈鈞儒、何香凝等人一起在上海發起成立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並且發表了一篇《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裡面有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號召全國各個政黨停止武裝衝突,建立一個統一的抗日政權。
遺憾的是,這樣一份愛國的呼籲不僅沒能得到政府的採納,南京政府還派出特務秘密抓捕了救國會領袖沈鈞儒等人,說他們的行為危害民國。好在靠馬相伯等人的積極救援,這幾位被捕的愛國人士最終得到了無罪釋放。在那之後,馬相伯又帶著自己的家人,先後發起組織了多個愛國救亡的團體,不誇張的說,在山河破碎的時刻,這位91歲的老人成了所有人公認的救國領袖。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日軍的鐵蹄逼近南京,在馮玉祥、李宗仁等人的勸說下,已經98歲的馬相伯移居到了廣西桂林。之後他又應自己的學生於右任的邀請,準備撤往當時的陪都重慶,繼續支援抗戰。當年想進四川最便捷的方式是取到越南、進雲南,進而入川。馬相伯走的也是這條路。然而在途經越南諒山的時候,這位老人病倒了,被迫留在當地養病。時間轉眼就來到了1939年,馬相伯迎來了自己的百歲壽誕,他的學生好友紛紛給他寫信、送禮、祝壽,這位百歲老人卻將大家送給自己的壽禮統統捐了出來,用來犒賞在前線英勇作戰的將士。
因為這件事,國民政府對他頒發褒獎令,中共中央也專門為他發了賀電,稱讚他是「國家之光,人類之瑞」。1939年10月12日,中國軍隊取得了第一次長沙戰役的大捷,家人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馬相伯,這位百歲老人興奮得一夜沒睡,使得他原本衰弱的病體變得更加沉重。到了這一年的11月4日,馬相伯最終在越南去世,消息傳來舉國哀悼,畢竟在中國近代史上已經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他這樣的人了。
百年來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創辦三所大學,兩次捐出全部家產興辦學校,為中國近代的高等教育開啟了一片新的天空。國難關頭又能不顧病體挺身而出,號召全體人民抗戰救國。他的得意門生於右任專門為老師題寫了輓聯:「光榮歸上帝,生死護中華」。有人說,馬相伯是中國百年來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看完了今天的故事,各位小夥伴是不是覺得這種評價老爺子當之無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