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健脾又甘潤可口,喝這碗堪稱濕疹剋星的湯膳吧

2019-10-18     廣東衛視健康有道

最近的冷空氣讓廣東有了絲絲秋意,早晚的秋風舒適得很。

此時來碗祛濕潤燥的老火靚湯,秋乏通通都消失了,吃香喝辣也更來勁了~

要是再來一款可緩解、控制濕疹的湯膳,那更不錯了。

秋季起,濕疹到

濕疹總愛在秋季頻頻出現,抓撓不得,破皮還會留疤~日曬炎症、刺激洗沐用品或是飲食不當都可引發……

秋日除了要面對秋風起皮膚燥的難題,還要面對抓撓都癢的濕疹,我太難了~

如果你有秋乏、濕疹的困擾,來一鍋清熱利濕、祛濕解困、活血行氣粉葛赤小豆鯪魚湯,有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粉葛紅豆鯪魚湯

粉葛紅豆鯪魚湯由粉葛、赤小豆、鯪魚三者搭配而成,鮮甜美味的魚湯功效之多(健肌退熱、緩解濕疹……),深受大眾喜愛。

1、粉葛——生津止渴、防三高

粉葛是廣東人熟悉的煲湯用料,屬於豆科植物葛的塊根,也是一味傳統的、被譽為「生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聖藥也」的中藥。

中醫認為粉葛有健肌退熱、生津止渴、治脾胃虛的功效,非常適宜用來煲湯調理身體。

甚至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徵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 三高

粉葛有較好的幫助調節血糖、血脂的作用,同時含有益心肌代謝的異黃酮,利於防治心肌缺血、心梗、心律失常、高血壓等病症。

  • 心煩不安

粉葛可緩解發熱口渴、心煩不安等病症,升發脾胃清陽空氣而止渴、止瀉痢,還可治療內熱消渴麻疹透發不暢腹瀉痢疾等病症。

2、赤小豆——清熱解毒、利水除濕

赤小豆和紅豆雖顏色相近,卻是不同種類,前者長而瘦,後者短而胖。

赤小豆可入藥,適宜煲湯,其性平,味甘酸,具有利濕消腫、解毒排膿的功效。

久食瘦人的說法,對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較有益。

而紅豆不能入藥,有疏風清熱、燥濕止癢、潤膚養顏的功效。

3、鯪魚——健筋骨、活血行氣

營養豐富的鯪魚味甘性平,味道鮮美,入肝、腎、脾、胃四經,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功效

男女老少皆宜,熱性、寒性體質人群都可放心食用。

在燒煎鯪魚時不可放姜,否則有霉味,可用少許陳皮提鮮。

煲出美味粉葛紅豆鯪魚湯

粉葛紅豆鯪魚湯性平,適宜大部分人食用,尤其濕熱內蘊如長熱毒癰瘡、舌紅苔黃膩之人;由於本湯有利水作用,故尿頻者不宜食用

材料

赤小豆100g,粉葛750g,陳皮少許,鯪魚500g,生薑3片。

做法

1、赤小豆浸泡備用,陳皮洗凈備用,粉葛削皮切塊。

2、鯪魚洗凈去除內臟,熱鍋煎至兩面金黃,準備入鍋。

(想煲完湯撈出來吃可不用煲湯袋裝魚,若魚較小且家中有小孩,建議用煲湯袋包著魚,避免細幼骨刺粘在湯料上。)

3、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2500毫升的清水,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再放適量食鹽調味便可。(如果有煲湯袋,取出後再放鹽。)

遇到骨刺卡喉怎麼辦

小朋友飲湯時要注意骨刺,避免骨刺卡喉。

發生骨刺卡喉,立即停止進食,儘量減少吞咽動作。小孩出現哭鬧,先鎮定情緒以免將咽喉部的骨刺吸入氣道或食管。

家長可藉助工具嘗試取出位置較淺的骨刺,若位置較深或是找不到,儘快到最近的醫院尋求耳鼻咽喉科醫生的幫助

千萬不要嘗試喝醋、吃東西等偏方,以免造成二次創傷。

秋日裡感到身體沉重懶散,口乾苦,小便黃熱,上火、長痘、滿臉油光,別猶豫了,粉葛赤小豆鯪魚湯安排起來!

體質較弱或是年幼年長者,記得適時添衣以免感冒哦,還有多喝熱水~

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訴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x9OE8W0BMH2_cNUgjR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