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科技無論多麼發展,第一推動力永遠無法解決

2019-07-30     儉叔略述古經典

世界是如何創造,如何推動的?

這絕對是一個最大最本源的問題,即宇宙生成問題,世界任何大宗教和大哲學都無法迴避,無論給出怎麼樣解釋,都需要一個說法,不然怎麼可以讓人「信」呢?

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並且推動了世界發展,這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核心。西方在把科學成功剝離出神學後,形而上的理論就保留在神學體系中了,上帝創世這一類的說法深刻影響著人類。

我們無法判斷,也無法辯駁,所謂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在人類不可知的部分,就不是科學的領域,在這一部分,本來就是一個超越和信仰的領域。

所以基督教文化的核心就是「信」。

西方的科技無論多麼發展,第一推動力永遠無法解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也是這樣,第一推動力永遠是「上帝」。

這是西方實有存在看世界的悖論,世界的第一推動力,來自上帝,也就是「他力」的結果。

​但是黑格爾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和反轉,他是一個奇人,他被東西方哲學共同推崇,就在於他發現和揭示了辯證法的規律。

辯證法不是一種方法論,實質是辯證邏輯,邏輯就是思維規律。

亞里士多德發展出來的形式邏輯,經過西方几千年發展,逐漸發展成為演繹邏輯、數理邏輯、符號邏輯等,對科學的推動意義重大,為後來計算機的發展也奠定了基礎。

儘管邏輯作為思維規律,其起點是內容和形式的合一性,但是在具體應用中,形式邏輯逐漸脫離了思維的內容,成為一種外在形式與「符號」。

​就世界本體來講,黑格爾把主觀精神、客觀精神統一到最高的「絕對精神」之中,他用「絕對精神」來取代上帝,這是他在哲學上的一大創舉。

儘管黑格爾瞧不起中華文化,他認為中華文化沒有「絕對超越」,只有一些倫理方面的普通說教,超不出人間的範疇,沒有像西方那樣的絕對超越之「上帝」,但是讓人弔詭的是,他其實是中國文化的最好詮釋者,只是他自己並不清楚。

​黑格爾的「精神」學,不管是主觀精神,還是客觀精神,說精神,就不是物質,就是中華文化「心」的範疇,區別於物質的範疇。

他的主觀精神和客觀精神表達的意境就是中國道家文化里「無」和「有」的意境, 「無」和「有」在中華文化里也屬於「心」的範疇,而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就是中華文化的最高超越「心」。也就是老子所說,有和無,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就是中國文化的絕對精神「心」。

也許有人不會同意,認為這是一種牽強的文化比較。但是中華文化不重在語言,重在達意,中華文化意境就是黑格爾這個意境,中國哲學非常親近黑格爾有自身內部道理,而黑格爾這提法在西方文化中也屬於異類,不是西方文化的主流。

​更重要的是黑格爾辯證邏輯,馬克思說,黑格爾辯證法最有創意的地方就是提出了「作為推動和創造原則的辯證法」,即他提出了「世界的推動和創造原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w-U3Q2wB8g2yegNDNq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