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補習班》被豆瓣評分耽誤的優秀影片,誠意滿滿值得一看

2020-03-31     雙寶娛樂

今天評析一下鄧超主演的《銀河補習班》,一個差等生在父親的愛與鼓勵中重獲新生的故事,一段關於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碰撞較量,一部被豆瓣評分耽誤的優秀影片。文章將從劇情簡介、優點、不足之處、現實主義題材該怎麼拍、影片的教育意義及現實意義等六個方面進行展開。

《銀河補習班》豆瓣評分6.3分,將將及格


劇情簡介

工程師馬皓文(鄧超飾演)親手設計的大橋坍塌,替整個院擔下責任蹲了七年牢,出獄後卻面臨熟人的嘲笑和妻子的改嫁。

《銀河補習班》被豆瓣評分耽誤的優秀影片,誠意滿滿值得一看

故事的最開始——年輕有為的工程師,亞運會的火炬手,父親曾是天之驕子

妻子把孩子送到了借宿學校,但打架、曠課,學習成績掉車尾的兒子即將被學校開除。出於父愛,出於對孩子的信任,馬皓文和學校打賭要讓兒子在學期末成為年級前十。於是,他開啟了一系列對孩子的鼓勵措施,贏得兒子的尊重,為兒子樹立榜樣,讓兒子重拾自信,引導兒子找到奮鬥的目標。

他讓唾棄他的工頭重新佩服他的能力,他讓兒子認識到學習其實很簡單,他允許兒子按照自己的計劃來安排功課,甚至可以不做某些家庭作業。在父親的教導下兒子成績逐漸變好,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飛行員,成為了載人航天事業上最為重要的成員之一。


優點:回憶與現實恰到好處地雙線並行,敘事完整、邏輯清晰,感情把控到位,演員演技在線

影片是很典型的雙線並行敘事法,將回憶里的「父親教導兒子」和現實中的「載人航天」穿插在一起,以現實中的場景自然而然地引起回憶的開展,並選取幾個特定的細節遙相呼應,將兩者緊緊扣在一起。

  • 細節一:「兒子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當爸爸」;「爸爸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當兒子」。相似的兩句台詞分別來自回憶里的父親與現實中的兒子,一個因生活壓力大一時情緒失控,一個為了自己的前途讓父親放棄申述。
  • 細節二:兒子小時候拿著手電筒照向天空給父親當指引;兒子長大後當上太空人,父親拿著手電筒對著夜空做出同樣的動作。

《銀河補習班》被豆瓣評分耽誤的優秀影片,誠意滿滿值得一看

  • 細節三:載人飛船即將返航時,太空碎石撞壞了信息聯絡裝置,坐以待斃還是放手一搏,危難中,定格在兒子腦海中的只有父親的一句話——永不認輸!

影片敘事完整,環環相扣,雖然回憶現實相交叉,但銜接地恰到好處,邏輯清晰,就故事的講述而言,是值得稱讚的。

導演非常懂得如何煽動觀眾的情緒,無論是民族家國大情懷,還是父子情深的小情誼,或如泰山般沉重壓於心頭,或如鴻毛輕撫眉梢。隨著那隻破舊的地球儀、那碗漲價後的牛肉麵、那台浸透了血與汗的電腦、那一飛沖天的太空飛行器,觀眾的心情欣喜有之、低落有之、辛酸有之,幾度哽塞淚目。

七年前父親給兒子的生日禮物——一隻由皮球改裝的地球儀

七年後的物價單

尤其是一開始衛星發射那一幕,讓人熱血沸騰,這是大國崛起的豪邁步伐,是一個民族中興的激動時刻,是身為中國人而感到的驕傲自豪。

毋庸置疑,鄧超是有演技的,他之前就用《烈日灼心》中的小豐和《影》中的都督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但是鄧超在綜藝里泡的太久了,有時候不經意的言行舉止,都會散發出濃濃的綜藝喜感,在一些輕鬆搞笑的鏡頭下尤為明顯。影片中鄧超飾演的父親跟閆主任對峙時,領著兒子踏春遊樂時,都仿佛能看到那個帶著跑男家族往前沖的隊長。

通篇來講,鄧超在裡面貢獻了兩處最打動人心的演技:

一處是重新回家後,兒子比划著柱子上記錄的身高,驚喜地說自己長了這麼多了。而錯過了孩子七年時光的父親此時心情是絕不會太好,鄧超通過恍惚的眼神、濕潤的眼眸、顫動的嘴角等種種微表情展示出了他對角色的理解。

父親時隔多年與兒子重新回到家中,發現兒子長高許多

另一處是多年後在飯館無意間聽到當年橋塌的真相時,鄧超的反應令人稱嘆。無論是剛聽到時站不穩地往後一個趔趄,還是像是失去了全身的力氣般慢慢走回自己的座位,亦或是坐下拿起筷子想繼續吃面眼睛卻突然紅了,抽出抽紙怎麼也擦不幹凈眼淚,鄧超的表現真實的近乎完美。尤其是那一聲聲的「為什麼」,沙啞的嗓音像是浸了血那麼沉重,化作一把錘頭,「噸噸噸」狠狠地錘在了觀眾的心上。

《銀河補習班》被豆瓣評分耽誤的優秀影片,誠意滿滿值得一看

父親無意間知道了多年前大橋倒塌的真相

被自己當做死黨一樣信賴的手下背叛時是什麼感受,我們雖然沒有親身體驗,但是可以從鄧超的展示中感受一二。

從剛開始的意氣風發,到目睹橋塌時的震驚不可置信,到入獄服刑時的沉默寡言,到再見到兒子時小心翼翼不敢觸碰的溫柔,再到為生計所發愁的無奈,到兒子讓自己放棄申訴時的難過心酸,黯然離去時佝僂起來的背脊,一瞬間蒼老。馬皓文這個角色,在鄧超的演繹下,非常飽滿立體。

《銀河補習班》被豆瓣評分耽誤的優秀影片,誠意滿滿值得一看

兒子擔心父親鬧出什麼新聞而影響自己前途,勸說父親放棄申訴,父親傷心離去的背影


不足之處:玩樂大於努力,成功過於簡單

影片時長150分鐘,從第30分鐘馬飛在操場上被教導主任訓斥開始,到第118分鐘教導主任拿出代表著榮譽的相框結束,馬飛實現了由差生到優等生的轉變,耗時88分鐘。而在這一半多的劇情里,馬飛努力學習的場景只有兩幕,一幕在家裡自學,一幕在課堂里聽課;加上由畫外音提及的「晚上補課,白天旅行」這句話,關於學習的劇情總共出現了三次,時長累計不到兩分鐘。馬飛展現給觀眾的努力少到可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父親馬皓文帶著馬飛到處遊玩放鬆的場景:

考試前十分鐘,父親與兒子在草坪上感悟人生

  1. 臨近開考十分鐘,父親不抓緊時間送兒子去學校,反而停下車子讓兒子在草坪上感悟人生;
  2. 距離期末考試半個月,父親給兒子請假去看航展,老師不同意的情況下帶兒子偷溜出去……

讓孩子感受自然、感受真實沒有錯,錯就錯在選擇的時機不對。這種考試前出去踏青、遊山玩水,就算是少年霍金,估計也做不出來,何況只是一個普通人。

期末考試前,父親帶著兒子遊山玩水

鏡頭下的父子二人,每一幀都帶有山水風景畫的詩意和遠方,像是靜態攝影作品的拼接,明艷、飽滿、澄澈的色彩,配上《快樂老家》歡快的旋律,隔著螢幕都能看到兒子輕鬆雀躍的心情。這一段是影片中爭議比較大的地方,可以理解導演和編劇想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來體現素質教育,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當玩樂大於角色的努力之時,呈現給觀眾是導演和編劇想當然的自以為是。


現實題材的影片該怎麼拍,最核心的一個字——真。

縱觀今年來的現實題材影片,劇情走向無非是三種,主角成功喜劇類、主角失敗悲劇類、開放式結局。其中又以喜劇類結局較為見長。這一類的故事最忌理想化,如聚焦印度女權的《神秘巨星》,女主唱了三首歌就獲得了最佳女歌手稱號,一路走來都有外力為其保駕護航,自身的奮鬥少之又少,為此倍受詬病。

《銀河補習班》被豆瓣評分耽誤的優秀影片,誠意滿滿值得一看

印度影片《神秘巨星》,通過講述少女追逐音樂夢想來反映印度女權問題,但因為女主成功之路太簡單而口碑較低

誠然,主角走向人生巔峰的路子,比那些經過多番努力卻最終失敗的故事來的討喜,但如果這裡面的「功成名就」缺少必要的磨難,觀眾往往不買帳。

人的思維想法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現實的無奈讓人們不自覺地追求影視文學作品的圓滿,他們寄希望於些虛擬的角色,將自己代入到劇情中去,感同身受,對於主人公的遭遇,他們痛其所悲,樂其所喜,哀其不幸,怒所不公。但另一方面,人們又不希望主人公的成功過於簡單,隨隨便便就可以得到的名與利,對比芸芸眾生的遭遇,實在像是個笑話。

為此,總結出幾個現實主義題材拍攝要點,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字——真。

  1. 故事主旨所揭示的某一類現象是真實存在的;
  2. 推動劇情發展的情節是發生或有大機率發生在人們身邊的;
  3. 服裝道具場景搭建等符合特定環境;
  4. 表演真情實感,不浮於表面。

教育意義:皮格馬利翁效應與抱持性環境

影片中出現了很多勵志語錄,其中不乏一些過分誇大主觀能動性而忽視客觀因素的洗腦雞湯話,對此,有人喜歡,有人反感,評論上褒貶不一。

只要你相信自己,好運氣一定會像哈巴狗一樣自動來找你;

你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

只要腦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這個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認輸;

記住,你是爸爸的驕傲;

……

其實這是影片中最具有教育意義的一處:不斷的用鼓勵、支持、讚美、表揚一類的正面評價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在積極的環境中獲得自信,自發的向著大人所期望的方向而努力。這種趨向期望發展的現象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而大人們營造的充滿信任、包容與支持的環境被稱為「抱持性環境」。

前者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克布森在學生智力測驗中發現,後者由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科研究母嬰關係而得出。

電影中的兒子,幼兒園老師說他「缺根弦兒」,初中教導主任認為他無可救藥,不管是理解水平還是學習成績,馬飛的表現都頗為差勁。

但是父親馬皓文卻自始至終都相信著兒子,兒子認為自己蠢,他告訴對方每天只需要記住零點一厘米的知識,並用崇拜的眼神讓對方重拾信心;兒子考試及格,他毫不吝嗇的誇獎對方是天才,考得非常好,表示將來會更好。

兒子考了倒數第五名,有了進步,父親真誠的誇讚他考得好

父親馬皓文的愛,如一把無形刻刀,一點一點將兒子修建成了擎天大樹,難能可貴的是,這把刀沒有按照現行的模子或者是自己的意志來揮舞,而是在保證不偏離正軌的前提下,讓孩子真生自由的去選擇人生方向。

只可惜的是,影片中雞湯灌得太多,卻沒有輔之以相應的付出,以此取得的成功不僅未起到預期的教化引領作用,反而讓觀眾嗤之以鼻,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現實意義:對教育體制的思索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影片所探討的主旨。

父親馬皓文所代表的的素質教育,鼓勵孩子加油,讚美孩子優秀,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在思考中找到學習的興趣,不局限於學習成果而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將考上大學作為起點,教會孩子規劃人生,放眼於未來;

教導主任閆老師所代表的的應試教育,以學生成績的好壞定性一個孩子的將來,開除差等生以提高升學率,題海戰術與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噁心理以至於高考完就撕書,將考上大學作為終點,著眼於現在。

《銀河補習班》被豆瓣評分耽誤的優秀影片,誠意滿滿值得一看

如果連剛考完高分的學生都如此迫不及待的撕掉試卷,我很懷疑他們是否真的熱愛學習。學習應該是一生的習慣。

父親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他尊重孩子的夢想並予以實際行動上的支持,片中那句關於夢想的話,感動激勵了無數網友: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麼用。

雖然影片展示給我們的素質教育有些片面,劇情中對父子玩樂戲份的側重讓觀眾也不盡贊同,但它試圖所挖掘的內涵意義——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對學生的長遠影響,是深遠的。

閆主任這樣的老師在現實中比比皆是,是那些為了升學率而鼓勵後進生走職業學校、走藝術生途徑,以成績衡量學生優劣的老師們的縮影。

很多高中時候成績特別好的孩子,到了大學裡就碌碌無為,與這種現象相依存的是高中老師最常說一句話:「現在好好努力,到了大學就可以盡情的玩」。

每年大批量平庸人才的誕生,究竟是由嚴進寬出的大學環境荒促成,還是應試教育下對知識學習的厭惡情緒所導致,通過這個影片,我們可以好好反思一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vggWPXEBfwtFQPkdnn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