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重慶談判期間的上黨戰役,作為配合談判的重要軍事動作,也是是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國共兩黨發生的首次軍事衝突。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國民黨政府一面邀請毛主席赴重慶進行和平談判,一面調集大批軍隊向解放區發動進攻。8月中旬,閻錫山所部乘晉冀魯豫軍區部隊正在向日偽軍舉行大反攻之際,進占長治及其周圍的長子、屯留、壺關等地區(總稱上黨地區)。
為保衛抗戰勝利果實,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進行自衛反擊。
毛主席指示說:「你們回到前方去,放手打就是了,不要擔心我在重慶的安全問題。你們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談得越好。別的法子是沒有的」
劉伯承說「打,不行也要打!」
所謂「不行也要打」,指的是晉冀魯豫解放區在抗日戰爭中多次受到日軍「掃蕩」式的進攻,部隊一直處在分散打游擊的狀態,而且編制很不充實,武器也十分簡陋,而且炮彈奇缺,步槍子彈更是缺乏。上黨戰役開始後,劉伯承曾問太行縱隊副司令員陳錫聯:為什麼槍聲這麼少?陳錫聯回答道:子彈太少,不敢多放槍。
當時,占領上黨地區的國民黨軍,是閻錫山部第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率領的第十九、第六十一軍的四個主力步兵師和一個相當於師的挺進縱隊,
1949年9月10日,上黨戰役正式打響。
太行縱隊在秦基偉司令員指揮下,由李達、陳錫聯指揮主力攻擊屯留以吸引長治之敵來援,陳賡、陳再道分別指揮太岳、冀南縱隊主力埋伏在長治至屯留的公路邊準備打援,
由於缺乏攻堅戰的經驗和能力。太行縱隊對屯留的攻擊十分艱難,最後把李德生的七六九團加強上去才衝進城池。國民黨軍城防司令暫編三十八師副師長徐其昌棄城逃亡,被埋伏在城北的解放區的民兵俘獲。
隨後後,太岳縱隊開始攻擊長子縣城。擔任主攻的三八六旅經過一整天的戰鬥攻占了縣城的西關和北關,國民黨守軍收縮入城。三八六旅旅長劉忠遂命令部隊挖坑道,專門買來一口棺材裝炸藥,9月18日,引爆炸藥,將長子縣城牆西北角城牆炸開一個大豁口,首先攻入城內的是三八六旅二十團,團長楚大明。與二十團交過手的國民黨兵都害怕他們,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楚團戳一下」。
長子城內的巷戰異常慘烈,各攻擊部隊都傷亡很大,戰鬥一直持續到國民黨守軍的槍聲停止。
接下來,太行、太岳、冀南縱隊一起,從南、北、東三面向長治發起攻擊。
史澤波嚴令部隊死守。長治城牆堅固,天降大雨,攀爬困難,加之國民黨守軍火力猛烈,三個縱隊的攻擊屢屢受挫。攻守雙方進入艱難的僵持狀態。
在史澤波的急切催促下。閬山派出由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領的第二十三、第八十三軍以及省防軍共八個師兩個重炮團從祁縣出發來援。
劉伯承分析:援軍不斷逼近,長治守軍很可能在援軍到達時傾盡全力出擊。兩面夾擊的局面一旦出現,對於晉冀魯豫部隊因凶多吉少。9月28日,劉伯承和鄧小平最後決定:由陳再道指揮冀南縱隊繼續圍困長治;以陳錫聯率太行縱隊為右翼,陳賡率太岳縱隊為左翼,立即北上迎擊彭毓斌的援軍。
劉伯承在電話里對陳再道說:「長治這塊骨頭先不啃它,咱們先吃掉眼前這塊肥肉。」
渾身泥濘的兩軍在屯留西北遭遇。
原來的情報說敵人兵力七千人,但是接敵後才發現援軍竟有兩萬多人。晉冀魯豫部隊的一部不斷後退,引誘敵軍前進,主力則遷回至兩側發起進攻。
在殘酷的拉鋸戰後,彭毓斌部被包圍。當得知糧食將盡,特別是水源被切斷後,彭毓斌下令突圍。
但是,退路已被奔襲而來的楚大明的二十團截斷。楚大明下令:我們這裡是口袋底,就是打到只剩一個人,也不許讓敵人突出去!
楚團長話音未落,敵人的先頭部隊就順著公路衝過來了,雙方頓時在夜色中廝殺在一起。到天亮時分,戰死者的屍體堆積在漳河北岸,河水變成了猩紅色。
閻錫山的部隊全部裝備著日式步槍和山炮,彈藥充足,火力猛烈,雖然機關和後勤人員驚慌地到處亂跑,但作戰部隊在嚴厲的督戰下反覆衝鋒。
楚大明在最後時刻命令團機關、衛生隊和直屬連隊全部投入戰鬥。他親自帶領二營向敵人發動反衝擊,三營則從另一側撲向敵陣。
10月5日傍晚。晉冀魯豫各部隊開始了最後的總攻。戰鬥於6日上午9時結束,閻錫山的八個師兩萬餘人全軍覆滅。彭毓斌中彈負傷後自殺,被俘的高級軍官包括炮兵司令胡三餘、暫編46師師長郭溶、49師師長張宏、66師師長李佩膺等。
長治守軍得知彭毓斌兩萬人的增援部隊被殲後,絕望中棄城突圍。
劉伯承、鄧小平命令圍城部隊緊追不捨,同時命令其他部隊急速前往合圍。已連續作戰月余的部隊日夜兼程。終於在四天後將敵人包圍在沁河以東殲滅。史澤波的部隊除三千餘人逃脫外,剩下的六千餘人連同他本人以及暫編37師師長楊文彩、68師師長郭天辛被俘。
上黨戰役是日本投降後國共的第一戰。
戰役的結果完全出乎蔣介石的預料,他根本不相信手持簡陋武器的共產黨軍隊敢於發動如此規模的戰役。這使他在重慶面對毛澤東的時候神情有些恍惚。更痛心疾首的是閻錫山,他苦心經營數年的精銳部隊,總數也就九萬有餘,此役竟然一下子損失三萬,從此閻錫山已經不能獨守山西,不得不請求中央軍進駐山西。
上黨戰役,解放區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晉冀魯豫三萬多官兵的身後是九萬多老百姓。
解放區的青壯年幫助人民軍隊挖戰壕、修工事、送彈藥、押俘虜,就在國民黨軍官兵因為老百姓的堅壁清野而缺糧短水的時候,晉冀魯豫各部隊得到了老百姓送來的三百多萬斤小米和麵粉、三十五萬斤馬料和四萬斤食鹽。解放區的婦女、老人和孩子們把支援人民軍隊作戰,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他們守護村口、封鎖消息、照顧傷員、縫製軍衣,僅軍鞋就做了一百五十多萬雙。
就在上黨戰役將要結束的時候,1945年10月10日,共產黨代表與國民黨代表在重慶桂園的客廳里簽署了《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這就是著名的《雙十協定》。
毛主席在《關於重慶談判》一文中,對上黨戰役作了高度評價,指出:「人家打來了,我們就打,打是為了爭取和平。不給敢於進攻解放區的反動派很大的打擊,和平是不會來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vYJ0kHMBd4Bm1__YK27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