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錢很近,離天堂太遠?金融行業你該知道的真相

2019-07-17   東音社




你一定知道二八定律,它告訴我們,資源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全球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1%的人掌握著47%的財富。

普通民眾被金錢驅使,而富豪們卻自在玩弄著金錢,通過一種叫做「金融」的手段。

金融如此令人嚮往,卻又讓人無比迷惑。它裹挾著無數的財富機會,卻也伴隨著潛藏的危機,從20世紀初的大蕭條,到亞洲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直至今天的P2P暴雷……金融深入到社會生活之中,不僅是精英階層的造富遊戲,也是無數普通人的管理財富的重要手段,但繁榮的市場表象之下,是否只是投機的泡沫,一戳即破呢?

當我們苦笑著自稱「韭菜」、「西蘭花」的時候,誰來捍衛大眾知曉真相的權利?

這也就是前紐交所副總裁喬治·烏杜撰寫《金融的背叛》一書的初衷。



當金融家背叛了金融 金融也背叛了經濟

「背叛」是這本書的題眼,由此著筆,筆者回顧了金融行業充斥的虛假與背叛。「金融家背叛了金融,為了追求自身薪酬利益最大化,他們與自己的核心業務漸行漸遠」,而同時,金融業也背叛了經濟,「金融自身成了目的,而不再關乎其理應發揮的社會與經濟作用」。

為什麼金融業發言人的表述總是曖昧不清、模稜兩可?喬治·烏杜在書中強調——金融本身是服務業,然而對於金融業的消費者而言,他們接收到的信息往往缺乏足夠的透明度,金融界對待客戶的態度缺乏足夠的誠實與尊重。

2007年到2008年,各大銀行為了追求信用卡市場份額進行大肆擴張,消費者輕而易^地借到了錢,但結果卻是借錢容易還錢難。縱觀那次全球金融危機,消費者淪為了數量驚人的「金融創新」的實驗對象,這也讓無數人負債纍纍,乃至傾家蕩產。

這樣的危機每隔幾年就要發生一次,金融業者和公眾之間微妙的信任被打破,而重建信任,並不僅僅是靠我們自己「學聰明點兒」,去學習更多金融知識就夠了,這同樣需要從業者尤其是高管直面錯誤,但這一點恐怕任重道遠。



2008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而這也被認為是那年金融海嘯的導火索。有報告顯示,雷曼兄弟公司通過與審計員合謀在會計操作中造假,少報了300億元債務,而銀行前主席兼CEO迪克·福爾德,也是該銀行破產的罪魁禍首之一,在面對質詢時卻表示一無所知,拒絕對此負責。

年輕人湧向金融行業,天價薪酬真的值嗎?

即便大眾對於行業的風評不佳,但這並不耽誤長輩們一邊吐槽一邊送孩子去學金融,也沒能阻擋大批應屆畢業生投身金融領域,金融仍舊是全行業的金字塔頂端。原因一目了然——高薪。

但天價薪酬真的合理嗎?喬治·烏杜在書中坦言:「金融業,只占了就業人口的10%,卻分享了25%的薪酬」,這其中,本已經很高的基本薪資之外,更令人咋舌的是獎金分紅,以投行中高薪的代表高盛為例, 2009年,高盛公布的獎金分紅高達230億美金,引起輿論反彈後,迫於壓力降至170億美元,更加尷尬的是,這筆錢與高盛幾個月前剛從美國財政部獲得的紓困金相當。也就是說,救助金剛進入高盛的口袋,就被拿來發了報酬。這讓這家80多年歷史的老牌投行,如何維持公眾對其的信任?而為什麼一個從業不久的交易員,他的薪資要比有著30年從業經驗的腦外科醫生高呢?這恐怕無法讓民眾安心。

退一步講,即使背負了諸多猜測與質疑,如果這是一個讓人幸福的職業,那也無可厚非。但金融從業者從高薪獲得幸福了嗎?未必。知乎有一熱門問題:從事金融以來,你遇到最艱難的事是什麼?其中的高贊回答說道:「它是一個離錢太近,離天堂太遠的行業。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待在裡面幾乎每天都要面對艱難的抉擇,或是誘惑,或是壓迫,或是多種齊聚。」

金融發展永無止境,但是金融創新真的都是好事嗎?

如若大眾僅僅是將錢存入銀行,或者購買穩健的貨幣基金,那高薪自然無從談起,華爾街精英們賺錢的方式可不只這些,金融創新就是重要的手段。創新永無止境,且年年花樣翻新。但並不是每一個都有足夠的風險控制體系去保證。當一個金融產品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那它也許就不是真的。

沃倫巴菲特曾將金融衍生品比作「大規模金融殺傷性武器」,然而華爾街樂此不疲並從中多有斬獲,僅2010年,金融衍生品投資額就達到60萬億美元。

喬治·烏杜認為,創新不能以創新本身為目的,不能僅僅是為金融機構的利益服務;其次,金融創新常常不透明,對其相關原理真正了解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一旦金融創新達到足以影響整個市場的地步,就必須加以監管。

他坦率地說:「比特幣,不過是又一次龐氏騙局」,即便比特幣有支付工具和記帳單位的功能,卻缺乏貨幣的一個關鍵要素:儲藏手段。同時,比特幣幣值突破1000美元,又很快跌到200美元,顯然也違背了貨幣的穩定性。(截至本文發稿,比特幣在創下近2萬美元的歷史高點後,一路下跌至1.1萬美元)

真正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極其簡單,可惜,太多的人選擇無視它。

喬治·烏杜和他的「吶喊」

喬治·烏杜博士毫無疑問是一名金融老兵,他曾先後擔任比利時通用銀行集團(現復通銀行)投資銀行及信託部主管,摩根史坦利董事總經理,歐洲投資基金總裁和紐交所副總裁兼國際部主管等要職。在紐交所期間,主持了43個國家308家非美國公司的上市,其中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鋁集團、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三十餘家中國公司,總市值達2.7億美金。

然而這樣一位資深的金融從業者,卻反過來鞭笞行業的弊病,痛陳對金融的深深失望,《金融的背叛》圍繞2008年金融危機背後的真相,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記錄並分析真正存在的問題,不矯情,無贅言,讀起來酣暢淋漓。喬治·烏杜在後記中寫道:「因為本書,也許我會落個平民主義金融家的頭銜,然而平民主義並非蠱惑人心,對想要了解事實的人們加以闡述,這是我的信念。」

我更願意將這本書看作是一個金融從業者的肺腑之言,是將滿腔激情化作的吶喊,同時,也是助你撥開行業迷霧的「答案之書」。

《金融的背叛》點擊了解更多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