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瘋狂報班的背後:有一種焦慮,叫「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2019-11-03     親子育兒堂

近日,一段發生在某市公交車站的視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視頻的主角是一對父女,時間是下午幼兒園放學後,爸爸接到女兒後,立刻奔向公交車站,準備趕著上6點半的培訓班。

因為時間過於緊張,爸爸拿出了隨身攜帶的飯菜,蹲在車站一勺一勺喂起了孩子。

好奇的路人看到後,詢問爸爸原因,這才知道這個年僅4歲的小女孩,每天要上2個培訓班,要到晚上8點半才能下課回家。

路人不禁用同情的語氣說孩子太辛苦,爸爸卻無奈地說:「其實她還想學畫畫,我們都沒敢給她報名,有的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都要上3~4個培訓班呢。」

一會兒功夫,爸爸終於喂完了飯,收拾好了東西,恰好公交車也來了,爸爸趕緊抱著女兒擠了上去……

有一種焦慮,叫「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看到這個視頻後,網友們紛紛感慨:「現在想踏踏實實做個寶寶,還真不容易呢!」

還有網友直言不諱地批評道:「什麼都要比,大人比比就算了,孩子也被拉入了攀比的怪圈,有必要嗎?」

「孩子才4歲,最大的任務不就是開心的玩耍嗎?家長這麼做,只會讓孩子過早地失去童年!」

……


顯然,大多數網友對於家長的做法是不支持的,然而,離開了網絡世界,來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會發現像這樣的家長並非少數。

曾經看過這樣一條新聞,說的是某市一個非常有名的培訓機構準備舉辦暑期輔導班,因為名額有限,很多家長甚至凌晨4、5點就到報名現場排隊了。

有個媽媽為了給兒子報名,不得不請了一天假,趕在上午8點前來到現場,誰知卻看到大廳里擠滿了焦急的家長,媽媽不禁為自己的「失策」懊悔不已。

最終媽媽好不容易報上了名,聽說一門課費用要1500元,家裡經濟並不寬裕,但為了兒子能夠「不落後於人」,媽媽硬是咬咬牙給兒子報了四門課,一下子就交出去了6000元,相當於媽媽一個多月的工資。

帶著一身的疲憊,媽媽離開了報名點,走到門口,她覺得有些口渴,可為了省錢,她竟然連一瓶飲料都沒捨得給自己買……


從這位媽媽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強烈的焦慮感:家長害怕孩子在班裡成績落後,會遭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

害怕孩子將來考不上理想的學校,無法獲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害怕孩子因此輸在了「起跑線」上,上不了一流的大學、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只要一想到這些,家長們就會陷入極度的恐懼中,似乎只有給孩子再多報幾個班,才能為自己求的一些「心安」。


除了焦慮之外,家長身上的另一種問題是找不到出口的「迷茫」:想讓孩子成為人才,從普羅大眾中脫穎而出、有所作為,但家長又不知道該如何做起。

於是就有了跟風式的報班行為,看到人家的孩子報了2個培訓班,自己就要給孩子報上3個甚至更多,憑藉數量取勝,內心便會有一種踏實感。

家長的這種「底氣」竟然會和培訓班的數量、價格划上等號,也確實是一種讓人無奈的現象。


正是因為家長們存在這種普遍的焦慮和迷茫,才會讓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而家長不但要破費不少為孩子報班,還要犧牲晚上、周末的時間,陪著孩子輾轉於各個培訓機構之間,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會覺得壓力山大、精疲力盡。


培訓班真的是「萬用靈藥」嗎?

熱衷於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興趣班的家長可能忽略了這樣的問題:孩子真的需要這樣的學習方式嗎?孩子對所學的項目確實有興趣嗎?

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往往只是從自己的理想和期待出發,像「趕鴨子上架」般逼著孩子去學習;

卻不知道應當順應孩子的天性,發掘出他們潛在的天賦,讓他們能夠快樂地學習、自由地成長。


事實上,各種類型的「班」並不一定都能讓孩子學到足夠的知識,或是能夠培養出孩子的才藝,相反,盲目報班還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壞處:

1.會讓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斷下降。家長罔顧孩子意願報班,孩子只要一想到要去學習,就會感覺萬分痛苦,學習時很難進入專注一心的狀態,學習的效果肯定不會理想。

2.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孩子一旦產生了厭學情緒,很快就會從培訓班、興趣班蔓延到正常的學校學習上,屆時他們可能會討厭所有的學習項目,以後家長讓他們學習,他們就會叫苦不迭、抱怨連天,而這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

3.會讓正常的親子關係受到影響。孩子不願意去上培訓班,家長往往會十分憤怒,覺得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因而會對孩子打罵、呵斥,孩子難免會對家長產生怨恨情緒,親子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緊張。

4.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體力、精力有限,家長每天帶著他們四處奔波,就連節假日都不肯放鬆,孩子的身心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難免會出現各種應激反應,嚴重時更可能引發心理問題。

5.會干擾孩子正常的智力發育和天賦萌發。孩子的學習應當遵循正常的智力發育規律,不宜拔苗助長。

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天賦,只是缺乏好的展現和培養的機會,如果家長一味逼迫孩子學習某種科目、某項才藝,但萬一他真實的天賦卻並不在此,那就會導致孩子的天賦被埋沒,這是十分可惜的情況。


不僅如此,家長還應注意,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培訓機構,它們大都會用高大上的廣告語、光鮮靚麗的名人背書等等把自己塑造成業內最強機構。

可實際上有些機構根本就不具有相應資格,聘用的所謂教師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家長若是把孩子送到了這種地方學習,反而會害了孩子。


除了「補補補」,我們還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正處於焦慮和迷茫狀態的家長們,我們真的應當停止被「羊群效應」推著走的狀態,不要讓自己總是處於惶恐不安的情緒中,同時更要避免將這些負面情緒傳染給孩子,讓孩子也跟著我們一起焦慮。

孩子的童年本應是美好的、充滿童真和童趣的,應該讓孩子在長大成人後,回憶起來還能感受到洋溢的幸福滋味,而不應像現在這樣,除了競爭、學習以外,就是一片乏味的空白。


那麼,除了「補不補」以外,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好讓孩子在獲得提升之餘,還能盡享童年的快樂呢?

第一,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進行培養

家長一定不能再逼迫孩子同時上多個培訓班了,而是要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然後才能找到孩子身上的天賦閃光點,加以重點培養。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什麼事情越感興趣,就越是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也就越容易出成果。

所以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興趣點,有針對性地報一個班,在報班前要多搜集一些資料信息,選擇正規的機構,讓孩子能夠獲得正確引導。


第二,在家庭中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家長不光要鼓勵孩子努力提升,還要在家中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讓家中富有知識氛圍和藝術情趣,這樣才能對孩子起到更好的薰陶作用。

比如,家長可以在家中安排圖書角,把優秀的文學作品放在裡面,有空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這能夠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再比如,家長可以在家中擺放藝術雕像、世界名畫畫冊、掛曆等等,並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賞、點評。

好的家庭氛圍能夠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還能激發出孩子身上不凡的天賦來。


第三,多帶孩子接觸世界、開闊眼界

終日把孩子悶在家裡或是送到培訓班學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不利。

其實孩子天性活潑,喜歡探索,家長不妨多帶孩子去一些風景秀美的景點遊玩,讓孩子能夠增長見識、陶冶情操;

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到天文館、科學館去實地參觀,或是動手做一些小實驗,這也能夠豐富孩子的知識面,並會引發他們主動探索和學習的興趣;

家長還可以帶孩子體會市井文化、民俗風情,在社會這所大學校里,孩子將會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樣對孩子的成長豈不是更有好處嗎?


家長須知,教育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不必拔苗助長,不可急於求成。

所以,家長應當儘快擺脫焦慮和迷茫,並要多想辦法帶領孩子在放鬆、愉悅的狀態下學習和提升,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優秀且快樂的幸福孩子。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與「孩子上培訓班」有關的知識,不妨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搜索欄輸入「孩子 培訓班」,之後就會看到一系列的相關內容,其中包括很多教育專家、優質育兒創作者撰寫的乾貨文章,相信可以為你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發。

我是【親子育兒堂】,一個40歲的寶爸,有一個8歲的女兒,非常榮幸和您一起分享我的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轉發、點贊支持我吧,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EtTM24BMH2_cNUgLR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