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高三考生:成績好不好,比努不努力更重要的,是方法對不對

2020-03-11     書語人間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陪你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如何學習》。



怎麼樣才能夠學得更好呢?你可能從老師、父母、同學嘴裡,反反覆復聽到過同一種說法:再多花些時間,再多花些力氣吧。


如果你再問得更仔細點,那麼,你多半會聽到下面這番你耳朵都要聽出繭子的話:


學習要有一個專門的場所,要安靜,要有嚴格的時間規定,同時不能夠讓自己受到打擾,手機、Pad等電子設備最好通通調成「飛行模式」。


這當然不是胡言亂語,一代一代的人確實遵照了這樣的做法,因此掌握了很多知識技能。



只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是這一套學習方法,為什麼有的人考出了高分,有的人始終在及格線邊上掙扎呢?難道真的是因為智商差異嗎?


其實,人與人的智商差距沒有那麼大,你認識的那個學霸同學不是天才,只是一個比你更懂得利用「遊戲規則」來拿到高分的人。



這篇文章里,靈遙則將和你聊聊,這些「遊戲規則」都有哪些,而你,又該如何利用好這些規則,拿到一個你想要的分數,去到你想去的大學,通過那些人生路上的關鍵考試~


01.

圖書管理員:

你在學習時,大腦在做些什麼?


學習科學,從本質上來說研究的是「意念肌肉」,也就是你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這便又涉及到了大腦對浩瀚信息的篩選,以及按照一種固有的方式,把它們儲存起來,就像是忙碌的圖書管理員。



我舉個例子,你的眼睛在看到這段話的一瞬間,它便會進入到你的大腦。


然後,你的大腦便會對其做出回應,然後在最快的時間內添加上它所做出的判斷、賦予事物的意義,也就是,理解我寫的這段話到底是幾個意思,和你有什麼關係。



接著,你的大腦會繼續讀下去,直到讀到自己不想讀了為止。


不過,在此期間,你的大腦會反覆編碼,反覆把接收到的信息給整合進入你的「資料庫」,直到某一天,你恰好和別人聊到了「如何學習」這個問題。


這時,你也許會脫口而出,「我跟你說,我看過過一篇文章/一本書,它講的是balabala」,便完成從接收知識到應用到轉變,而當這個過程以「測試」的方式呈現時,等待著你的便會是一個分數了。



因此,你身邊的那個學霸同學,如果說在學習時有哪一點做的比你做得好,那便是把這些知識都放進了腦海里正確的位置上,以及在需要它時,精準地把它們給拎了出來


接下來,我將分別從4個方面來告訴你,他是如何做到的。


02.

增強記憶:

過目不忘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毫無疑問,你學習時的環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狀態。


比如,同樣是需要記憶一個知識點,你在一個人聲鼎沸的,反反覆復被人打斷的環境里的學習效果,肯定比在一個沒有人打擾你地方更好。



然而,一個太過於優越的環境,卻不利於你在考試時發揮狀態。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感受:


你在不限時間完成一張卷子時,往往也會更加地細心謹慎,面對難題也會更加地淡定自若。然而,同樣難度的題目,一出現在需要限時完成的考場上時,你便會發現自己會因為緊張,不該丟的分也丟了。



因此,你在學習時,一定也要儘量模擬出考試時的狀態來,比如,在家裡複習時,最好穿外出時的衣服,而不是睡衣,而,在做題時,也要給自己設定一個完成時間,按時交卷,不拖沓。



當然,學習方法,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學習狀態。


相信你一定有過「挑燈夜戰」的經歷,無論是在高中,在大學,還是在工作後,畢竟,ddl才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已經是全網公認的了。


但是,如果從「學得多,記得牢」這一角度來看,這種開夜車的做法卻有點像是一個往粗製濫造的皮箱裡狠命地塞滿東西,雖然能夠勉強過關,但是過不了多久便散架了,宛如沒有學過這門課程。



那麼,如何才能夠記得牢呢?靈遙想和你講一個故事。


我第一次看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是在小學3年級的一個暑假,厚度大概是現在2-3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加起來的厚度。



但是,因為這本書,我在小學3年級、4年級、5年級反反覆復看了不下10遍,於是在被要求複述整個故事時,脫口而出,除了個別細節,沒有一點問題。


因此,真正有效的記憶,是少量加重複式的間隙性學習,完全沒有必要非要一口吃個大胖子,你的大腦容量也不允許呀。



最後一點,便是分享了。


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需要面臨許多心理上的考驗,比如,嫉妒別人比自己厲害、害怕別人比超過自己、擔心「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等等。


於是,不少人便忘記了「分享」這個美德,明明自己已經掌握了,也要故作謙虛地告訴別人,「抱歉,我還沒有複習好」。



然而,這樣的做法,其實並不利於鞏固知識。


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一套認知系統的,我們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然而,在與別人交流時,我們卻很容易從別人的提問中,發現自己理解有偏差的地方,真正地做到「取長補短」。



因此,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背後是有一套科學依據的,一次深度的交流,能夠帶給你的,絕對是1+1>2的效果。


03.

打個盹兒,就能行:

睡眠是如何鞏固你的記憶力的?


我們的生命里,有一件很重要,但是不少人都會在忙碌時,最先放棄的事情,那就「睡眠」。


然而,這便會隨之誘發一個讓許多人都深感無力的結果:


你在因為工作、家務、帶娃減少了睡眠時間後,成績非但沒有更好,反而惹來了暴躁易怒、抑鬱不安、精神難以集中等心理問題,和皮膚變差、脫髮、免疫力低下等身體問題。



其實,之所以會導致這樣的後果,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睡眠時間和覺醒時間是根據我們的生存需要和危險係數自動調節的,就像是狗會吠,羚羊遇到獅子會逃命一樣。你只要還是一個活人,就得遵照這些刻在你基因里的東西。



二一個是因為睡眠的主要目的是鞏固記憶,是學習。


通過深入睡眠,我們的大腦可以幫助我們決定哪些信息該留下來,哪些信息應該扔掉,這也使得我們的大腦不會因為信息過載「當機」。



換句話說,只有通過睡眠,那些你一掃而過的信息,才有可能被「圖書管理員」發現,然後放進你的大腦書架里,在需要的時候,把它給拿出來。


因此,你在通過大腦的編碼,先理解了信息後,還要藉助睡眠,來鞏固它們,在需要時用上。


以上,便是全書的內容。


一開頭,靈遙便已經告訴過你,學習同樣是一件可以「投機取巧」的事情。


比如,你可以在學習時嚴格按照考試標準來,模擬自己在考場上的狀態,可以通過多次、反覆的間歇性學習,來反覆刺激你的腦神經迴路,可以通過讀得雜來觸類旁通,可以通過睡眠來加深印象等等。


你要做的,無非是找到最適合你的方法,把這些書本上的東西,先裝進你的腦子裡,然後再需要時,把它們給準確無誤地給拎出來。


這樣,得到一個好成績,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祝好!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9WEy3ABjYh_GJGVy2lW.html